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曾于1月23日在台北举行的记者会上宣布,考虑携手夏普(Sharp)在美国兴建液晶面板工厂,投资额预估将超过70亿美元(约8,000亿日元)。而关于上述美国面板厂投资案,鸿海转投资的夏普今日有最新回应,称建厂计划考虑以夏普为中心进行,且建厂资金不会只依赖鸿海集团。
日本媒体NHK、时事通信社报导,夏普首脑8日表示,已着手检讨在美国兴建液晶面板工厂的相关事宜,且该投资案考虑以夏普为中心进行,今后工厂的兴建、营运考虑由夏普主导。
夏普首脑指出,美国面板工厂目标是在今年上半年(H1)动工、3年后启用(在美国总统川普任期内启用),且建厂资金不会只依赖鸿海集团,也考虑向日本液晶面板相关的制造设备厂商募集。
据报导,创造就业是美国总统川普最优先课题之一,而川普预计将在10日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谈,因此对夏普来说,期望以身为日本企业的一员、高喊对美国经济的贡献。
尽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电视面板价格不断走高,一定程度带动彩电终端价格上涨,但这却并未影响电视面板市场需求的增长。2月6日消息,市调机构IHSMarkit表示,2017年电视面板面积需求预计将达143亿平方米,较2016年增长8%,至于整体显示器面板的面积需求则增长6%。
IHSMarkit指出,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在2016年首次超过40英寸,2017年还将进一步加大1.3英寸,达42.6英寸,将带动电视面板的面积需求持续成长。
仅半年时间,在老将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的统筹之下,夏普迎来了新的生机。近日,日本夏普公司发布201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夏普在该季度共获得42亿日元(约合3700万美元)的净利润,这是夏普九个季度以来的首度盈利。
夏普盈利,意味着以代工厂出名的鸿海成功踏出了转型的第一步。鸿海以为苹果产品生产配件和加工零件而闻名,然而苹果产品销量的下降也让鸿海深受创伤。在这种状态之下,“代工厂末日”的言论甚嚣尘上,作为商场老将,郭台铭对此早已洞知。近年来,其一直带领鸿海从多方面试水转型,欲撕掉代工标签。从收购夏普到随后不断投资多家显示器产品公司,足以窥探出郭台铭的转型路线。不过尽管夏普拥有“液晶之父”的美名,但众多面板业的豪强也在不断发力,郭台铭能否持续创造佳绩,依旧难以预判。
郭台铭“二次创业”获捷报
2016年8月,“鸿夏恋”修成正果,入主夏普也被称做是郭台铭的二次创业。在其入主夏普经过近半年时间,夏普的盈利之路已经传来捷报。
日本夏普公司日前发布的201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夏普第三财季净利润为42亿日元(约合3700万美元),去年同期则净亏损247亿日元。这是夏普自2014财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录得净利润:2014财年,亏损2223亿日元;2015财年,亏损放大到2559亿日元。直到2016年第一财季,夏普还亏损达275亿日元,不过在这个时候,颓势似乎已经得到了控制。2016年第二财季,其亏损数字降低到274亿日元。尽管此次财报公布的净利润仅有42亿日元,但意味着夏普正转危为安。
夏普盈利状态的变化与鸿海集团有着直接关系。2016年,郭台铭下注35亿美元,换来了夏普66.6%的股权。吉凶未卜是外界对并购案的统一看法,当时郭台铭也初定四年时间帮助夏普扭亏为盈。如今看来,在经过一系列整合重组之后,短短半年时间,夏普盈利已经看到结果。在公布第三财季盈利的消息之后,夏普股价涨至313日元,相比鸿海并购夏普之前,有超过一倍的涨幅,可见资本市场对郭台铭的信任。
郭台铭本人对夏普的未来更是看好,他认为,收购夏普后富士康将有能力在2017年生产OLED屏幕。除了OLED,夏普在液晶上拥有从4代线到10代线的全面布局,买下夏普后鸿海还能快速切入大尺寸面板市场。
代工厂的压力与日俱增
鸿海在台北举行年会,郭台铭在会上罕见地公开道歉,震惊四座。郭台铭此举是为集团自1991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年收入下滑表达歉意。富士康数据显示,富士康2016年收入为新台币4.356万亿元(约合1363.8亿美元),同比下滑2.81%。
虽然营收是首次下滑,但富士康的利润早已出现下跌征兆。去年第二财季,富士康净利润降至新台币177亿元(约合5.66亿美元),2015年同期为新台币257亿元,同比下降31%,此外,合并收入也减少5.2%。截至2016年9月30日三季度,富士康净利润为新台币346亿元(约合10.9亿美元),同比下滑8.7%,营收为新台币1.075万亿元,高于2015年同期的新台币1.066万亿元。
得益于iPhone的生产订单,富士康的销售额在过去十年中增长了两倍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近两年苹果销量和业绩下滑被看作是富士康销售下滑的主要原因。2016年,iPhone的总出货量为2.07亿部,相比2015年的2.36亿有所下滑。作为苹果主要供应商,富士康50%以上的收入来自苹果电子产品相关业务。
除了鸿海,和硕、台积电等苹果供应商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营收下滑,在去年12月份,和硕营收同比下降达27.43%。
未来并非坦途
代工利润逐渐稀薄的当下,鸿海转型颇为坚决。收购夏普的五个月后,郭台铭开始将其过渡战略付诸行动,意图充分利用夏普在液晶面板生产等领域的技术摆脱以往的低利润、大批量的代工生产模式,除发力夏普,郭台铭也开始其他战略的布局。
2016年年底,富士康和夏普的合资公司SDP与广州市政府签署协议,拟在广州增城打造全世界最高良率与高产能的10.5 代8K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除此之外,市场分析认为,郭台铭除了收购夏普外,可能再次入主东芝。东芝(Toshiba)因在美国投资核能事业亏损陷入财务危机,在1月27日决定将主力事业半导体部门分离成立独立公司,对外出售部分股权来筹措资金度过难关,而这对于已经准备在面板市场发力的鸿海而言,无疑是十分具有诱惑力的。
不过,目前国内家电企业在面板业技术竞争日益激烈,鸿海扩大液晶面板产能的同时,LG、三星、京东方等也都在往OLED面板延伸,三星还在2016年关闭部分液晶面板工厂,LGD、索尼、创维主推OLED,海信、长虹主推激光,三星和TCL主推量子点技术。郭台铭领导之下的鸿海,要想成为面板业的“鸿海”,除了不断收购积累相应的技术以及资源之外,还需要更多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