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圆满收官。这场主题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的国际盛会规模宏大,成果显著,影响深远,已将这个4年前中国提出的共同发展倡议,切实升级为世界版的未来集体行动。
论坛闭幕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将在2019年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意味着这一由中国搭台、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唱戏的风云际会将长期化、定期化和机制化,“一带一路”倡议秉承的“共商、共建和共享”原则,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欧亚腹地和非洲、拉美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主旋律。
2013年7月,习近平在北半球中亚腹地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向世界呈现一张穿越广袤欧亚大陆的经济腾飞蓝图;10月,习近平在南半球“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又为世界勾勒出一条贯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洋经济振兴彩带。“一带一路”由此横空出世,既成为中国联系世界的宽大纽带,又成为贯通半个地球的活力脉络;既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依托,又成为激活全球经济要素的东方智慧。一幅绵延浩瀚的中国故事画卷随后逐步展开,无数走出国门的企业和个人,用千姿百态的具体行动,向世界讲述当代中国如何引领新一轮全球化的精彩故事。
4年来,北起北极圈俄罗斯亚马尔液化气巨型项目破冰,南到赤道以南的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全面实施,东到并购南美洲巴西的两座水电站,西到非洲坦桑尼亚的杰龙产业园上马,无数“一带一路”项目如火如荼地在亚非欧拉各洲展开。从参建英国欣克利核电站到与新西兰签署合作备忘录,“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扩大阵容提升品质;从众多国家携发展愿景竞相搭乘中国顺风车,到联合国把“一带一路”纳入全球发展进程……以古老的海陆丝绸之路为主道,一条更宽更长的新兴经济带已浮现日益清晰的轮廓,人们似乎看到,跨越大西洋并撬动世界数百年大发展的经济传动轴正在向东南方向位移,中国正在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截止论坛峰会前夕,已有100多个国家和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40个沿线国家签署共建合作协议,与30个国家开展产能合作。“一带一路”涵盖地域由最初的欧亚两洲65个沿线国家逐步扩大,正形成一条连接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广阔发展带,不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将中长期发展规划直接与“一带一路”对接,部分发达国家也将摆脱经济停滞和低迷的希望寄托于“一带一路”。中国不仅借助“一带一路”成为全球共同发展的关键推手,也让世界用欣赏和尊敬的目光正视中国和平崛起所带来的普世红利。
“一带一路”沿线是跨越中亚、南亚、西亚和非洲的广袤欠发达地区,核心区域人口多达44亿,约占全球人口的69%,仅基础设施建设缺口就超过1万亿美元,占全球份额29%。这些国家普遍基础薄弱、教育迟滞、人口众多且中青年就业压力普遍落后或空白,在全球化分工体系和贸易链条中处于竞争乏力的低端,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进而频繁引发经济危机,催生社会动荡并衍生政治危机,无法从根本上保证长期稳定与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以产能和经贸、金融合作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世界各地演绎中国式和平建设与发展的脚本。
2014年至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海外工程项目和对外投资的近五成都投放在这一地区,帮助相关国家建成或正在建设一大批基础设施,包括铁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水电站、输电网络、油气管线,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中国企业先后在36个国家投资近200亿美元,建设77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帮助这些国家实现产业、技术集聚,成为经济发展和腾飞的龙头,为沿线国家创造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机会,并大力培训当地人才,建立技术团队,以输血和造血并重的方式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1949年以来首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主场、世界水准的发展盛会。130多个国家、70多个国际组织的约1500名代表聚首北京,总结过去4年的伟大实践,形成五大共识,发表联合公报,公布76大项、270多项有代表性的成果,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相关协议的国家及国际组织总数达到68个,亚投行成员新增7个进而达到77个,超过亚洲开发银行。
值得指出的是,继去年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相继以决议形式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发展中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与联合国2030发展规划统筹后,联合国秘书长、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领导人出席这次峰会,大大提升了峰会的权威性。
这次论坛具有广泛的覆盖性、代表性和包容性。一直采取观望态度的美国派出代表团参加,并要求其驻华大使馆组成“一带一路”工作组,积极寻求对接中国相关项目;一直持抵制立场的日本也及时转向派团与会,显示“一带一路”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即便处于核危机旋涡中的朝鲜也应邀到场,体现了中国“一带一路”不设置政治议程、不搞小团伙和包容、开放、平等、自愿等全新理念,使这次国际盛会成为超越意识形态和地缘纷争的和谐论坛。
这次论坛的成功举行,不仅体现了中国设置议程能力、发展规划能力、协调多边能力的空前提高,也充分体现中国话语权正在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五大共识”和联合公报,全盘接受了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所呼吁的“五通”主张、“共商、共建、共享”倡议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平等透明和相互尊重”等精神,反映了中国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恪守《巴黎气候公约》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一贯立场,为这次世界发展大会打上深刻而鲜明的中国烙印。
这次论坛呈现了中国的世界观、发展观、责任观、义利观和文明观。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向丝路基金注资1000亿元人民币,相关银行将提供3800亿元的专项贷款,并建设300个民生项目,培养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人才。这些承诺凸显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低迷不振、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境中的中流砥柱角色,展示了中国经过近40年快速发展后的硬实力作用和软实力魅力,也无可争议地展示了新型大国的领袖风范和世界担当。
俄罗斯《独立报》称,中国是唯一能提出让全球60%居民受益的国际性倡议的国家;德国《明镜》周刊说,中国振臂一呼,几乎所有人都来了;彭博社评论说,习近平的新丝绸之路为“全球化2.0版”定下终结基调;德国《萨克森报》说,条条大路通中国;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称,过去500年来,称霸世界的是大西洋国家,这段漫长的历史阶段结束了,东亚国家将重新获得其曾经拥有的霸主地位……
尽管不乏媒体质疑甚至唱衰“一带一路”,但是,更多的国际舆论对中国挽救经济贸易全球化不吝点赞。这表明公道自在人心,“一带一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欢迎,也必将因为改写世界经济和贸易版图而载入史册。
(作者为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教授、博联社总裁)
華夏時報 —思想创造价值—
▶微信 | chinatimes
▶微博 | @华夏时报 @水皮
▶网站 | http://www.chinatim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