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枪稿
汇聚媒体精英智识,每天发表电影相关之深度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枪稿

《都挺好》个P! | 王大根专栏

枪稿  · 公众号  ·  · 2019-03-31 20:19

正文


随着表情包的泛滥,国民剧《都挺好》完结了。


为什么枪稿没有在第一时间发表评论?


首先, 王大根已经写过一篇了 ;其次,还没有轮到她的专栏排期。


反正我们就是要在新媒体上复辟纸媒的节奏。


《都挺好》看到最后,你们哭了,我吐了


文|王大根


作者简介:作家,著有《我必须恋爱的理由》。你不难在豆瓣看到她的评论,并想“难道除了看电影、追剧她就无事可做了吗?”是的,没有了。



一整个三月,每晚十点后,我都在做同一件事:看《都挺好》。追完两集更新后差不多也十二点了,我紧接着就会开始做另一件事:读《都挺好》原著小说……


能让我投入如此多的精力、从头到尾追完的国产剧,一年到头也就两三部。我截了一箩筐的图,每天都会跟好几个朋友讨论最新剧情,对电视剧和小说的不同之处了如指掌……作为如此忠实得不能再忠实的观众,看完大结局后,我满怀热情地给这部剧打下了——两星。


大根爱之深责之切!


《都挺好》的大结局,就像是喝汤喝到最后,发现碗底趴着一只大苍蝇。 在这种时候,你不会去考虑做这碗汤的材料高不高级、这碗汤的调味鲜不鲜美,甚至这只汤碗是不是精致昂贵,你只会想“哇”一下全吐出来。


能够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度(并且吃掉了我30个小时的人生),《都挺好》当然有其独到之处。除了较为优质的制作水准和几位演员出色的演技(荣光归于倪大红老师),以及各种紧扣互联网爆点的剧情编排外,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其主题——《都挺好》讲述的是国产家庭剧中极少触及的话题: 原生家庭之恶


说实话,就这六个字,就“原生家庭”这个叫法,都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国产剧一般哪敢说父母的不是,正面人物的父母就算再不堪,最后笔峰一转,终归还是一句“他/她做这一切都是出于对子女的爱”。


父母兄弟皆祸害实录


《都挺好》确实难得,至少在一开始,它给了千千万万无法在原生家庭中感受到温暖的人以共鸣。严厉偏心的母亲、懦弱自私的父亲、迂腐愚孝的大哥、啃老虚荣的二哥,这样极端又极具代表性的家庭组成,让相当一部分的观众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父母或兄弟的影子。


但我们都知道,作为国产剧,不管《都挺好》再怎么展现原生家庭之恶,它的大结局注定也是要走向和解的。按常理来说,这剧演到一半,前面那些恶心人的角色就该慢慢向善或洗白了—— 没有谁是真正的坏人 ,一家人开始实现沟通与理解,逐渐解开了各种矛盾和心结,完了坐在一起照张全家福,就变成真正的一家人喽。


可问题是,《都挺好》把家庭之恶推到了极致,哥哥把妹妹打到进医院,父亲甚至都不想去医院探视,这他妈到底要怎么和解??这种情况下,谁他妈要劝我和解,我直接把谁打进医院……


前面恶到极致,后面强行洗白非常勉强


《都挺好》就这样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爆点,三个讨厌的男性主角,一直演到四十多集都没有要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的意思。所以我才一路追了下来,支撑我前进的信念只有一个: 我倒要看看你最后能怎么和解!


这部剧最终是做了两轮和解,一轮是家庭的重新凝聚,另一轮是女主角苏明玉对父亲态度的转变。第一轮是在第36集,主角一家遭到更恶心的舅舅一家讹诈,在全家人的共同对抗下,舅舅一家落荒而逃,于是大家围坐在客厅里哈哈大笑,然后镜头扫向墙上挂的字画,上面写着五个大字:家和万事兴。


——解决了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就消失了吗?那我看你们最好把舅舅一家给圈养起来,这样自家出了点什么问题,找舅舅吵吵架不就完了?


行呗,您有病就得无条件全面原谅


真正的大和解是从倒数第三集开始的,也就是让我气疯了的大结局。没有任何铺垫,前面四十几集都自私到了极点的父亲,“哐当”一下得了阿兹海默症,瞬间飞升至两万米的道德高地,不跟他和解你就是坏人了!


我气的点主要是这几个:


1.安排苏大强得老年痴呆,所以他以前做过的事可以光明正大地成为一笔糊涂账—— 父母是不需要向子女道歉的,只要装糊涂装遗忘就行


2.苏大强分遗产,说觉得家里亏欠女儿明玉最多,但是明玉有钱儿子明成没钱,所以钱还是都留给明成吧——父母亏欠子女?不存在的,生恩养恩大过天,还想要什么补偿啊……


一点点的爱也让观者痛哭不已


3.十几年前,明玉想买一本练习册,苏母不给买。彼时苏大强经常偷钱去买彩票,也没说要给明玉买。十几年后,苏大强得了老年痴呆,忽然念起这一茬,非攥着钱买练习册去了。嘿,嘿,早干吗去了?——这段把无数观众看得当场爆哭,显然说明, 我们对父母的要求是那么的低,只要他们愿意给我们展示一点点的爱,只要一点点,就足以让我们痛哭流涕


4.为了不让两个哥哥担心,明玉没有告诉他们父亲得老年痴呆的事,然后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她还辞去了集团总经理的工作,说“再专业的护工,也比不了亲人的陪伴”。——女 性是不是永远永远得为家庭牺牲事业?


《都挺好》的小说是女性作者所写,应该是很受了亦舒的影响,多次强调女性应有独立的工作与经济能力;结果电视剧的编剧是一对父子,大笔一挥,就剥去了苏明玉十年的奋斗。


苏明玉最后的选择是中国女性的最终归宿?


任何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且有一定经济地位的正常女性,面对一个从未给过自己任何温情还有一堆破事儿的原生家庭,都会选择尽可能与其切断联系,去寻找自己的新生活吧(至少被哥哥打进医院后也该清醒了)——小说的结局就是这样,苏明玉虽承担起了赡养父亲的责任,但已经不期待从原生家庭中寻找亲情。


而电视剧里的苏明玉从一开始就非常渴望亲情,极力地把家庭的担子往自己身上揽。她并不反感男友与自己的原生家庭接触,也没有要把自己的职场关系与家庭隔绝开的意思。真正的苏明玉们,一般是不会这样的,你想樊胜美会早早向男友展示自己的家庭吗?不可能的。


电视剧里的苏明玉愿意当圣母与家庭和解这没什么,但是,一部讲述原生家庭之恶的电视剧,最终的落脚点居然是: 原生家庭恶就恶了,也不要期待他们会改,你自己早点放下开始拥抱亲情才是正理。 ——蛤?


原生家庭错就错了,你自己看开就完了


我现在才发现“和解”这个词用得不对。和解,理论上是不是应该是双方共同做出的一个努力?子女单方面的释怀,是不是应该叫 “原谅” 啊?


因为我仔细想了想,在整整46集的电视剧中,苏大强为改善父女关系所做出的努力一共有:一、在明玉十几岁时试图给她碗里夹一个鸡腿;二、给明玉削了俩苹果;三、给明玉下了碗面;四、老年痴呆后给明玉买她十几岁时需要的练习册。我真的想不出别的了。比起爱,这些行为似乎更近于讨好,但就连这种讨好也屈指可数啊!


与此同时我又想到了前几年的一部日剧《家族的形式》,忽然发现它跟《都挺好》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角都是社会精英,与父亲关系疏远;原本已与家庭几无联系,母亲去世后,父亲忽然闯入了自己的生活;平静的生活被打乱,每天都要处理父亲带来的种种麻烦;最后得知父亲身患绝症,两人终于实现了和解。


不为孝道和养老或许才能真正体会到家庭的温情


不过跟全员恶人的《都挺好》不同的是,《家族的形式》里每一个角色都很可爱。尤其是西田敏行演的父亲,与苏大强形成鲜明对比。他来找儿子,不是为了让儿子给自己养老尽孝,而是希望能在去世前,帮助不擅长与人交往的儿子构建出温暖可靠的崭新大家庭。


这大概就是国产家庭剧真正区别于日剧美剧的地方,人家探讨的是亲子关系,咱们讨论的——还是“孝道”呢。



编辑 | 徐元

排版 | 平行


THE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