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9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PMI数据。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建筑业PMI指数为50.7%,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服务业PMI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9月制造业PMI明显回升,表明7月以来的两轮稳增长政策在逐步见效,经济开始出现拐点。
今年下半年的稳增长节奏可以分为两轮。第一轮稳增长政策起点是7月中的三中全会
,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此后719国常会提出将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随后央行调降7天OMO利率和LPR利率各10BP;730政治局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8月开始进入政策落地期,这是第一轮稳增长政策。
第二轮稳增长政策的起点是924三部门发布会
,央行、金监总局、证监会集中出台了一揽子金融政策,在降低融资成本、稳地产、稳资本市场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随后,926政治局会议形成政策接力,做出了“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等重要部署。
两轮稳增长政策带动经济从9月开始出现拐点,预计Q4经济环比增速将显著回升
。从经济基本面的反映来看,7-8月有政策尚未落地、天气因素影响建筑业和高耗能产业,致使经济继续惯性走弱。到9月,3000亿国债支持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开始初见成效,叠加调降存量房贷利率、财政加快收支等政策对Q4经济的拉动,未来几个月经济环比将持续改善。但是也要注意到,从9月PMI来看,外需走弱的影响已经逐步显现。尽管制造业PMI环比大幅回升0.7个点,但是出口新订单指数环比下行1.2个点至47.5%。
制造业:内需改善、外需回落
制造业产需改善,但需要关注Q4外需回落会否对冲稳增长的政策效果
。9月制造业PMI为49.8%,较上月回升0.7个点,其中生产指数回升1.4个点至51.2%,再回荣枯线上,代表需求的新订单指数回升1.0个点至49.9%,接近荣枯线。从环比趋势来看,9月制造业PMI代表的经济改善幅度仅次于今年3月(环比+1.7pct),前期稳增长政策正在逐步落地见效。但9月外需有所走弱,出口新订单指数环比下行1.2个点至47.5%,背后是海外制造业景气度的下降,如美国9月标普制造业PMI为47%,环比下降0.7个点。
价格方面
,制造业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5.1%和44.0%,比上月回升1.9和2.0个百分点,仍位于较低运行水平,9月工业价格仍在下降,但降幅收窄。
库存方面,9月产成品库存下降0.1个点至48.4%,采购量指数回落0.2个点至47.6%,原材料库存回升0.1个点至47.7%
。表明9月企业对未来需求的判断有所滞后、尚未改善,反映在生产上就是采购量与库存还未增加。
分行业来看,高耗能行业景气度仍然偏低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3.0%和52.0%,比上月上升1.3和0.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消费品行业PMI为51.1%,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景气度明显回升;高耗能行业PMI为46.6%,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服务业:景气度仍在回落
服务业景气水平回落至荣枯线下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9%,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略低于临界点,这也是今年以来服务业景气度首次回落到50%以下,服务需求仍然有待提振。
从行业看
,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由于暑期出行旺季结束,以及部分地区受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铁路运输、水上运输、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幅度较大,均降至收缩区间。
建筑业:景气度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建筑业PMI为50.7%,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仍处于历史同期较低水平
。今年6月以来,建筑业PMI快速下行,直到9月仍然没有明显回升。同时,1-8月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建筑工程累计增速仅为3.4%,是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拖累。建筑业景气度偏低或表明,除了房地产投资外,基建投资的实物工作量也仍然较弱。
风险提示:
(1)消费需求偏弱;(2)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3)出口下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