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州)泰国投资与产业合作对接会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担着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圆满完成这一任务,一方面要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使其具有更强竞争力。另一方面更需要帮助他们走出去,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吸收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补齐自身短板,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11月22日-12月1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由17名企业家和12名负责产业推进的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东南亚经贸合作交流团赴泰国、孟加拉国、马来西亚考察对接,帮助区内企业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与东南亚企业形成合作关系,进而立足东南亚走向全世界。
▲中国(德州)孟加拉国投资与产业合作对接会
“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以来,“好友”数量不断增加、“朋友圈”不断扩大,国内不少企业赚的盆满钵满,开发区的企业家们看着眼红,想的心热,真要做却发了愁,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政策不了解等等,就像一盆盆冷水浇在众多企业家心头。面对这种情况,开发区管委会做的就是在企业背后推一把、并且做好“引路人”:主动搭桥,以企业为主体“借船出海”,深入对接东南亚,提升企业国际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
▲中国(德州)马来西亚投资与产业合作对接会
东南亚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支撑点,立足东南亚便可走向世界,因此开发区全力推动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国际贸易合作。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先后走访100余家企业,梳理有对外贸易需求和实力的企业,经过半年策划,东南亚考察成型。走出国门,管委会的机关干部对自身定位很明确:搭好平台、搞好服务、当好“定心丸”。一场场拜访和洽谈,企业家们担心的、想了解的终于找到了咨询对象,他们的眼神告诉记者,他们终于找到了对的人。
山东凯帝斯工业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运来说:“我们一直想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政策来开拓东南亚市场,但是企业要走出去必须了解当地的法律和市场,以前没有门路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了解到了他们的市场需求是什么,他们的发展潜力在哪里,这种机会非常难得,我们对开拓东南亚市场也更有信心了。”
东南亚国家对开发区企业同样抱有很高期待,参加对接活动的都是该国国家级政府官员、商会组织以及十分有实力的工商业精英。对他们来说,此次活动是个良好的跳板,藉此可以更加畅通与中国经贸往来市场,“做大蛋糕才能吃得更好”。
泰国工商总会副主席 李桂雄表示:“能够对接交流、而且达到合作共赢是我们最想看到、最希望的。你们德州的很多产业,像农产品深加工、智能产业、特别是大健康产业都跟泰国的互补性非常的大,希望从现在开始,这么多企业家能够马上就对接生效。”
马来西亚国会原副议长、交通部原部长、马来西亚中国丝路商会主席 翁诗杰丹斯里介绍:“这次我们迎来了德州马来西亚考察团,我觉这是一个难得的可喜的起点,1974年建交以来,中马双方的对接交流主要还是局限在华南地区,包括德州在内的华北地区交往相对较少。我们希望这个开启两地的经贸往来,甚至可以把马来西亚定位为辐射整个东盟乃至英联邦国家的一个重要节点。”
参加本次活动的虽然只有16家企业,但俱是精英,都有着比较超前的眼光和走国际化道路的强烈欲望,他们有的已经走出了尝试的第一步,活动期间也有不少企业获得了意外的收获。华海集团与孟加拉最大集团公司之一ORION(猎户座集团)达成了合作意向,合作推进总造价7亿人民币的项目,对方将于近期赴德州考察。此外,华海集团还与与三一筑工(发展)马来西亚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公司的项目将优先交由华海集团承揽。
华海集团董事长 杨海宾说:“走出来这几天,尽管很辛苦,但和大家交流起来很热烈、很兴奋。所到之处都充满了商机,这主要得益于开发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顶层设计、高位对接”的策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更加坚定了企业抓住机遇、快速出击的信心和决心。这些天一路走、一路谈、一路思考,回去后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团队的建设,让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商务能力的人才与华海并肩作战,在国际市场开拓一片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经贸对接,是互利共赢的好事,双方企业各有收获,整个对接过程可谓是宾主尽欢。
泰国制药企业负责人介绍:“中国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我们的商品能进入中国市场的话比卖到其他国家更能获得成功,其他国家没中国市场大,这个世界只有中国和印度人口多,需求多,中国的商品多,有生产力,价格便宜,如果卖到我们国家,也能创造很多的商贸价值。”
孟加拉国最大的制鞋和制药企业在对接会上谈的不尽兴竟在交流团行程中“半路杀出”,希望能够敲定与德州企业的合作。
孟加拉Apex集团总经理表示:“我们从孟加拉国领导人孟加拉国投资发展局了解到这次德州访问会议。在德州会议上,我们找到了非常好的制药和高科技德州公司。我们在德州找到了一家非常优秀的制药公司。我们已经开始与他们进行详细沟通,并希望在未来建立药物合作的合资企业。”
企业走出去是重要路径,其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补齐自己的短板,从而把自己发展的更好,进而促进新旧动能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形势喜人,具体做起来还需要找对路径、做足备课。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路径自然不同,作为较早一批进入孟加拉的民营企业,越海光通信想靠技术赢得市场。
越海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伟说:“孟加拉政府规划要在2020打造“数字孟加拉”,让全民从2G时代迈入4G时代,所以近几年孟加拉会有爆发式增长的信息需求量,包括产品、技术、软件等需求,而我们正好掌握这些产品的所有核心技术。我们以技术与孟方企业合作,然后利用其市场购买我们在德州生产的设备,借此互惠互利的紧密合作关系拓展国际化体系,对我们未来发展会有更大的帮助。”
德州与东南亚的合作基础好、前景广,产业互补性强、合作成效显著,打通、做大东南亚市场,意义不凡。
市贸促会副会长 张建华介绍:“为什么选择南洋?我们国家与东盟签订了自贸协定以后,双方企业99%的产品享受零关税政策,这就给我们两边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企业之间的合作,减少了贸易双面的关税壁垒,东盟是我们的企业的一个传统的市场,德州的企业走进来正合时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选择东盟这些国家,对我们企业走向国际是一个很好的支点,通过东盟这些国家走进美国、欧盟这些国家,有很好的商机,特别是这几天的对接洽谈,我们成果非常明显,我感觉东盟应该是我们德州开拓国际市场最好的地区。”
政府搭建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的服务和保护,是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但最为关键的是,主角要由企业来唱。全部的对接拜访、交流洽谈活动中,企业家全部坐在第一排,推介过程中企业家讲不明白的,开发区的领导干部就会立马进行补充说明,大大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企业家们纷纷称赞开发区的领导干部是企业的“首席推销员”。
市政府党组成员、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鄂宏达表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理所应当的应该率先落实好一带一路倡议,带领企业走出来实施国际化战略。(东南亚国家)他们和我们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所以能够有效的避免民营企业在刚开始国际化战略中能力不足、本领欠缺的风险。同时,他们又在欧美、英国的经济体系内,我们可以通过在这里开拓市场的同时,能够进入欧美和英国的经济体系,实现我们的产品、技术能够在当地拓展市场,以此为支点,能够以更低成本进入欧美的市场,更可以以此为支点,把欧美好的技术、模式以及南亚地区丰富的资源能够为我们所用,输回到国内,这样能够真正实现一个新型的更高层次的开放战略能够得以落实。我们希望通过地方政府、通过国家级开发区的努力能够让我们的企业成为建立新型开放体系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