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十年经济学领域内的一系列开创性研究所带来的新思想,能够帮我们有效地解读现实世界看似错综复杂的问题。从信息经济学到明斯基的金融稳定性理论,从凯恩斯的财政乘数到纳什均衡与博弈论,以六堂短课了解这些思想的诞生背景和不同时期的思潮变迁,我们不仅解读全球经济的宏观问题,也能帮你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博弈。
信息经济学、明斯基的金融稳定性理论、凯恩斯的财政乘数、纳什均衡与博弈论,这些开创性的思想现在已在经济学界耳熟能详,在最早提出时却常常不为主流经济学所注意或认可。了解其历史起源和不同时期的思辨带来的论点变迁,是有趣的经济学入门阅读。这一系列理论的开创性来自对当下经济环境解读时的鲜活有力,以及为剖析常见情景提出的全新理论框架。
就中国而言,这些新思想,也很能帮助我们去思索市场的效率与失灵、政府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如何看待全球化的逆潮,以及管理人民币国际化等议题。
如何理解过去十五年全球化的历程?全球化给富裕国家的产业工人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卫·奥特尔(David Autor) 及其合著者认为,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并未迫使美国制造业工人转移至劳动密集度较低的产业,而是把他们完全排挤出劳动力市场。他们指出,“中国冲击”集中在几个制造业重灾区,工人难以逃离。全球化令货物的跨境流动变得容易,但工人的流动即使在富裕国家的国境之内也困难重重。这样看,特朗普的崛起和脱欧成为现实,是否也有原因?
固定汇率、独立的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之三元悖论,对理解欧元区的困境与人民币国际化都有着深刻意义。伦敦商学院的埃莱娜·雷伊(Hélène Rey)的最新研究指出,因为全球投资很大程度上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所谓的三元悖论实际上是两难——保持允许跨境资本流动或控制本地金融环境之间的选择。对于人民币这样一个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货币,就必须理解,浮动汇率随资本流动而调整时,本地货币环境难免会受影响。
同样,对凯恩斯所倡导的财政刺激理念的讨论,恐怕是当下中国与西方都关注的议题。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到底应该怎么去制定与平衡?日本与欧洲的零利率与量化宽松,会以什么形式收场?又该如何去评价中国四万亿的刺激政策?
明斯基因为其金融不稳定性假说而赢得身后名,他认为金融市场的繁荣为后来的萧条埋下祸根,成为解读全球金融危机很好的注脚。把视角拉回到中国,近期流行的问题是中国过去十年债务增长惊人,已超过GDP的250%,如今是否面临明斯基时刻?一个向市场经济转型且金融体系不成熟的国家并不在明斯基的构想之中。对中国金融市场复杂性与特性的解读,还有待中国经济学家们的思想与建构。
全新商论合辑
↓ 六堂课通读开创性经济学理论 ↓
六堂课,梳理过去五十年的开创性经济学新思想
回顾历史,更好地读懂现实
《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全新电子书现已上线
现在就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六堂课,解读开创性经济学理论》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购买Kindle版《六堂课,解读开创性经济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