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意读书
北大法意读书--在这里,有好书,有良友,有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情商高的人,都有这1个特质 ·  昨天  
凤凰网读书  ·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  昨天  
悦读文摘  ·  7A抗菌+椰香味保暖背心你见过吗?自带bra ... ·  4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我想家,全宇宙停下,不要上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意读书

招生 | 我们访谈了十四位师兄师姐,为你揭开“法公”的面纱

法意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8-04-29 19:30

正文

(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2017届毕业生欢送会)


本次受访的法公毕业生


席拾根 (2009级,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赵   岑 (2009级,共青团北京市委办公室)


王师兄 (2010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执业大律师)


谢   为 (2010级,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


史志强 (2010级,日本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研究科博士,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张占林 (2010级,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仁宫乡乡长)


仲启群 (2011级,中国电信集团中国通信服务国际公司)


刘希戎 (2011级,深圳万科集团总部)


范阅倩 2011级, 毕业后就读杜克LLM, 德勤中国勤理律师事务所


何鼎鼎 (2012级,人民日报社评论部)


叶晗涛 (2012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武   苑 (2013级,中国民生银行总行)


葛媛媛 2014级,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周轩宇 (2014级,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

为什么选择法公

(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


导师阵容强大



史志强 (2010级,日本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研究科博士,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给出的答案是 导师自带光环 ,法公方向有充满人格魅力的名师坐阵;还有覆盖面非常广的校外导师可以选择。


(强世功老师)


兴趣使然



周宇轩 (2014级,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因兴趣选择法公 ,她比较偏好原理性的东西,不太喜欢钻研技术和细节。毕竟世界是流动的,总有新事物出现,技术也总需要随之更新,但底层、原理性的东西,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相对确定,值得我们去把握。


职业规划明确



仲启群 (2011级,中国电信集团中国通信服务国际公司)谈到,大部分选择法公的学生,都将 学术和政治 作为两条基本的人生志业,当初自己也有这样的考虑。


拓宽人生格局



叶晗涛 (2012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认为,法公与商法、房地产法等方向比,确实相对偏理论一些,但它能教会你如何学习,让你思考人生价值方面的问题,从而拓宽你的人生格局。从长远看,格局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极其重要。


2

毕业后的回顾,

法公经历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法意”小伙伴西山读书会)


知行合一

法治思维

席拾根 (2009级,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认为,法公课程安排给他带来的影响分为三方面: 一是掌握知识,二是了解实践,三是培养法治思维。 法治研究中心为每位学生指定了校外导师,大多是实务界法治领域的专家,导师每学期会指导学生开展学习研究,撰写论文,定期举办研讨会,围绕论文开展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研究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人生

无限可能


史志强 (2010级,日本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研究科博士,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选择法公,最重要的理由是 为人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选择了非常专业化或者说有针对性的方向,可能会因为周围同学的影响,大家都沿着同样的路径做同样的事情,发展路径会比较固定。而在法公, 一方面老师特别鼓励大家追求不同的理想,并提供很好的条件和机会,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思考和定位;另一方面由于法公方向同学们选择道路的多样化,我们也能从大家的选择中得到不少启发。


(侯猛老师)


开拓视野

直达本质

刘希戎 (2011级,深圳万科集团总部)谈到,法公方向的影响不是技术层面的,还有认知层面的。 法公的学习帮助他看事情看得更深入。 谢为 (2010级,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也说,最大的影响就是开拓了视野,形成了对一些比较重大问题的基本看法。法公的课程,很难在其他专业学到。


(政治、法律与公共政策年会)


静心学业

归属感强

范阅倩 (2011级, 毕业后就读杜克LLM, 德勤中国勤理律师事务所)谈到,首先,在快节奏的法律硕士课程设置之外,学习法公的课程有助于她静下心来学点东西。其次,是老师们对信息的检索、归纳、最终成文的强调;再次,是 毕业之后的校友圈建设与维护产生了良性循环 ,让她不论在专业上还是在个人生活中,总有来自知己们的坚定支持。


扎实进步

未来可期

何鼎鼎 (2012级,人民日报社评论部)谈到,法公课程训练我们一种整体性、研究性思维;阅读上,对于国内外政治法律的经典文献有了进一步了解,课程外, 跟着强老师写发展动态,跟着章永乐老师做经略,两年锻炼,直接为进入人民日报评论部打下基础。


(章永乐老师)


3

法公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在内部,师生之间的相处是怎样的?

(为法公小伙伴庆祝生日)


回忆起师生相处, 席拾根 (2009级,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谈到,法公的老师理论功底深厚、学术涵养丰富,为人师表,深受全体学生敬爱。毕业之后更加深刻认识到,法公的老师是巨大的财富,特别是强老师,毕业之后还会 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毕业生提供精神和生活上的帮助。 这里的同学大都关心国家政治生活,视野宽阔、思维深刻,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知己,建立深厚的同窗友谊,成为终身好友。


刘希戎 (2011级,深圳万科集团总部)也说,法公师生之间的相处模式非常的亲密友好,课堂上多以发散讨论、研究案例为主,填鸭式死记硬背的东西基本没有。 每节课都像是智者之间精神层面的交流。


(张骐老师)


武苑 (2013级,中国民生银行总行)则说,法公方向的师生相处回到了本质上的含义: 传道受业解惑,特别是邓峰教授,在很多人生关键选择的节点,我会本能地想要和老师聊一聊, 邓老师也始终愿意给我很有启发性的回答。


王师兄 (2010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执业大律师)也说,传统的讲法就是良师益友,更现代化的说法可能是: 公的学生被给予了极高的信任,自主地规划和开展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通常是两个功能,一是分享交流,二是提供支持。老师们在教室门内外的角色是一致的,没有什么话题是仅适合课堂讨论而不能私下交流的;同时,课外时间交流的话题,也会成为学术讨论的话题。师生相处是一种成熟的模式,老师们将学生当成专业人士来看待,而学生也会慢慢习惯以一个专业人士的方式和老师、同学相处。


(同学与老师的合影)


4

在值得回忆的法公学习中, 有没有印象最深 或者 收获最大的一件事?

(2017年普通法精要奖学金颁奖典礼现场)


《普通法精要》

席拾根 (2009级,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事是在这门课程中担任助教,这份经历极大提高了沟通协调服务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全面培养了法治意识和职业精神,使其终身受益。


家国情怀

史志强 (2010级,日本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研究科博士,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谈到法公专业的不同:此前,钱理群教授批评现在大学都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是在法公这个大家庭里,还是很有认同感,很高兴能与这么多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同学在一起, 不仅读圣贤书,也闻天下事。


法公欢送会

赵岑 (2009级,共青团北京市委办公室)是09级法律与公共政策方向,毕业后2012年-2015年在外交学院工作三年,现任职于北京团市委办公室, “从13年到今天,法公的欢送会我只缺席过一次,每年都会收到母校的邀约,因此,法公除了是学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大家庭,一个无论你飞多远飞多高都要时不时回来听听老师教诲的家,无论每年带回来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老师们都笑着听你汇报,肯定地告诉你戒骄戒躁,继续加油。”


师生情谊

仲启群 (2011级,中国电信集团中国通信服务国际公司)则谈到了师生间的深厚情谊,毕业后仍能继续和老师们保持良好的联系,师生之谊永续。 大学里每个人都有老师,但有真老师不容易。什么叫真老师?就是毕业后你还能和老师永续这份师生情谊,时常还有联系和交流。


5

很多同学都担心并不贴近法律实务的法公方向会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那么法公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 会因为所学不“实用”而受到影响吗?

(“普通法精要.公法”学员在香港法律援助署)


水到渠成

周轩宇 (2014级,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告诉大家,不要过于担心职业与专业的对应,人生的道路很长,选方向本身和找工作并没有直接必然的因果关系,可能只是决定了未来两年你和哪些人同行,要完成哪些课程,间接地可能影响你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 人生的每个阶段,把主业做好,其他的自然会水到渠成。 既然是学生就把书读好,选方向无非是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了读什么书,不要掺杂太多不必要的因素,让自己心累,难为自己。因为无论怎么选,都是会有遗憾的,人是理性且仅仅是有限理性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