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员工做出文化所鼓励的表现,还需要组织架构、激励机制与文化相适应,形成文化打造的闭环。
1.去中心化组织架构
Uber全球化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快速在更多的城市抢占市场份额,成为市场的主导者。而不同城市的法律法规、地理环境、用户习惯有所不同,城市团队必须要有足够的灵活性和自主权才能快速发展业务。
Uber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其组织架构必须去中心化,放权给城市团队,Uber最为人所熟知的“三人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模式决策迅速、灵活,帮助Uber实现了“本地化”运营。滴滴内部人士曾感叹,Uber是在中国做本土化运营最好的美国互联网公司。
Uber的城市总经理是城市的CEO,就像运营一个小型创业公司,对所有的事情负全责。运营经理是COO,负责运力供给,即司机的招募、管理,供需关系平衡调控、产品功能更新等;
而市场经理则是CMO,负责乘客招募,品牌宣传。大多数情况下,三人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发展业务;当某一个角色没有招到人的时候,另外一个人也会暂时替补上场。
城市团队拥有最高业务决策权力,可以自主设置价格/补贴策略,选择用户获取渠道,设置运营区域/派单参数等。原则上只要不违反法律(当然有的时候Uber的存在就是违法的),都可以尝试。
Uber鼓励试错,TK曾在全员邮件中写到“成功不会教会你任何事情,但是你可以从失败中学到很多”。Uber各个城市在试错中探索出了不同的玩法。
比如Uber中国早期招募司机,成都是采用推荐激励方式,广州探索出了与联通线下店合作招募司机模式,而重庆因政策原因采用与租赁公司合作模式。
2.激励员工最好的方式是让他们赢得胜利。
Let builders build (充分授权,人尽其才)。
要赢得胜利,不仅要充分授权,还要给团队配置强大的武器。Uber强大的技术/数据后台正是城市团队作战的最好武器。
Uber最为出名的“一键呼叫”市场活动就得益于好的内部工具。
一键呼叫直升机、冰激凌、Avenger,只要有创意,都能一一实现。
市场经理只需要告诉运营经理,活动需要的车型、数量,运营经理就能从数据库中把这些车找出来,打上“标签”,这些车就只能接到“一键呼叫”按钮发出的订单。
城市市团队可以根据活动更改Uber App界面按钮和车的图案、名字,接受派单车辆特点、派单距离等。设置更改后立即生效,通常城市团队会将自己的手机设置为“测试手机”,待更改确任无误再开放给所有用户。
有了这些工具,Uber的市场经理可以变着法子给用户惊喜,赢得用户的喜爱。下暴雨时,Uber界面的车可以变成“龙舟”,Star War上映时车就变成了“飞船”,圣诞节车会变成“雪橇”。
这种灵活的机制,让Uber能对市场热点做出及时回应,创造出了多个令人惊叹的市场营销活动,引发大量用户的自发传播,给Uber带来了更多的用户。这些成功尝试也让Uber的员工收获了极大的成就感,自己的创意变成了真是的“业务数据”,还有什么能比用户的喜爱、业务数据的快速增长更激动人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