专栏名称: 米拍
米拍,就做新青年,就要玩摄影! 不要墨守成规,不要千篇一律,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米拍

对话丨少数民族摄影师大奖获得者苏国胜

米拍  · 公众号  · 摄影  · 2017-05-16 18:5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近日,2017第二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大奖评选在北京798映画廊举行。来自云南丽江的摄影师苏国胜拔得头筹,他从初选入围的67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五万元大奖。苏国胜作为纳西族人深入有纳西与东巴文化活化石之称的俄亚大村采访拍摄长达十多年。最近编少联系到了苏国胜,请他谈一谈他眼中的俄亚大村以及东巴文化。


俄亚大村2009年


放猪归来的男子,在俄亚每家都要养二三十头猪用于各种的礼尚往来


米拍:你是因为什么初衷要去拍俄亚大村?

苏国胜:很多年以前我看了一部关于俄亚大村的纪录片,是广东那边一个电视台拍的。我们当地一个研究东巴文化的研究员和品正老师推荐给我看。那部片子拍的有点唯美也很真实,俄亚大村的各种礼仪礼规都拍得很细致。这个真的有点刺激到我,作为一个纳西族人怎么也没想到外面来的电视台能拍得那么好,我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相机去记录一回俄亚大村?很巧的是没过多久,在2006年和品正老师以及一个美国的人类学教授孟彻里要去俄亚大村做田野调查,他们邀请我一起去,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那次我们一共在俄亚大村待了40多天,那一次我拍得比较多,反转片和负片都拍了好几十卷,但是当时我都是懵的不知道怎么去拍。比较幸运的是跟着两位专家一起就可以一直向他们提问,他们调研的非常细致,我们主要看大村里的东巴仪式,这些仪式在生活中都还在使用。



制作猪膘肉2009年


“克蜜”和她小女儿2006年四川俄亚大村


米拍:东巴仪式有固定时间吗?

苏国胜:没有固定时间。我们那次去拍到了结婚、取名等仪式,在俄亚大村小孩出生取名也要一个仪式的。还有“祭口舌”的仪式,就是免去因为口舌而引起的灾祸。06年那次去最让我激动的是拍到一个丧葬的仪式,那个仪式做了5天是比较大的。虽然逝者是一个贫困的人,但是那个仪式依然很隆重,要纪念逝者的功德,大村的人就是想告诉人们要善待、尊重生命。



大东巴“东巴.甲若“2006年四川木里


用灶灰驱邪2006年木里俄亚


米拍:2006年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工作?

苏国胜:基本就是自由摄影师,同时做一些旅游接待之类的工作维生。



成丁礼 父与子同祈福2013年木里俄亚大村


穿带一新的“东巴.扭若”2013年木里俄亚大村


米拍:从2006年之后你又去拍了几次俄亚大村呢?

苏国胜:我后来又去了5次,呆的最长的是40天,后来每次也基本是待一周到十天左右,最后一次去是2013年,后来因为忙于生计就没有时间再去了。



“战克.那不”的取名礼2008年


穿裙礼 穿戴_2008年木里俄亚.拖支村


米拍:每一次去拍摄是否对俄亚大村的东巴文化了解更多?

苏国胜:每一次去都了解多一些,俄亚大村的东巴文化确实给我触动很大,简直就像西方的圣经一样教化了我。通过观看一些仪式以及与当地村民的接触都给我很多感动,就好像给我的心脏洗了一次澡一样的感觉。



婚礼 光当.甲玛和他迎娶的丈夫“甲尔.都京” 2008年俄亚大村


素库仪式 用羊来祭祀''素神‘’2008年木里俄亚


米拍:因为那里正好是你本民族的文化根源对吧?

苏国胜:虽然东巴文化别的地方也有,但是大村可以说是纳西文化和东巴文化的活化石了,我建议所有感兴趣纳西文化和东巴文化的人都应该去那做田野调查。俄亚大村那边的语言都是讲纳西的古语,刚开始去我还听不懂,后来才开始逐渐懂了,后边几次去我都可以当向导了。



丧葬仪式  葬礼上的面偶2006年木里俄亚大村


米拍:虽然他们讲纳西族语言但是比较古老是吗?

苏国胜:可以说他们讲的是比较纯正的纳西族语言,因为外来文化一般进不去,不像别的地方的纳西族语言会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那时候俄亚大村200多户人家全部都是纳西族,对他们语言有影响的只有电视节目了。在俄亚大村各种礼仪礼规都保存的十分完整,比如出个远门都要请东巴来算算他出门的时间和方向是不是合适,不像今天的我们买张飞机票就走了。



丧葬仪式 出殡2006年木里俄亚大村


丧葬仪式-东巴捣鬼寨2006年木里俄亚大村


米拍:听起来很古老神秘。

苏国胜:很古老,对他们来说东巴文化就是一种精神寄托,比如家里要播种也要问东巴,娶媳妇、家里牲口要生仔也要问东巴,这就是他们的一种信仰。


米拍:东巴就是大村里的精神领袖吗?

苏国胜:东巴就是精神上的智者,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要找他。很多电影、电视节目把东巴渲染成那种要穿着神袍的样子,其实在现实中东巴看起来就是很普通的农民,白天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阿高”大东巴跳东巴舞2007年四川木里俄亚乡.俄日村


米拍:大村里有几个东巴呢?

苏国胜:会有很多,但是他们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他们有个规矩,就是自己家的东巴不可以给自己家人做仪式。



跳东巴舞前做准备的东巴2006年四川木里俄亚


米拍:你拍俄亚大村从2006年一直拍到2013年,期间你看到东巴文化在大村里有什么演变?

苏国胜:演变倒不太多,但是传承上会有一些问题了。在丽江有些东巴仪式更倾向于旅游表演,真正那些在大村的老的东巴都不愿意到丽江,他们还是要在自己的本村做真正的仪式。那些年轻东巴会到丽江的东巴文化学校来学习,会学一些正规的东巴礼仪,但是比如祭天仪式,只有在丽江做,在俄亚大村已经没有人在做了。这些变化也让东巴仪式不那么原生态了。



新年 穿着盛装前往祭拜山神的俄亚纳西妇女2013年木里俄亚大村


米拍:这么看你的拍摄项目就很珍贵了,你记录了东巴文化还比较原生态的样子。

苏国胜:也不能这么说,我觉得自己拍的还有很多欠缺,后来也是因为生活的原因没能再拍下去。


米拍:那你获了映画廊这个少数民族摄影师大奖觉得意外吗?

苏国胜:太意外了,我到现在都还在怀疑。



新年 跳舞祈福2013年木里俄亚大村


米拍:这次拿奖是对你一个很好的鼓励了,那么俄亚大村这个项目你还会继续拍下去吗?

苏国胜:肯定会的,俄亚大村是我要做一辈子的项目,直到我走不动的那一天。



新年 祭品2008年



- 苏国胜自述 -


俄亚大村,对我而言就是我的故土,在这里我找到了精神的栖息之地,找到了我们族人的根与脉,仿佛就是我的前生与今世。

古老的习俗,传统的的东巴仪式,依然保持着生活的气息,人们都还需要这些礼仪,礼规来维系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刚出生婴儿的取名,到步入少年时的成丁礼,到嫁娶时的婚礼,直至死亡时的葬礼等等都保持着完整的东巴教仪规,在这里东巴教已日常化。

我虽然不是人类学研究者,但是作为一个纳西人,我还是有责任和义务用相机记录下我在这里所看到的一些片段,有些人我记住了他们的名字,有些没有记住,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我的同族同胞。



- 关于“故乡的路”少数民族摄影师大奖 -


“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由映艺术中心/映画廊主办,每两年一届。旨在发现、鼓励和支持具有艺术创造力的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通过对摄影师的嘉奖,鼓励中国少数民族摄影事业发展。第一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评选活动于2015年举办,维吾尔族摄影师艾热提·艾沙获得少数民族摄影师大奖,蒙古族摄影师德戈金夫获得少数民族青年摄影师资助奖。



- 评委们如何评价苏国胜的《俄亚大村》 -


巴义尔 摄影家、《民族画报》蒙古文版编辑部主任

经过评委把所有的作品都看过以后大家的意见比较集中,最后大家选出来的是纳西族题材的《俄亚大村》,(苏国胜所拍摄)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专业化程度,还有跟踪时间的跨度、表现手法、照片的内容都符合我们故乡的路这个主题和宗旨。


评委合影


鲍昆 摄影评论家、策展人:

这次评选出来的大奖和青年摄影师资助奖,还是秉承最具初心的内涵。让评委感兴趣的是这次的获奖者还是用最原初最朴实的眼光去看自己的族群文化,能够通过他们的影像看到真正属于他们民族的文化。他们没有所谓专业摄影师的训练的那些东西,那些东西反而经常是污染我们的眼睛让我们不去说人话,所以这次评选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想让大家看到最朴实、最真实的民族文化。


评委们在观看纸质投稿


殷德俭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

这次获得大奖的苏国胜老师是一个纳西族人,纳西族是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而且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这次他拍摄俄亚大村这个题材,其实这个俄亚大村有很多摄影师也去拍过,但是像苏国胜老师这样常年坚持关注这样一个选题他就有了一种深度。我们给他这样一个大奖,也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一个摄影专题的把握需要有一个时间持续的鼓励,这也是苏国胜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评选现场


李树峰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中国摄影家》杂志主编

这次大奖以及青年摄影师资助奖的获得者都保持了这个奖的初心,从内容到时间的绵延到他们对于拍摄对象的态度再到摄影手段、摄影形式,都符合这个大奖的要求。我特别希望大家不要把摄影只看做一种或者几种模式,摄影有无限的可能,人的眼睛就像一扇窗户一样横在主观和客观世界之间,我们的机位在哪里?我们的心情怎么样?我们对待拍摄对象的态度怎么样?我们关于眼前世界的理解怎么样?这才是最重要的。


评选现场


那日松 映艺术中心/映画廊艺术总监、策展人:

苏国胜的那组照片去年在西双版纳摄影节的时候我就策划过他的展览,当时我就很喜欢他的作品,但是就像我们评选中说的那样,图片制作上还是略粗糙了一点,但是其实仔细看的时候他拍摄的这种跨度、细节和真实性以及作为纳西族拍摄本民族文化的那种亲和度还是让我觉得他获得这个大奖是值得的。




[ 推荐阅读 ]


22岁丨我在摄影这个领域,顶多算个谦虚的好学者

28岁丨天才女摄影师的孤独影像

23岁丨看完这个少女的照片,脑海里只有一个词

23岁丨兰州小伙,用徕卡拍出英国喧嚣背后的宁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