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日(10月11日),我们迎来了第21个世界视觉日(World Sight Day)——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今年以
“Eye
Care
Everywhere”——随时随地关爱眼睛
为主题。从1998年起即开始举行,世界视觉日目前已有21年的历史了,目的是为了宣传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在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志愿机构都会举办很多活动公益活动,这个日子不仅对眼科医生意义重大,也提醒每个人关注视力健康。
谈及保护视力,就不可不提到一项重要的工具——视力表。自小起,每年视力的检查就让我们对视力表熟知已久,然而大多数人可能不得而知,视力表不仅仅只有我们最常见到的字母“E”,其种类众多,用法不一,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
美国最常用
特点:
-
开创了每个视标5分弧度,每个视标分解间隔1分弧度的标准规则
-
由一组一组逐渐缩小的字母组成(或26英文字母组合)
-
因距离远近不同,字划的宽窄和大小不同
-
首行字为在50米处,第二行以下分别为25米、18米、12.5米、10米、8.3米、7.1米、6米、5.5米和5米
记录方法:
Senllen视力表沿用至今,没有显著的改善,具有以下缺陷:
-
使用26个字母,不同字母辨认难度不同,如“A”就比“J”容易识别。
-
每行字母数不同,拥有不同的拥挤效应。
-
每行视角增级不同,如第二行(20/100=5分视角)与第一行(20/200=10分视角)相比视角改变一倍,而第八行(20/20=1分视角)和第七行(20/25=1.25分视角)相比改变量却很小。
*较少使用
设计特点:C 字视标是一个各向半径相等的圆,
仅在实验室里测量较好的视力(比如飞行员的视力检测),在眼科临床上较少应用。
(PS:曾听面试飞行员的朋友吐槽用该视力表测视力时有多煎熬)
*
我国最常用/
常见的“E”表
设计特点:
-
根据视角原理设计(1909 年第11 次国际眼科会议),采用小数记录法(视角的倒数)。
-
视力记录递增, 直接反映视角大小 。
-
记录直观方便, 容易被人接受。
*较少使用
设计特点:
在26个字母中选取10个字母,称之为Sloan字母视力表
10个字母识别难度大致相同,每行相等5个字母,28 行排列组合,难度系数基本相等。
*较少使用
设计特点:
-
视标大小采用了几何数的增率变化。
-
每行为5个字母,相邻字母的间距是一个同行字母的宽度,行间距成比例设计。
-
拥有相同的拥挤效应, 视力测试的结果只与字母大小有关。
1980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制成原型ETDRS视力表
1982年Frederick将其改动为每行5个Sloan字母的标准ETDRS视力表
*
国际临床研究成人视力的“金标准”
设计特点:
-
最早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Eearly 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ETDRS)的研究,因此称为ETDRS视力表。
-
共有3张视力表,分别测试左眼、右眼、和双眼,以消除受检者对视力表字母的记忆作用。
-
得分制记录方式。
-
目前被认为是国际临床研究成人视力的“金标准”。
计算方法(如下)
温州医学院 缪天荣教授 1959年设计,1990年发布
设计特点:
-
视标大小按照几何级数增减,视力记录按照算数级数增减。
-
视标E 的三划等长, 填补了“短划E 视标”的缺陷。
记录方法:
5分法,即将中心视力分为五个等级:无光感为0,光感为1,手动为2,数指为3,视力表上尚有4、5二级。
测试方法:
-
被检者视线与1.0的一行平行,以5米为距离
测试视力
-
检测先遮盖一眼,单眼自上而下辨认“E”字缺口方向
-
当看不到0.1时,要向前移动,直到能看到0.1为止,其视力则是“0.1×距离/5=视力”
-
若在半米内仍看不到0.1,可令被测试者辨认指数,测手动、光感等
视力计算方法(如下)
*
弱视视力表
设计特点:
-
相似的容易辨认的图标
-
每行5个视标,呈倒金字塔形状排列
*
弱视视力表
设计特点:
-
由圆、房子、苹果、正方形四个图形视标,利用Bailey-Lovie原理制成。
-
结合了图形和字母视力表的优点,学龄前儿童对其辨识度高
-
30个月以上幼儿可用该视力表进行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