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对文学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从某种角度而言,《圣经》自身也是伟大的文学著作,它的体裁涵盖书信、小说、历史、法律、预言、祷词、歌词、情歌、史诗等,可谓包罗万象,为后世文学的丰富性提供了典范。
如果把《圣经》从文学中拿走,那么剩下的是什么呢?丁尼生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了《圣经》中的300多处经文。有人曾计算过,莎士比亚有500多个概念和用语,是直接引自《圣经》的。查尔斯·狄更斯曾说:“《圣经》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本书。”
近现代作家中,比如我们熟知的C.S.路易斯,《圣经》给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泉源。他的《纳尼亚传奇》《四种爱》《痛苦的奥秘》等著作,无一不反射出圣经真理的光芒。
海伦•凯勒女士,从小就忍受着聋盲哑的痛苦,但是她在逆境中努力勤奋,不但大学毕业,而且创造出鼓舞人心的作品。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等,读来令人倍感温暖。她是圣经的爱好者之一。当圣经会送给她巨达20册的盲文圣经时,她回信说:“我坐在它们旁边,用手敬爱地抚摸着它们。四十年来我爱着上帝的话。我以特别感恩的心情摸着这宝贵的书页,好像它们就是我手中的杖,它在凄凉沮丧与灾祸的幽谷中支持着我,使我不致倾跌。是的,圣经——救主的教训——是领人出黑暗的唯一道路。”
在中国的作家中,也有很多深受《圣经》的影响,如冰心。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的名言“有爱就有了一切”鼓舞了许多人。和很多中国无神论作家不同,冰心从出生开始,她的启蒙教育就与圣经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因为上帝的信仰对她潜移默化的影响,圣经的真理开始浸润她的写作。所以,我们读冰心的文学作品,总是能读到温暖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