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详解版
《走出剧情:活在人生的真相里》
请点击上方图片,进入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走出剧情:活在人生的真相里
》
原著 | 李雪
解读 | 阿九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韩丹朗诵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书是《走出剧情:活在人生的真相里》,这是慈怀为你读的第九百零九本书,在这里,
我们将为您提供10分钟的简版内容。
想要查阅每天一本书的详解版,点击文首图片,进入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收听,让你更好更完整地把握书中精华。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活在人生的真相里,做真实的自己,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活在设定好的剧情里,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所谓的剧情就是我们内在的关系模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性格。
它主要形成于童年时期,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等亲人的关系会内化到心中,形成一个个剧本,成年后,我们会本能的照着剧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童年的体验,在这些剧本里没有真实的自我,只有虚假的演员,按照外界的刺激,做着本能的反应。
那我们怎么才能走出剧情,做真实的自己呢?今天要讲的这本《走出剧情:活在人生的真相里》将给你答案,本书将告诉你如何放下剧本的纠葛,学着去探寻真实的自我,看到真实的世界,并在真实世界里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
本书作者李雪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学研究已经十余年,她不仅擅长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详解母婴关系对人一生性格、命运的影响,而且文笔优美,能把冰冷专业的知识用温暖感性的方法表达出来,读起来温暖治愈。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本书。
与自我和解,从回归内心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活得不开心,不是因为别人为难我们,而是因为我们自己为难自己,那怎么才能走出自我折磨的怪圈呢?
最关键的是要学会接纳和看见自己。
作者以前就总是为难自己。
有次,在机场附近的一家小店里吃拉面,那家店看着并不卫生,她的直觉告诉她如果在这吃身体一定会不舒服。
但她看着别人都在吃,想着自己也能吃,结果才吃了几口,她就开始鼻涕横流,到了第二天,整个人跟得了重感冒一样,全身疼痛。
事后作者反省到,这件事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她一直不愿意接受自己身体比别人敏感的事实,总是拼命改变自己,要求自己变得跟别人一样,结果却活得疲惫不堪。
其实,爱自己,就是接纳自己的真实现状,去顺应自己。
除了接纳自己,我们还要接受现实,带着问题前行。
作者有个女性朋友事业做得很成功,住在豪华的房子里,但她经常梦见自己住在破破烂烂的地方,这让她很困扰,于是她不断地做心理咨询,不断地解梦,试图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但不管她怎么努力,也没找到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方法,这让她非常痛苦,就跑来找作者咨询。
在作者的帮助下,她学着承认和接受自己无法控制梦境,当她放过自己,不再寻找各自解决方法时,那个烂房间的梦也不知不觉的消失了。
其实,很多问题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严重,因为真正让你受尽折磨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你千方百计想要解决问题的心态。
当然,我们还可以学会觉察感受,驳回负面情绪。
在作者看来,人要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就需要从觉察自我感受开始,比如生活中总有些人打着“提供不同观点”的旗号,说些让人不舒服的话,这时我们就应该尊重自己的感觉,驳回对方投射过来的负能量。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尊重事实,驳回情绪。
如果对方说的话有道理,但是说话的方式让人不爽,你就可以说,你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但是你说话的方式让我很不舒服,我希望我们可以调整一下沟通方式。
如果对方真诚待你,他听了你的反馈,会愿意做出调整,否则,这样的关系不要也罢。
我们都是必死的凡人,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温暖而有价值的人和事上,而不是浪费在负能量的人和事上,往后余生,请尊重自己的感觉,和让你快乐的人交往。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
好的关系,离不开界限感
很多人在关系里都缺乏边界意识,彼此的关系就像一锅粥搅在一起粘稠不堪,那我们怎么才能在关系中树立自己的界限感呢?
最重要的是为自己负责。
作者有位表姐,在税务局上班,赶上单位最后一次分房,她当时可以用市场价的3折买到一套大房子,却被5万元的首付难住了。
她跟丈夫商量,要他向公婆借钱,但丈夫是个爱面子的大孝子,怎么也不肯开口,最后房子没买成。
当表姐向作者抱怨这件事时,作者说这其实是一种没成年的心理状态,所演变出的剧情就是“幸福必须经由一个男人才能实现”。
而现实是,自己的幸福必须由自己争取,如果你认定一件事是好事,那就竭尽全力去做,不用等待任何人的支持。
能够理解你的人,自然会跟随你、支持你,自己站稳了,别人才愿意与你为伍。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亲子关系是里是最容易出现边界模糊问题的。
很多人当了父母后,总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把孩子培养成才,却很少花心思去提升自我。
但父母越是这样,孩子越顽劣,因为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过分干预和控制,就是在入侵孩子的边界,孩子也会本能的反抗。
所以作者建议父母们与孩子相处时一定要有边界意识,不要想着去控制和改造他们,相反应该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与自由。
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事,就应当尊重孩子的界限,让他做主;如果涉及父母和孩子双方的事,则需要与孩子协商。
以上说的都是如何不入侵别人的方法,那要是别人没有边界感,来侵犯你的边界该怎么办呢?
一方面我们可以从物理距离上与对方分开,让对方无法轻易入侵你。
如果你觉得父母控制感太强,老是管的你透不过气来,那么就勇敢地搬出家不与父母同住。
这能从物理空间上把你从粘稠的家庭关系中解救出来,当你生活在一个自己说了算的空间里,你就会慢慢建立对生活的掌控感。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小事上学习树立界限感,在语气上可以温柔客气,但立场一定要坚决。
比如你想减肥少吃点,妈妈总想把你喂得胖胖的,你就可以说:“妈妈,谢谢你为我添饭,但是我真吃不下那么多,我先倒一点出来,免得浪费了”。
这样经过几次之后,妈妈自然不会干涉你怎么吃饭了。
要知道,好的关系是彼此尊重,互相成全的,而不是彼此捆绑,失去自由。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
好的婚姻关系,需要用心经营
纵观整个人生,你会发现陪伴我们最久的,就是自己的另一半,好的婚姻关系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幸福度,那我们怎么才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呢?
在相处时要学会和解。
作者认为维系夫妻关系的核心因素是:
夫妻两人有没有和解的能力。
当冲突发生时,有没有一个人能伸出和解的橄榄枝,而另外一个人能够接过这个橄榄枝。
当冲突发生时,你可以先试着回想当初和对方在一起的美好体验,然后就事论事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宣泄情绪和攻击对方。
如果已经口出恶言,要及时道歉,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对方向你道歉,你要接受。
总之就是在婚姻中不要争对错,要讲感情,真诚地道歉。
主动和解并不是丢人的事,反而能证明你的真心和爱意。
在沟通中要学会肯定对方的感受。
一位妻子向丈夫诉苦“忙了一整天,累得都站不起来了”,有的丈夫马上会说:“那你别上班了,家里又不缺你那点工资过活。”
可想而知,听到这话,妻子肯定不舒服,于是,两个人可能会越吵越激烈。
其实,此时,妻子想要的并不是建议,而是理解。
对丈夫来说,最简单的方式是肯定妻子的感受,可以说:“是啊,上下班来回要两个多小时呢,脚都站累了吧?我给你揉揉。”
这样妻子就会感觉被理解,两个人的关系也会更亲密。
很多时候,一个人倾诉自己的感受,并不是需要别人告诉他怎么办,而是希望被倾听。
所以,如果对方没有问你怎么办时,你要忍住,不要着急去解决对方的情绪和困扰,而是倾听对方,给对方一点空间。
最后作者也提醒到,在婚姻里我们要拒绝付出感,培养亲密感。
那怎么才能逃离付出感呢?
你需要在生活中不断觉知,一旦发现自己有付出感,就问问自己:做这件事情,是我自己想要的吗?
比如做饭时,发现自己在抱怨油烟,可以问问自己,我想要做这顿饭吗?
如果想要,就带着爱,享受自己给家人做饭的感觉;如果不想要,出去吃或者叫外卖,也是很好的选择。
同样做一件事情,我们可以选择是活在为别人付出的妄想牢笼里,还是为自己而活的自由意志中。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心理学说,放下头脑中的剧本,试着去看见真实的自己、真实的对方,当我们学会和解、理解对方的感受、拒绝付出感,爱就发生了。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
以上就是本书的精华。
生活里总是充满各种苦,真相总是异常残酷,但即使生活充满缺陷,你依然能决定自己的幸福。
正如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虽然真相并不美好,甚至可能还有点残酷,它也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因为只有真真切切的在这滚滚红尘中活过、爱过、恨过,才不枉此生。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以上内容为每天一本书的简版,查阅详解版欢迎点击文末图片,进入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收听。
慈怀每天一本书
小程序是慈怀
为了更好地为大家提供听书服务,特地打造的一座
成长图书馆。
相比在公众号上的内容,
慈怀每天一本书
小程序内容更完整,功能更丰富,一起了解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