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通畅
身心无恙
我们当地有位老中医,行医数十载,大半辈子都在为乡亲们解除病痛。
有位老爷子,手指麻木已经有五六年之久了,起初一直不为所动,最近一段时间越发觉得这手指像木头一样厚重,又好似有万千蚂蚁在上面爬来爬去,拿筷子筷子会掉落,拿杯子杯子会掉落。不得已在家人的陪同下敲开了老中医的门。小药工一边抄方子,一边说,气虚则麻,血虚则木,是张仲景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思路。老中医摇摇头,你只说对了一半,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寻常麻木可以,治疗起陈年老病必须要用到十味药,你且记下来,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川芎、桂枝、白芍、乌梢蛇、鸡血藤、甘草。这就是中医界鼎鼎有名的血痹汤,出自名老中医杨承岐之手,用老先生的话来说,“这是他三十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晶。”麻木,中医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金匮要略》里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当时叫“血痹”。金匮原文是这样说的,“血痹阴阳俱微...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民国大医张锡纯曾说过:“临症之道,不用古方,不能治病,拘守古方,亦不能治病。”血痹汤等于是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基础上去掉生姜和大枣,加了党参、白术、当归、川芎、甘草、乌梢蛇和鸡血藤。中医认为,气虚则麻,血虚则木,通常来讲,很难将麻和木完全区分开来,往往麻木并存,所以四肢麻木,其实就是气血不足,当一个人气虚血虚的时候,人体会自然而然地将气血优先供给到重要脏器,得不到气血濡养的部位就会通过麻木的方式提出抗议,好像肚子饿了会咕咕叫一样。肚子饿要用馒头来医,馒头丢下去它就静悄悄了,四肢麻木要用气血来医。不光是要补气血,还要补脾胃,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啊。你看那旷野中的大树,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对人体而言,四肢就如同枝干,它汲取的营养都从脾土而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麻木反反复复,始终没有根除,因为大本营处的气血没有很好地长出来。
血痹汤: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乌梢蛇10克,鸡血藤15克,甘草6克。一个熟悉兵法的人,只要一看到对方在各个战线的兵力部署,就会知道对方想要打哪里,重点是哪里了。中药的方子也一样,虽然看上去药味繁多,但只要把思路捋顺了,就不难理解了。第二梯队用的是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这四味药是补气的,气行则血行,血是一种阴性物质,天性好静,它之所以在上上下下地循环流动,全是依赖气的推动。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气的同时还能健脾。这两个梯队便帮你把气补足了,把血补足了,把气血生化之源也养起来了。气血是什么?气血就是正气,《内经》里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气血充足就能把邪气抵挡在外,或者即便有点小病小痛,也能很快缓解过来。气血不足的人呢,就像破旧的茅草屋,那北风一吹,就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