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Ko-lao hui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hD diss.,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1983).
《檔案中的歷史:清代政治與社會》(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5)。
“Kuo-lu: A Sworn-brotherhood Organization in Szechwan,” Late Imperial China 6.1 (1985): 56-82.
〈清代的宗教結社——以直隸省老理會為例的個案研究〉,《食貨月刊》15.11/12 (1986):16-29。
〈義莊與城鎮——清代蘇州府義莊之設立及分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8.3 (1987.9):633-672。
〈哥老會的人際網路——光緒十七年李洪案例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2.1 (1991.3):39-64。
〈「衝、繁、疲、難」——清代道府廳州縣等級初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1 (1993.3):175-204。
〈《清史稿‧地理志》失載廳縣補遺〉,《大陸雜誌》87.4 (1993):1-3。
〈《清史稿‧地理志》府州廳縣缺分繁簡訂誤〉,《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5.3 (1994.9):509-672。
〈金錢會與白布會——清代地方政治運作的一個剖面〉,《新史學》6.3 (1995.9):29-61。
〈舊檔案、新材料——史語所藏內閣大庫檔案〉,《新史學》9.3 (1998.9):135-160。
〈口供中的故事〉,《古今論衡》3 (1999):33-42。
〈內閣大庫檔案中的疾病與醫療史料〉,《古今論衡》4 (2000):124-133。
〈官給私帖與牙行應差——關於清代牙行的幾點觀察〉,《故宮學術季刊》21.2 (2003):107-123。
〈地圖小世界、世界大地圖——本院新近受贈古地圖簡介〉,《故宮文物月刊》22.6 (2004):4-21。
劉錚雲、王健美,〈尋找大清「精微批文」〉,《古今論衡》16 (2007):77-92。
〈簡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內閣大庫檔案臺灣史料彙編》〉,《古今論衡》23 (2011.12):179-190。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未刊稿鈔本‧集部》前言〉,《古今論衡》27 (2015.4):135-142。
〈按季進呈御覽與清代搢紳錄的刊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7.2 (2016.6):345-374。
〈摺奏與具題之間:從「改題為奏」看清代奏摺制度的發展〉,《四川大學學報(社科版)》2017.2:60-76。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回顧與前瞻〉,《古今論衡》31 (2018.10):3-18。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未刊稿鈔本‧集部》前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未刊稿鈔本‧集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4),第一冊,頁2-8。
〈檔案所見清代社會夫妻關係的斷裂與終止〉,收入劉翠溶編,《中國歷史的再思考:許倬雲先生八十五歲祝壽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5),頁31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