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私募工厂(ID:
smgc8888
)已获授权发布,特此感谢!
作者:
厂长
近年来私募行业猛得不要不要的,虽然证券类私募和股权类私募比起来略显寒酸,但还是涌现出了不少百亿级私募,今天的主人公北京聚和投资就是一家成立于2009年,目前管理150余亿资金的大型证券类私募。不过咱们今天要说的不是它的发家史,而是它今年以来的跌宕起伏,不少产品都拿着大把大把白花花的银子打了水漂,自2015年以来尝试的定向增发类产品损失惨重。
同为百亿级私募机构且股票策略相同,景林资产今年的平均收益是38.58%,远策投资是12.27%,而两年前还风光无限的和聚投资就显得有些凄惨了。
和聚投资的平均收益自今年4月开始暴跌,最惨的时候亏损了8.41%,此后借着股市大涨艰难回升,直到9月才刚刚爬出坑。当然,山水轮流转,不能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和聚投资成立之初也是相当给力的,但产品今年以来大面积地亏损,还是在股票型私募基金(单账户、子基金和结构化产品除外)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为9.38%的情况下,真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和聚投资2014年之前成立的10只产品平均累积收益达151.6%,在2016年前均为盈利,但从2016年开始就集体亏损。“和聚1期”成立于2009年,为最早的产品,八年来成功穿越牛熊,最新的累计收益为258.23%,是所有产品中最高的,年化收益也高达17.10。然而今年4月7日净值到达4.055后就开始疯狂下跌,不到两个月净值跌到3.39,跌幅近20%,目前略有回升,今年以来的累计收益为-7.01%。
年化收益最突出的为和聚鼎宝2期(36.38%),成立四年就拿到了238.53%的累计收益,今年也是在3月24日开始暴跌,一度亏损10%以上,凭借最近一个多月的反弹,今年的亏损减少到了2.68%。
和聚投资在最初成立的时候一直坚守股票多头策略,自2015年以后开始尝试其他策略产品,但效果并不理想,其中运行最差的是定向增发类产品,除了和聚定增组合2期基金自成立以来正收益,其他都是大幅亏损。
以低风险著称的FOF产品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和聚钜派钜擎FOF直投自成立以来累计亏损8.77%,今年亏损11.56%。
截止9月8日,和聚投资还在运行中的产品有141只,在低谷的时候,超九成的产品今年的收益为负。随着股市的大涨,产品的收益情况也有所好转,根据朝阳永续的数据,有89只产品更新了最新净值,多数为股票多头策略,年内收益为正的有45,负的有44家。
亏损最惨的,除了上述提到的定向增发类产品,还有和聚鼎宝诺亚专享系列与和聚鼎宝盛世系列,年内的亏损几乎都在4%以上,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和聚鼎宝盛世3号,亏损幅度高达9.21%。而根据格上研究中心的统计,阳光私募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为4.31%,差的真不是一点半点。
从累计收益的角度,和聚鼎宝诺亚专享系列和盛世系列的亏损同样触目惊心,大多亏损10%以上。
管理这些产品的基金经理是于军,其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中信证券首席交通运输分析师、首席策略。2005-2008年连续四年获得“新财富”交通运输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一名;2010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市场策略第二名。2012年加盟北京和聚投资,今年的平均收益为-3.74%。
近几年来,和聚投资先后斩获多项大奖,包括“私募基金年度最佳奖”、“金牛阳光私募管理公司”、“年度最佳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奖”等20多个奖项。可以看出,和聚投资的实力还是很强的,至于今年怎么玩成这样,有基金经理称管理规模的快速扩张就会使得公司出现原有的投资风格不再适应或者投研能力难以跟得上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