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etterRead
有理、有趣、有用的英文读物推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5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5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清晨朗读3041:Transforming ... ·  6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清晨朗读3042:Transforming ... ·  5 天前  
恶魔奶爸  ·  女性脾气越好,婚姻越不幸!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BetterRead

亲子阅读的四个阶段和坑

BetterRead  · 公众号  · 英语  · 2024-09-29 09:10

正文

前些日子,有一位妈妈问我,亲子阅读要做到什么时候?

这个妈妈的孩子现在是幼儿园大班,正处于识字启蒙的阶段。我想,她真正想问的是,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够自主阅读?

从拼音、识字到自主阅读,是幼小衔接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三大任务,也是妈妈们特别关心的大事。要实现这三大任务,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办法就是亲子阅读。

我家小朋友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的课外班,就是通过亲子阅读完成识字启蒙的。我在BetterRead公号曾经写过《识字启蒙,就靠一个app两本书》一文,记录过这件事。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当孩子能够自主阅读以后,还需要亲子阅读吗?

这就得看你如何定义亲子阅读。如果亲子阅读就是指通过带孩子一起读来帮助识字和自主阅读中文书,那么亲子阅读到小学一、二年级就可以结束了。

但是如果亲子阅读是指父母深度参与到孩子阅读这件事, 那么这件事可以是终身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踩到一些坑。今天就来聊聊亲子阅读的四个重要阶段和相关阶段的大坑。

幼儿启蒙

幼儿早期启蒙阶段,也就是孩子第一次开启阅读到幼儿园时期。

我们家大概是三个月的时候开始给孩子读书的。这个阶段亲子阅读的任务主要是陪伴和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后想到阅读,总会伴随着童年的温馨回忆。

这时候注重的是体验而不是知识和技能,对于读书的要求不高。读的主要是绘本,画比字多。我通常选择质地轻薄但不容易撕碎的书,且油墨质量要好。

这个阶段亲子阅读很容易,但依然有坑。这个坑就是“婴儿语”。

因为这个阶段读的都是绘本,所以需要父母多说一些来解释图画。我们知道孩子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语序不是很准确,说话也不利索,常常用叠词。大人和孩子沟通,会顺着孩子的说话方式,显得比较亲切,孩子也容易接受。

不过,对于渡过婴儿期的宝宝尤其是两岁以后的孩子来说,就需要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这个时候还用“婴儿语”,反而会阻碍孩子的语言表达发展。

幼小衔接

到了孩子上幼儿园大班以后,就进入了幼小衔接阶段。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认字了。

孩子入学前,很多家长为识字而焦虑。我认识的家长中,甚至有把孩子专门挪出幼儿园送到幼小衔接班学习一年的。

其实识字这件事 没有那么难。孩子一旦进入小学,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带动下,识字能力会突飞猛进。具体认字怎么做的,我以前写过了,就不再赘述。

这个阶段的亲子阅读方式和之前也有所变化。

以前是家长给孩子朗读或者讲故事。现在为了识字,家长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指读,也就是边读边用手指着相关的字句。还有一种是让孩子朗读,比如你读一段我读一段,然后慢慢过渡到让孩子朗读。由此确保孩子能认识字形和发音,并且能逐渐流畅地阅读和朗读句子和段落。

这个阶段最大的坑是什么呢?就是把识字这件事看得太重,用力过猛,乃至孩子失去了阅读兴趣。

幼小衔接之所以是阅读的关键时期,不仅仅因为识字是开启自主阅读的钥匙,也是因为此时家长对于阅读的态度会大大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从而影响孩子的阅读习惯。

从这个阶段开始,课外阅读渐渐分成两路,一路是以应试尤其是语文考试为目标的阅读,一类是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阅读。

当然阅读还有一个目标,就是休闲娱乐。不过这个目标孩子自己会实现。

3 小学阶段:

在小学阶段,孩子很快就开始自主阅读,于是我们通常理解下的亲子阅读就消失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不关心孩子的阅读了。

实际上,这个阶段在家庭阅读方面有三个任务,每个都有坑。

第一件事就是老师让做的阅读笔记。有的老师比较宽松,记录书名就可以了。大部分老师要求写好词好句。还的要写读后感。

坑就在“好词好句”。什么才算好词呢? 是不是必须要成语呢?什么才算好句子呢?是正面描写?还是长句子?并不是每个老师都会给出明确的定义。

我的建议就是直接写生词和排比句、反问句等相对复杂的句式。

其实摘抄和读后感这两件事对于提高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起到的是反面作用。和阅读相关的作业越复杂,孩子越不喜欢阅读。因为阅读就等于作业,等于学习,而且往往是被动学习。

所以我对于阅读作业的态度就是完成即可。

这并不是说摘抄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没有用。那么什么时候有用呢?在写作文的时候。

有的孩子一写作文将就会抓耳挠腮,不知道如何描写,不知道下一步怎样继续,这个时候就得看书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他们必须得看看人家怎么写的,借鉴一番。这个时候读书也好摘抄也好,就很有主动性了。

所以,如果阅读的目的是字词学习和文学欣赏,可以放在写作之后。

第二件事就是泛读类读物的选择。这个坑在于书单。

家长一般会找一些权威书单,而且通常是按照年级来分类的书单。

这些书单最主要的特点,说难听点就是比较老,说好听点叫经典和传承。总之其语言风格和关注的话题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孩子来说自然读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更何谈畅快。

为了经典,很多给孩子的书单里选择了大量国外的童书,尤其是英美国家的童书。在我看来,这是偷懒的做法。现在国内中文童书市场蓬勃发展,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当代更多更好的当代中文童书。

至于这些英文书,孩子不是要学英文的吗?我们完全可以单开一个英文书单。

依赖于他人提供的书单,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无法精准地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书。简单按照中英文或者年级来找书,是根本不够的。你必须要仔细了解孩子当前的兴趣和需求,才能找到真正对孩子有用也是孩子愿意读的书。

简言之,这个书单得家长自己开。

听别人分享育儿经验时,很多家长会说:“这个我们家不能复制,不适合我孩子的情况。”但是对于书单这种教育最重要的育儿工具,为什么会随便在网上扒一个就接受了呢?

这也是为什么我虽然每个月都介绍孩子的书单,但是并不开启读者留言功能的缘故。因为大部分家长都会问某某年级的某个主题的书,能不能推荐?

我的回答是,最好自己找。

具体怎么选书,我在BetterRead公号里已经写了很多文章,这次再列一下。

第三个任务是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理解的应试能力。这也是一个大坑。

在《时间是怎么腾出来的?》文章里问已经提到过,家长们在英语和数学学习上主要求助于课外班,但是语文学习往往会选择自己上手,即便是语文被称为玄学,家长也不怕。这其中最棘手也是家长最关注的就是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一种考试方法,而不是一种阅读策略。拿阅读理解来取代阅读本身,或者在小学期间大力投入到阅读理解教辅而非泛读上,是缘木求鱼。

原因有三。

首先,阅读理解提高的是应试能力,而不是为了增长见识、求知解惑。

其次,小学语文考试对于小升初择校帮助并不大,把时间投入到阅读理解应试还不如投入到数学和英语考试中更实用。

第三,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有很强的本地化趋向。也就说,不同学段、不同学区的出题人在安排阅读理解给的题型、答案和评分标准都不一样。如果真的要提高应试能力,不是去在网上买一本小学阅读理解教辅,而是到了中学以后,好好地跟着自己的语文老师,刷当地的教辅和真题。这样才算是把时间用到了刀刃上。

当然,阅读理解这个坑虽大但是并不可怕。因为大部分人买教辅的都放着吃灰了。

虽然放着吃灰,但是这期间和孩子的拉锯战并不会少,也因此孩子对于阅读的反感也不会少。

所以,作为过来人,我建议小学生家长谨慎对待课外做阅读理解这件事。至少要平衡好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和课外阅读的投入。

因为,等到中学时,你会发现,孩子能够用于阅读的时间不多了。

中学阶段

让孩子做阅读理解还是进行泛读?是应试还是素质教育?如果说小学阶段这个天平一直在摇晃,那么进入中学后,大部分公立校孩子的生活中,天平将不可遏制地倒向前者。

这倒不是说家长们都特别乐意搞应试,主要是孩子太忙了。此时很多家长心目中唯一的书单,就是中高考必读书目,主要是为了语文考试。

以北京为例,中考有“原著阅读”一题,大概5分。北京的“原著阅读”只是考个大概情节。但是也有的城市会考察原著的细节。因此整个初中,学生们都不得不为这几分苦苦奋斗。

在这种情况下,阅读变成一项任务,不是为了娱乐,也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一字不差地坚决服从出题人的意志。

在学校里,阅读的提倡者往往是语文老师。但是很快大家就发现,课外阅读或者说泛读对于应试备考来说作用没有那么明显。写作主要是靠练,阅读理解住靠刷题,古诗词文言文同样靠背诵刷题。

渐渐的,纯粹的阅读就被抛弃了,孩子还可能因为读闲书遭批。

其实,这是一个大坑。

因为中学阶段,本来是阅读能够发挥大作用的时候。

青春期正是人寻求自我定位,塑造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刻,也是职业规划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大量的问题要问。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上和试卷里找不到答案。孩子可能没有时间、渠道和能力去寻求答案,或者没有意愿去问父母。

很简单,去阅读。要探索世界,阅读从来都是性价比很高的一种方式。  而且最好的方式是亲子阅读。

中学阶段正是重新开启亲子阅读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亲子阅读并不是家长读书给孩子听,而是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

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给孩子的读物都是童书。其实,孩子一旦进入中学,就有能力阅读大部分的成年人读物,比如很多入门级通识读物。这些书父母是完全可以和孩子共读的。

此时书是亲子沟通的桥梁。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质疑父母。直接介入不如给孩子选书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如果和孩子读同一本书,有助于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和孩子产生共鸣。

为什么不是学校和老师来承担这项工作呢?

首先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的问题。的确有的学校会提供书单。但是这些书单往往是辅助学科类学习的,较少其他方面的问题。况且,学校的书单不可能是针对自己孩子的个性化问题,所以爸妈还得上点心。

其次,是因为这是孩子终身学习之路的开始。也就是说,孩子离开学校、家庭还能学习。虽然听讲更容易懂、刷题备考更有效率,但是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却可以给人自由。

第三,培养共同的爱好和话题。现在孩子不得不和你谈学习,将来孩子不会和你谈工作,那你们有什么可聊呢?如果培养了同读一本书的习惯,就创造了和孩子长期的共同话题。

要实现这三个目的,关键在于选书和持续地鼓励孩子读课外书。权威书单重在经典不犯错,学校书单重在辅助学科,父母自己选的书单才会关注是否适合自己孩子,是否适合孩子的长期发展。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现在列一下以前的相关文章:

识字启蒙,就靠一个app两本书

怎样轻松带孩子“海量阅读”?

孩子“海量阅读”怎么选书单?

不逛书店不去图书馆,一年两娃听读400本,如何选书?

如何帮青春期的孩子选书、读书?

怎样让孩子爱看我想让他看的书?

孩子怎样有效听书?

这四大流行英语阅读APP和教辅,我为什么弃用?

小升初以后,父母面临三大转变(附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