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SegmentFault思否
SegmentFault (www.sf.gg)开发者社区,是中国年轻开发者喜爱的极客社区,我们为开发者提供最纯粹的技术交流和分享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SC开源社区  ·  Bun ... ·  昨天  
程序员的那些事  ·  印度把 DeepSeek ... ·  3 天前  
OSC开源社区  ·  升级到Svelte ... ·  5 天前  
程序猿  ·  “我真的受够了Ubuntu!” ·  3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成人玩偶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SegmentFault思否

Hybrid App技术解析 -- 原理篇

SegmentFault思否  · 公众号  · 程序员  · 2018-07-20 08:00

正文

引言

随着 Web 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Hybrid 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最主流最常见的方案。一套好的 Hybrid架构方案 能让 App 既能拥有极致的体验和性能,同时也能拥有 Web技术 灵活的开发模式、跨平台能力以及热更新机制,想想是不是都鸡冻不已。。😄本系列文章是公司在这方面实践的一个总结,包含了原理解析、方案选型与实现、实践优化等方面。

大家可以到github上和我进行讨论哈!

现有混合方案

Hybrid App,俗称混合应用,即混合了 Native技术 与 Web技术 进行开发的移动应用。现在比较流行的混合方案主要有三种,主要是在UI渲染机制上的不同:

  1. 基于 WebView UI 的基础方案,市面上大部分主流 App 都有采用,例如微信JS-SDK,通过 JSBridge 完成 H5 与 Native 的双向通讯,从而赋予H5一定程度的原生能力。

  2. 基于 Native UI 的方案,例如 React-Native、Weex。在赋予 H5 原生API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 JSBridge 将js解析成的虚拟节点树(Virtual DOM)传递到 Native 并使用原生渲染。

  3. 另外还有近期比较流行的 小程序方案 ,也是通过更加定制化的 JSBridge,并使用双 WebView 双线程的模式隔离了JS逻辑与UI渲染,形成了特殊的开发模式,加强了 H5 与 Native 混合程度,提高了页面性能及开发体验。

以上的三种方案,其实同样都是基于 JSBridge 完成的通讯层,第二三种方案,其实可以看做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继续通过不同的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应用的混合程度。因此,JSBridge 也是整个混合应用最关键的部分,例如我们在设置微信分享时用到的 JS-SDK,wx对象 便是我们最常见的 JSBridge:

方案选型

任何技术方案的选型,其实都应该基于使用场景和现有条件。基于公司现有情况的几点考虑,在方案一上进一步优化,更加适合我们的需求。

  • 需求 Web技术 快速迭代、灵活开发的特点和线上热更新的机制

  • 产品的核心能力是强大的拍照与底层图片处理能力,因此单纯的 H5技术能做的事非常有限,不能满足需求,通过 Hybrid 技术来强化H5,便是一种必需

  • 公司业务上,并没有非常复杂的UI渲染需求,而且 App 中的一系列原生 UI组件 已经非常成熟,因此我们并不强需类似 RN 这样的方案

因此, 如何既能利用 H5 强大的开发和迭代能力,又能赋予 H5 强大的底层能力和用户体验,同时能复用现有的成熟 Native组件 ,便成为了我们最大的需求点 -- 一套完整又强大的 Hybrid技术架构方案。😠

Hybrid技术原理

Hybrid App的本质,其实是在原生的 App 中,使用 WebView 作为容器直接承载 Web页面。因此,最核心的点就是 Native端 与 H5端 之间的 双向通讯层 ,其实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我们需要一套 跨语言通讯方案 ,来完成 Native(Java/Objective-c/...) 与 JavaScript 的通讯。这个方案就是我们所说的 JSBridge,而实现的关键,便是作为容器的 WebView,一切的原理都是基于 WebView 的机制。

(一) JavaScript 通知 Native

基于 WebView 的机制和开放的 API, 实现这个功能有三种常见的方案:

  • API注入 ,原理其实就是 Native 获取 JavaScript环境上下文,并直接在上面挂载对象或者方法,使 js 可以直接调用,Android 与 IOS 分别拥有对应的挂载方式

  • WebView 中的 prompt/console/alert 拦截 ,通常使用 prompt,因为这个方法在前端中使用频率低,比较不会出现冲突

  • WebView URL Scheme 跳转拦截

第二三种机制的原理是类似的,都是通过对 WebView 信息冒泡传递的拦截,从而达到通讯的,接下来我们主要从 原理-定制协议-拦截协议-参数传递-回调机制 5个方面详细阐述下第三种方案 -- URL拦截方案。

1、实现原理

在 WebView 中发出的网络请求,客户端都能进行监听和捕获。

2、协议的定制

我们需要制定一套 URL Scheme 规则,通常我们的请求会带有对应的协议开头,例如常见的 https://xxx.com 或者 file://1.jpg,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我们这里可以将协议类型的请求定制为:

  1. xxcommand://xxxx?param1=1¶m2=2

这里有几个需要注意点的是:

(1) xxcommand:// 只是一种规则,可以根据业务进行制定,使其具有含义,例如我们定义 xxcommand:// 为公司所有App系通用,为通用工具协议:

  1. xxcommand://getProxy?h=1

而定义 xxapp:// 为每个App单独的业务协议。

  1. xxapp://openCamera?h=2

不同的协议头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这样便能清楚知道每个协议的适用范围。

(2) 这里不要使用 location.href 发送,因为其自身机制有个问题是同时并发多次请求会被合并成为一次,导致协议被忽略,而并发协议其实是非常常见的功能。我们会使用 创建 iframe 发送请求 的方式。

(3) 通常考虑到安全性,需要在客户端中设置域名白名单或者限制,避免公司内部业务协议被第三方直接调用。

3、协议的拦截

客户端可以通过 API 对 WebView 发出的请求进行拦截:

  • IOS:shouldStartLoadWithRequest

  • Android:shouldOverrideUrlLoading

当解析到请求 URL 头为制定的协议时,便不发起对应的资源请求,而是解析参数,并进行相关功能或者方法的调用,完成协议功能的映射。

4、协议回调

由于协议的本质其实是发送请求,这属于一个异步的过程,因此我们便需要处理对应的回调机制。这里我们采用的方式是JS的事件系统,这里我们会用到 window . addEventListener window . dispatchEvent 这两个基础API。

  1. 发送协议时,通过协议的唯一标识注册自定义事件,并将回调绑定到对应的事件上

  2. 客户端完成对应的功能后,调用 Bridge 的dispatch API,直接携带 data 触发该协议的自定义事件

通过事件的机制,会让开发更符合我们前端的习惯,例如当你需要监听客户端的通知时,同样只需要在通过 addEventListener 进行监听即可。

Tips: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应该避免事件的多次重复绑定,因此当唯一标识重置时,需要 removeEventListener 对应的事件。

5、参数传递方式

由于 WebView 对 URL 会有长度的限制,因此常规的通过 search参数 进行传递的方式便具有一个问题,既 当需要传递的参数过长时,可能会导致被截断 ,例如传递base64或者传递大量数据时。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新的参数传递规则,我们使用的是函数调用的方式。这里的原理主要是基于:

Native 可以直接调用 JS 方法并直接获取函数的返回值。

我们只需要对每条协议标记一个唯一标识,并把参数存入参数池中,到时客户端再通过该唯一标识从参数池中获取对应的参数即可。

(二) Native 通知 Javascript

由于 Native 可以算作 H5 的宿主,因此拥有更大的权限,上面也提到了 Native 可以通过 WebView API直接执行 Js 代码 。这样的权限也就让这个方向的通讯变得十分的便捷。

IOS:stringByEvaluatingJavaScriptFromString

  1. // Swift

  2. webview.stringByEvaluatingJavaScriptFromString("alert('NativeCall')")

Android: loadUrl (4.4-)

  1. // 调用js中的JSBridge.trigger方法

  2. // 该方法的弊端是无法获取函数返回值;

  3. webView.loadUrl("javascript:JSBridge.trigger('NativeCall')")

Tips:当系统低于4.4时,evaluateJavascript 是无法使用的,因此单纯的使用 loadUrl 无法获取 JS 返回值,这时我们需要使用前面提到的 prompt 的方法进行兼容,让 H5端 通过 prompt 进行数据的发送,客户端进行拦截并获取数据。

Android:evaluateJavascript (4.4+)

  1. // 4.4+后使用该方法便可调用并获取函数返回值;

  2. mWebView.evaluateJavascript"javascript:JSBridge.trigger('NativeCall')",      new ValueCallback<String>() {

  3.    @Override

  4.    public void onReceiveValue(String value) {

  5.        //此处为 js 返回的结果

  6.    }

  7. });

基于上面的原理,我们已经明白 JSBridge 最基础的原理,并且能实现 Native <=> H5 的双向通讯机制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