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中
位列
第30
;
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
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
大亚湾石化区连续6年
蝉联“中国化工园区
30强
”榜首
……
鹅城大桥跨年灯光秀。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近年来,惠州始终坚持
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
着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加快构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
“2+1”现代化产业体系,
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继2021年惠州工业总产值
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成为“万亿工业大市”之后,
短短3年时间,
惠州工业经济再传喜讯:
据初步测算,
2024年惠州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
,
工业经济总量站上新台阶,
工业结构质量实现新提升,
工业“挑大梁”作用日益增强。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2024年以来,惠州紧紧牵住重大项目“牛鼻子”,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引进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不断塑造惠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2024年12月底,全市重大项目集中竣工暨鹅城大桥建成通车活动举行,共有310宗项目竣工,总投资达202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83宗,总投资1412亿元,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72宗,总投资1406亿元。
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动竣工,新的大项目还在接踵而至,重仓投资惠州。
2025年1月15日,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发布,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和聚碳酸酯项目完成最终投资决策,开启全面建设。两个项目合计投资近600亿元,建成以后,中海壳牌乙烯总产能将达到380万吨/年,可向市场供应1000多万吨多元化石化产品,继续保持国内最大乙烯单体石化联合工厂的“桂冠”,规模效益显著,助力惠州加快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
2025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2024年工作时,提到“惠州埃克森美孚一期竣工、中海壳牌三期全面开工”,在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时,提到“推动惠州埃克森美孚一期全面达产及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中海壳牌三期建设”“开工建设惠州太平岭核电二期”。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厚植工业沃土,惠州制造业家底越来越厚实,工业经济保持向上向好态势。
当前,惠州正呈蓬勃发展之势,一大批项目积蓄成势,经济潜在增长能力提升,随着埃克森美孚、太平岭核电等一批百亿级、五十亿级重大项目陆续投产达产,惠州工业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6136.3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3188.68亿元,同比增长7.6%。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24年,惠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2+1”产业中,电子行业增长13.6%,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增长17.9%。
工业经济之“进”,支撑惠州全市经济之“稳”。
2024年,惠州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近九成。随着工业经济总量站上新台阶,工业“挑大梁”作用日益增强,工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彰显。
先进制造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2024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支持惠州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并赋予惠州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四大战略定位。
政策“东风”劲吹,惠州先进制造业发展提速,“先进制造业之城”成色愈足。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入选,成为去年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上2022年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至此,惠州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两大优势产业链双双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事实上,先进制造业一直是惠州工业经济的“底色”。
惠州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连续两年上榜中国百强产业集群。其中,惠州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排名第7,跻身全国前十,“含金量”可见一斑。
从“惠州制造”到“惠州智造”,我市制造业正逐步迈向价值链高端,新质生产力加快生成,为“2+1”现代产业集群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前进4位!”2024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的赛迪顾问,发布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惠州排名第30位,比上一年上升4位。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惠州规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3.9%,先进制造业占比超六成。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惠州积极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加快布局低空经济、智能算力、人工智能、生产性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2024年12月12日,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超大规模智算集群落子惠州,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领先、超大规模的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单体项目,为大湾区创新型产业与应用提供算力支撑。
“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是润泽科技在大湾区智能算力产业布局中的关键一环,更是加速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在开工仪式上,润泽智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超男如是说。
此外,信息服务业也是生产性服务业十大行业之一。依托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优势,惠州积极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数字产业体系建设,将进一步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数据要素、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能级。
在低空经济领域,惠州出台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成立低空经济产业联盟,低空经济产业链条日益完善。“惠州制造”无人穿越机深受飞手喜爱;高倍率电池助力无人机一飞冲天;PCB等核心基础元器件广泛应用在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
在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一系列高品质“惠州制造”频频出镜,惠州制造的LED显示屏漂洋过海,闪耀巴黎奥运会,成为“惠州制造”畅销全球的又一案例。
TCL超高清电视、德赛西威智能驾驶座舱、亿纬锂能新能源电池等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排名领先;在2024年广交会上,惠州企业参展规模再创新高,产品广受欢迎;12家惠州企业进入广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实力百强……
无论是在国际赛场还是在家庭场景,无论是高端技术还是小微创新,从“惠州制造”到“惠州智造”,惠州企业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受到海内外客商的青睐,惠州制造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产业集群具有促进知识创新与扩散、深化产业分工、降低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反应速度等优势,是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乙烯、芳烃、PTA产能占据广东半壁江山;全省每10台彩电就有3台是“惠州造”;锂电池的产量占全省超1/5……近年来,惠州坚持走产业集群化发展之路,坚持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动摇,产业集群发展再攀新高度。
以惠州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为例,形成了TCL王牌、旭硝子、华星光电、洲明科技、雷曼光电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在惠州,可以找到平板显示产业上游、中游、下游任意一个环节的产品。这里已建成全国配套最齐全的“基板-面板-模组-整机”全产业链,逾100家企业实现产业链全覆盖。
旭硝子显示玻璃(惠州)有限公司。
如今,惠州电子信息产业聚链成群,形成超高清视频显示、5G及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核心基础电子等五条优势产业链,孕育了TCL、德赛、亿纬锂能等一批知名企业,集群产值突破5600亿元,加快建设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
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蓄势崛起,世界500强“抢滩进驻”,国企民企外企同台竞技,大亚湾石化区第6次蝉联“中国化工园区30强”榜首,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集群产值突破3900亿元,加快建设全球石化产业高地。
坚持创新引领,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惠州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一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脱颖而出。
2024年,惠州新增1家国家级、16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累计分别达3家(次)和23家,新增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65家。
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也要“铺天盖地”。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中小企业强,则区域经济强。
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的2024年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惠州4个产业集群入选,分别是惠城区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惠阳区新型有机材料产业集群、惠东县女鞋产业集群、仲恺高新区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
宽阔的道路两旁,厂房鳞次栉比,建筑工地上塔吊林立,新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中……走进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处处涌现建设热潮,一大批项目集中竣工,工业经济强劲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已然成为博罗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是惠州集中资源打造的“3+7”产业园区之一,也是惠州产业园区建设日新月异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惠州坚持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把推进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以“千亿园区,万亿产业”为目标,集中资源高起点高标准建设“3+7”产业园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家级园区取得新进展,7个千亿级园区方兴未艾,园区集聚集群效应凸显,不断集聚新动能。
中韩(惠州)产业园一角。
在大亚湾石化区,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和聚碳酸酯项目开启全面建设,恒力石化(惠州)500万吨PTA项目满负荷生产,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顺利试生产。大亚湾石化区连续6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榜首,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乙烯、芳烃、PTA产能占据广东半壁江山。
在仲恺高新区,一批批高新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紧锣密鼓布局,超高清电视、智能手机、新能源电池等最新电子产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在中韩(惠州)产业园、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一宗宗优质项目加速进驻,一座千亿产业新城雏形渐显。
……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平台“硬支撑”。近年来,惠州坚持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及其配套建设,70%以上用于“3+7”产业园区。
与此同时,全市“3+7”产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71%,充分彰显园区作为发展的主阵地、主引擎作用,为惠州“2+1”现代化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大力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全力推进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力争到2027年,全市“3+7”产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超1.6万亿元,占全市比重超75%。
大亚湾石化区连续6年蝉联“中国化工园区
30强
”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