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绫梨
这里只做你的私人读物,治愈所有不开心。希望每个夜晚伴你成长,让更多的家庭越来越幸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反垄断前沿  ·  节后机票低至一折,机票售价不得低于200元? ... ·  16 小时前  
反垄断前沿  ·  节后机票低至一折,机票售价不得低于200元? ... ·  16 小时前  
滴滴代驾服务订阅平台  ·  限时开启|滴滴代驾司服合作伙伴招募 ·  昨天  
惠济发布  ·  玩转元宵节,郑州交警送上观灯指南→ ·  昨天  
惠济发布  ·  玩转元宵节,郑州交警送上观灯指南→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绫梨

黄磊女儿染紫发上热搜:那些被富养的女孩儿究竟是长什么样的?

绫梨  · 公众号  ·  · 2019-05-29 20:00

正文

点击关注 绫梨 ,置顶公众号

回复“ 晚安 ”,送你一张特别推送,祝好


文 / 小椰子 主播 / 依米

来源: 精读(ID:jingdu999)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今天的绫梨电台


1


黄磊女儿多多又上热搜了。



原来,黄磊妻子孙莉晒出了一张多多将头发染成紫色的照片。



照片中的多多,俨然已出落成时尚大方的小仙女。


之前,孙莉就曾多次晒出多多和妹妹的照片,引来无数网友的赞美:


“这是什么神仙姐妹!”


“多多越来越有气质了。”


我酸了,能给孩子足够尊重与自由的父母真的太棒了。



多多虽然只有13岁,但颜值高、气质佳、衣品好的她,光是站着就能让人感觉到岁月静好。


在很多人眼中,有钱人家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未来的道路都已被铺好,想必大多不思进取、贪图享乐。


然而,黄磊女儿多多却多才多艺得令人惊叹:


8岁,多多已经开始写英文诗、翻译英文小说,如今已经翻译了三本;



10岁,多多在电影发布会上与导演斯皮尔伯格对话,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人赞叹不已;



11岁,多多在巴黎时装周上,为某奢侈品童装走秀,落落大方毫不怯场;



12岁,多多出演赖声川导演的话剧《水中之书》,圆了一直以来的梦想;



她喜欢服装设计,自己给芭比娃娃设计裙子,还穿上了自己制作的白色礼服;



她喜欢弹钢琴,尽管练琴的过程很辛苦,她却从不放弃;



她喜欢做手工、学烘焙、学厨艺,小小年纪却几乎没有什么不会的......



光看着这些才艺,我们就知道多多背后吃了多少苦。而这一切,也与黄磊夫妇对她的教育息息相关。


孙莉也从不限制多多爱美的天性。


即使多多曾因小小年纪打耳洞、戴戒指被骂上热搜,孙莉仍为多多的勇敢点赞。



黄磊曾给女儿写了一封信《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活下去》。


他希望女儿做喜欢的事、与喜欢的人相处、以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不必力争成为少数,平凡而简单就好。


夫妻俩都认为, 孩子与自己是平等的,富养,不如用爱养。


2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霍启刚带着儿子到农田里插秧的微博也引起了一番议论。


照片中,霍启刚和郭晶晶十分接地气,挽起裤腿在泥泞的田地里插秧。



而一旁小小的儿子也有样学样,蹲在稻田里卖力地劳作,即使双腿布满了泥点,仍继续坚持下去。


一番辛苦的农田体验之后,一家三口还在村民家吃起了农家饭菜。



即使是粗茶淡饭,小孩子脸上仍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霍启刚配文说:


“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时代,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变成了习惯。


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儿来,学会珍惜,学会知足!”


霍启刚夫妇用行为言传身教:


教会孩子学会珍惜的最好方式,是恰当地让他学会吃苦,感受生活的不易。


即使出身豪门、家财万贯,霍启刚一家却经常让孩子“吃苦”:


给孩子穿200元左右的鞋,而不是让他从小就沉浸在奢侈品中;



带孩子去地铁站,让他身上挂着公益筹款告示牌,帮妇联义卖筹款;



带孩子去乡镇卫生所探望医生和村民,向乡镇医生学习、致敬......



对比之下,那些总是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舍得让孩子吃苦的父母,经常会培养出冷漠自私、不知感恩的孩子。


就像几年前在浦东机场弑母的24岁留学生汪佳晶。


他在日本5年的生活费全靠母亲每月七千元的工资收入,心安理得地伸手要钱。


当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时,他心生怨恨,向前来接机的母亲连捅九刀。


还有32岁弑父杀母的独生子杨某。


从小就是家里的宝贝,父母舍不得让他受半点委屈,省吃俭用供他读完大学。


没吃过苦的杨某在步入社会后频频碰壁,逐渐心理扭曲,只想快速赚大钱。


心生邪念的他,给父母购买了多个保险。


某天,他亲自为父母下厨,在牛肉中加入了准备好的亚硝酸盐。但父母太爱儿子了,一口都没舍得吃。


不甘心的他又把亚硝酸盐倒入水中,端给父母,让他们在他面前痛苦挣扎着死去。


卢梭曾说过一句话: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3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然而,见过许多穷人家长的育儿观,实在难以苟同。


认识一个四线城市的姑娘。


她父亲沉迷打牌和酒精,下岗后无所事事,整天叫一大堆人来家里打牌。


她母亲是文盲,常常给姑娘灌输这样的思想: 女孩子读书没用,早点找个好婆家嫁了才是正经事。


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姑娘依然热爱学习。


高考考上了一线城市的一所不错的本科,满心欢喜地以为可以从此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他父亲却不想让她去读大学。


他言之凿凿地给女儿算了这样一笔账:


“你去读大学,4年学费就要6万。如果你出去打工,每个月至少能挣3千,4年就能挣14万,能帮家里补贴家用,多划算。”


见过很多自己活得浑浑噩噩、毫无责任心的父母。


他们每天叼着烟打麻将,或者瘫在家里无所事事地刷短视频、玩游戏,靠着自己年迈的长辈救济。


他们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你爸妈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全家就指望着你能争气点,以后赚大钱让我们享福。


这样的育儿观,不得不说有够扭曲。


还有很多在穷困里苦苦挣扎的父母,本身的知识、眼界,都不足以为孩子规划长远的发展目标。


就像之前我在文章中提到的:


一个人如果身处隧道,能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


香港纪录片《子非鱼》中有这样的场景:


和弟弟妈妈一起过着贫穷生活的嘉琪,做功课的时候问妈妈“贵”怎么写。



妈妈思考了很久,最后还是拼错了。


而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妈妈坦言:自己没有考虑得那么长远。


维持生活本身就已很不易,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教育小孩。


而另一边,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的谭志泽,由于父亲家暴,他隔三差五就得寄住在别人家。


问到家暴的细节,他一边画画,一边若无其事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他打妈妈,打我,打到我满脸是血。”


被折磨到忍无可忍的妈妈,有一次提了菜刀冲出来大吼:“你如果再打,我就砍你的头来烧烤。”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对小孩子的人格发展、心智完善,都有很大的障碍。


有的孩子出生在富足的家庭中,享受父慈母爱、接受着最好的教育,有无数资源去追求更好的自己;


而有的孩子却深陷泥潭中,父母无力抚养教育,他们做一件事要比别人多付出十倍的努力。



4


也许这个世界本身就很不公平。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


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


而是,当你想到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到温暖。


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穷养富养,都不如用爱养。


带孩子去看星空,让他感受浩瀚的宇宙,比一味给他金钱奖励重要;


给孩子准备一屋子书,培养全家阅读的习惯,比怒吼着让他“好好读书”有效;


与孩子平等对话,尊重他的想法和意见,比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身上有意义。


共勉。


作者: 小椰子,人气专栏作者,写自律,谈人性,椰子陪你一起读书。个人微信公众号:小椰子专栏(ID:xiaoyezizhuanlan)。微信公众号:精读(ID:jingdu999)。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