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络法实务圈
探寻网络法实务,汇聚网络法精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无时尚中文网  ·  中国消费者终醒悟 ... ·  2 天前  
物道  ·  不是吧!瓷器也会开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络法实务圈

抖音新规严打“假揭黑真牟利”,禁止违规蹭热不当获利

网络法实务圈  · 公众号  ·  · 2024-08-28 17:03

正文

最近,针对极个别账号试图通过发布不实信息、剐蹭热点不当获利的行为,抖音发布了治理“违规蹭热不当获利”言行的最新规范。

《新规》明确表示,将对涉及利用“虚假身份”“虚假内容”“虚假营销”“虚假流量”不当获利的行为整体从严处置。具体包括,“账号不得借热点事件仿冒、不当关联当事人与涉事品牌,并借此引发关注后不当获利。”

01

整体治理利用虚假“身份”“内容”“营销”“流量”获利

此次《新规》是平台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抖音社区自律公约》《抖音创作者违规经营账号治理规范》和《抖音创作者品质经营公约》等相关法律法规与平台规则,针对“利用不实信息违规蹭热后不当获利”等违法违规行进行的治理规则更新。相比以往,此次新规将整体治理通过虚假“身份”“内容”“营销”“流量”不当获利的行为。
《新规》规定,严禁利用“虚假身份”不当获利的行为。例如,账号不得借热点事件,仿冒、不当关联当事人与涉事品牌,或虚构所谓“大师”“专家”“传人”等身份,引发关注后不当获利。
针对有极个别账号试图利用“虚假内容”不当获利的行为,平台将同样从严处置。《新规》规定,严格禁止账号通过发布不实内容,故意拉踩引战,无端营造民族、地域或性别对立,并借此“售卖相关商品,不当获利。”
“身份虚假往往会导致内容虚假”,抖音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个别账号缺乏资质却自称“情感专家”,发布虚假演绎的两性冲突内容,营造对立情绪博取关注后不当获利。对此,“平台会整体研判整体处置。”

02

新规严禁“假揭黑真获利”

在严禁虚假身份和虚假内容的同时,《新规》还明确禁止通过虚假营销不当获利。
具体而言,一方面,账号不得以所谓“揭黑”“揭秘”为噱头,发布虚假营销信息诋毁行业、商户或商品。尤其是针对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等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领域,不得通过发布虚假营销信息营造恐慌和焦虑,随后在上述领域进行实物、知识付费(课程)等商品销售,不当获利。
另一方面,《新规》严禁通过对公开信息的简单搬运、抄袭和拼凑,在缺乏实际体验的前提下,发布虚构、片面或夸大的营销信息,不当引发关注后通过商品或服务推广获利。
例如,有账号以“业内人士”身份,发布不实信息“揭露”所谓“行业黑幕”,声称某款商品甚至某行业大多数商品存在“假冒伪劣”“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问题,劝告用户不得购买。随后,再发布信息称自己生产或推荐的相关商品“安全可靠”,并开设橱窗售卖获利。
“这种假揭黑真牟利的行为,平台会按照《新规》从严处置”,抖音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处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封禁账号、收回直播和营利权限、抹除账号不当获取粉丝,以及清退违规账号所属MCN机构等。情节严重者,平台将向公安机关报案。

0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