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标定了成都全新的发展目标。
本轮规划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及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提出“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不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发展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目标愿景。以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框定城市发展模式,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以国家中心城市标定城市发展坐标,充分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地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锚定城市发展愿景,提升成都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影响力、辐射力和集聚力。
二是城市定位持续提升。
1982版总规将成都定位为“四川省省会”,1995版总规明确了“成都西南中心城市”的定位,随着成都位势能级的不断提升,2011版总规和本轮规划进一步将成都的定位明确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这意味着国家赋予了成都要更好地引领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责任。
三是城市职能更加全面和综合。
从1982版总规到2011版总规,城市职能逐步从“机械、电子、轻工”为主的工业生产职能转向以“高新技术、商贸物流、交通枢纽”为主的多元化职能。本轮规划基于城市的发展基础和国家的战略要求,提出了“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四个更加全面、综合的核心功能定位,并首次把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职能提升至全国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