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交易门
交易门聚焦金融交易生态圈,跟踪记录业界个体的职业生涯和人生故事,已出版《快钱游戏》(机械工业出版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桦爸聊升学  ·  广东这几所新公办大学/新校区有望今年招生! ·  16 小时前  
桦爸聊升学  ·  广东这几所新公办大学/新校区有望今年招生! ·  16 小时前  
广东公共DV现场  ·  全网关注的广东“白衣小哥”,获表彰 ·  18 小时前  
广东台今日关注  ·  知名景点突发!2名中国公民遇难 ·  2 天前  
艾格吃饱了  ·  拜年了!这些都还能买 ·  3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保暖衣界的劳斯莱斯!双面绒!让你在寒风刺骨的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交易门

K线长,均线密,含着热泪做投机(下)

交易门  · 公众号  ·  · 2017-08-07 15:00

正文




上集(点击这里查看)我们讲到,张培风2002年开始炒期货以来,已经亏掉所有存款,卖掉两套房子。2005年10月过生日,跟老婆孩子吃顿必胜客他都囊中羞涩。在去必胜客的路上,他在徐州市彭城广场失声痛哭。生日后的第三天,张培风在工作室接到张波的电话。



绝处逢生

张波是谁?

张波军人出身,据说因为在部队拔枪伤人,丢了军职。他父亲是某军军长。 六十来岁的张波做烟酒生意,他告诉营业部的朋友,买酒要先给他打电话,不然买到假酒可别怪他。

张波经常出入营业部,让经纪人和大户室的人帮他做期货,没少亏钱。他看不起做股票的,认为做期货的才是牛人。他把张培风拉到楼下的米罗咖啡。

“小张,整个期货公司,我他妈谁都不信,我就相信你。我户都给你开好了,三十万。你他妈有本事给我变60万,变100万!”他说话总是骂骂咧咧,一副指点千军的做派。“子弹我已经给你送足了。你就负责给我冲!”

所谓绝处逢生,大概就是这样吧。

1992年开始工作以来,张培风从没这么落魄过。兰州铁道学院(即现在的兰州交通大学)毕业后,张培风先被分到徐州北站(编组站)。铁路编组站是铁路枢纽的核心,其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铁路货运交通的整体水平。

后来铁路局发展多种经营,张培风应聘去了海南省三亚市的夏威夷酒店,从娱乐部助理做起,分管夜总会。期间他领双份工资,酒店的,铁路局的,还有远超两者的灰色收入。

夜总会的歌舞升平、声色犬马,张培风说得“省略几万字”。

1996年,张培风进入宝洁公司(P&G)。他从管理培训生(Trainee)做起,然后做关键客户经理(KAM),管理分销商,两年后被提拔为区域经理。在宝洁,张培风出差都住五星级酒店,每天180元伙食补贴,60元洗衣费,交通费若干,“一天差不多要花1500块钱”,这还不包括接待费用。

“每个月六七千到手,相当于普通工资的10倍。我妈说是骗子公司。我带她去南京,住金陵饭店。她都看傻了,一辈子没住过那么好的酒店。”

这段经历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上都深刻影响着张培风:他把公司倡导的“诚实”、“正直”融入自己的交易;他至今都是五星级酒店的常客。今年在安徽宿州过春节,他还把家人接到当地最好的希尔顿逸林酒店住。近些年张培风几乎以酒店为家,一年超过300天都住在酒店。他在集三家国际酒店集团的终身VIP资质,其中喜达屋集团最接近,已经连续七年白金身份(终身白金身份需要连续十年白金身份且共住满500天)

2016年,张培风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威斯汀酒店。因为时差关系,他不得不在当地时间凌晨七点(北京时间晚上十点)爬起来看国内夜盘的情况。

进入2000年,宝洁带给张培风的优越感已经不如以前,自己的职业发展也遇到瓶颈。他才选择辞职,进入利洁时,哪想利洁时工作不顺,还滑入期货投机这个旋涡,亏到他怀疑人生。

拿到张波这笔钱,张培风喜不自胜:“那时候我没钱啊!三十万!太他妈开心了!”

不过看到交易账户那一刻,他头皮一阵发麻:6810。当时期货公司的账户是四位数字,随机分配。6810是张培风的出生年月。而密码正好是张培风的生日——张波就是那天入的金。

“人呐,冥冥之中就是有些东西在左右你。”张培风感叹道,“当时我的感觉,应该触底反弹了。”

那个账户,张培风真的就给挣了十多万——他们议定盈利分成20%。那一阵张培风住在成都市青城后山。“每天早上农家乐老板骑摩托车飞贼一样把我送到山下的网吧,收盘后再把我接回山上。那边吃得舒服,景色好,姑娘又漂亮。”

一天,张波打电话给张培风。

“小张啊我告诉你,老子喜欢你有能耐,但有一点我瞧不上你:你他妈的没胆量!”

“怎么了?你又怎么了?”

“不行不行,这样不行!你妈X打仗,老子一声令下,你就得给我全线压上!我看了你的单子,你的判断都是对的,但是发现没有?仓位太轻,怎么能赚到钱!如果你的仓位不是10手,是30手,我们现在都翻倍了!”

张培风习惯了张波的骂骂咧咧,没有当回事。过几天他在交易中发现,自己的持仓变了。他做橡胶,上午下了5手,下午打开账户变成了15手。

电话打过去,张波嘿嘿地笑:“我看你胆量不足,给你加点儿油!”

他们在电话中大吵。合作终止。

张培风理想中投资人和投顾的关系,就像赛马运动中的骑手和马,投资人是骑手,投顾是马。双方应该高度默契,高度信任。“你信任我,甚至超过我信任自己。”

理想太遥远,那就谈底线:“只要是我在操作,谁动我单子,我一概不做。”

几个月后张波找到张培风:“小张啊,30万红军一场湘江大战,还剩下8万。”他那30万,亏得只剩下8万。湘江战役指1934年红军突破蒋介石的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的战役。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损失惨重。

这次合作分到的几万块钱,让张培风的交易生涯得以延续。但他们再也没有合作过。



翻身之战

张培风真正对交易有所感悟,是2006年夏天在安徽天堂寨度假。他用“顿悟”来描述这次认知突破。

天堂寨的夜晚凉风习习,张培风坐在度假村前的小溪边,溪水像一条玉带蜿蜒而下。他突然觉得交易中的自己像个傻子,看不穿。价格方向无非两种状态,一涨一跌,任何时候都可以进,重要的是什么时候离场。当你选择一个方向进场,错了,到点位就止损,对了就跟踪止盈,等涨不动了就离场。他用男女关系来描述离场选择:“涨到上面,突然加速,就该结束了;另一种就是上来就疲软,磨磨蹭蹭,结束。”

张培风蓄着花白胡须,身边有朋友称他张导,说他酷似张纪中。

2006年底,上证指数连创新高直奔2000点,张培风和营业部的一帮朋友都嗅到了牛市的气息。恰好一笔优先资金找过来。老周、老王、张培风,还有做房产开发的老张,四人决定凑200万做劣后,拿下400万的优先资金,月息1%。

张培风这一年小赚了点钱,花12万在广西北海按揭了一套房(老周也买了一套),但手上凑来凑去也就几万块钱。他跑去找妹妹张萍借钱。

2002年做期货以来,张培风跟家里人都借过钱,最后都一次次亏掉。除了太太和妹妹,没人再支持张培风。“反正我一直都相信他。”接受电话采访时张萍告诉我说。

“盲目地相信。”电话那头,张萍的妈妈插话道。

“反正我就是向着他。”张萍接着说。当张培风又提出要借钱时,张萍的丈夫已经有些疑虑,他接触过一些做期货的人,说期货风险很大,“钱丢进去,就不见了”。兄妹俩聊下来,才想起张培风在宿州还有两间商铺。

刚做期货那阵,张培风说服妹妹在老家安徽宿州的武夷商业城买房,自己也花14.8万买了两间商铺。“电脑城二楼电梯口,最好的位置。”张萍说。

2006年那里的房价正涨得欢,估价28-35万之间,张培风决意卖房,25万就卖。家人不理解他的决定,妹妹也一直拖着。

“(那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次赌的机会。就此一搏,不行就滚蛋了。”张培风告诉我。不过他跟妹妹说的大不一样:“这钱我拿去有大用处,一定翻倍给赚回来。”张萍回忆道。这种话她不是第一次听哥哥说了。

2017年1月下旬,张萍拗不过张培风,贴了25万出售商铺的信息。第二天就成交了,全款。买主就在商城里做电脑生意。

27-28日这个周末,张培风拿到卖商铺的钱,和几个朋友跟优先资金方签好协议。他做了各种分析,股票都已经选好了。“华夏银行(600015.SH),集合竞价就买!必涨无疑!”他反复叮嘱三位朋友资金要准时到位。他们在同一个账户操作,各自记账,如果买同一只股票,就用手数的尾数来区别。

“这就赌身家了。”张培风说。

几个配资的人中,老周一直做股票,手上有百八十万;老王跟做律师的朋友拿100万,超过30%的盈利平分;老张做房地产,自己有钱;只有张培风在“赌身家”,而且他还是第一次自己炒股,非常紧张。他以前零星买过股票,听人消息,跟随进出。

星期一早上到工作室,老王的钱没到账,得等九点半之后才能汇。他们没法拿到配资账户的账号密码。

当天华夏银行高开4.96%。张培风的所有资金都锁在账户里,眼巴巴地看着华夏银行急剧拉升。

等老王的钱到位,账户可以交易时,华夏银行已经涨停。张培风一时心急,抢了尚未封死涨停板的民生银行(600016.SH)。民生银行不如华夏银行强势,算是张培风的B计划。下午收盘,华夏银行涨停,民生银行涨了8.88%。加上杠杆资金,张培风第一天就套住了。

2007年1月29日两只股票的走势,上图为华夏银行,下图为民生银行。

更让张培风难受的是,第二天收盘华夏银行涨了2.61%,盘中高点涨幅6.31%。也就是说,短平快地操作,他本可以在29日相对较低位置买到华夏银行,之后从容撤退。

两根长长的阴线,第三天民生银行跌破五日均线。“就这样吧,认命吧。”强忍着对老王的愤怒,张培风砍掉了民生银行的所有持仓。

之后几次小的操作,情况都不好。张培风的亏损很快逼近20万,这是约定的平仓线。他想起前几个月前在古彭广场抛硬币。

上天不是让继续做交易吗?这……怎么做?

先接个单子挣点零花钱吧。张培风受邀去北京联合利华做销售培训。他还惦记着华夏银行,认为一定会有回调,再来个二次加速。2007年2月4日星期天晚上,张培风在长安街上一家四星级酒店用各种技术指标琢磨入场点。他挂了两个钓鱼单,满仓冲击。

第二天一早,张培风就赶去做培训了。上课的时候张培风百爪挠心,那时也不像现在可以手机瞟瞟行情。上完课学员一起吃饭,交流,他毫无心思,三言两语打发完跑回酒店。

全部成交!

那天华夏银行盘中最大跌幅达到7.60%,张培风最低的钓鱼单仅比最低价高两分钱。周二,华夏银行涨停收盘,周三继续上涨。张培风这才缓过劲儿来。老周他们几个当时都可以看到张培风的仓位。“非常惊险。如果没有那次抄底反败为胜,他可能就只有改行了。”老周说。

配资账户从1月底做到10月,最后张培风一共挣了150万,老周比他略多,老王收获最大,过千万盈利。“老张几乎没挣到钱,那么一波大牛市。”张培风说。



“投机蛋”

这波大牛市之后,张培风做回熟悉的期货,开始做代客理财。

2008年,朋友给张培风介绍了一个很有背景的资金方,初期资金150万。他在国庆节前做空燃料油,做多橡胶。结果假期外盘狂跌,节后国内期货毫无悬念地补跌。意外的是,他盈利的燃料油空单被强平,用来对冲的橡胶多单裸露,多单又平不掉,最后亏掉30多万。

这种“强平“张培风无力抵抗,但他还是觉得过意不去,补了几万块钱给资金方。对方倒是没收这笔钱,不过合作机会没有了。“现在想起来都气得肚子疼。”

认识冠通期货的赵国新之后,张培风的代客理财之路才算走上轨道。曲折的朋友关系介绍,张培风受邀到冠通期货南通营业部做培训,跟营业部总经理赵国新成了朋友,帮他管理客户资金。

赵国新选择张培风,是因为他觉得张培风“比较率性,比较真,不是藏着掖着的人”,当然他后来也见识了激动时的张培风。赵国新告诉我,2009年到2013年,张培风连续五年持续盈利,但是他的回撤最多可达30-50%,而且他的净值长时间在1以下,赵国新因此称他为“潜水艇”。

大概在2009年,张培风管理一个600万元的账户,几天时间在白糖期货上亏了两百多万。赵国新说,那几天张培风正好身体状况也不好,满嘴起泡,他打电话过去张培风都不接。那是赵国新见到的最低落的张培风,说不想做了。

这次回撤张培风印象深刻。他住在安徽老家,每天跑去网吧做交易。他几乎满仓做白糖,600万本金亏到还剩340万。赶上那几天张培风发烧,状态奇差。“每次发烧都亏钱。”

离开老家去徐州,老妈送张培风到车站。

时值初春,天冷,风大。花白头发的老妈一直跟着张培风,一路无话。

上车时老妈低声说:“能不干就别干了吧。”

聊到这,向来爽朗乐观、笑起来我得调低录音笔音量降噪的张培风突然眼睛湿润,他起身去洗手间:“不能再采了,再采下去我要疯了。”

其实出现这么大的回撤,赵国新压力也很大——都是他客户的钱。赵国新1994年接触股票,之后在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任职,见多了风雨。他认为张培风的投资理念没问题,只是操作层面需要时间。他安慰张培风,休息好,天塌不了。“心理的东西,(他)只能自己迈过那个坎。”赵国新跟我说。

这个账户当年做到800多万。就在这一年,张培风琢磨出一套独立认知,他称之为“投机蛋”理论。

在单一时间架构内,行情走势就是一个封闭的圆,只有出现足够大的推力(多半来自基本面、消息面、资金面),价格才会沿着切线飞出去,飞出去的轨迹构成新的趋势。到某一个地方推力不够了,它就在一个地方打转。单独拿出来一个圆来,就像一个鸡蛋。你只要相信他是一个圆,就可以找到适当的位置做多或者做空。

不同的时间周期,会是直径不同的圆。

张培风手绘讲解他的“投机蛋”理论

“这也许是一个假说,但它确实可以解释市场运转的种种现象。明白这个,你就会发现80%的行情是可以预测的,这个运动是有规律的,可计算的,但是飞出去的行情是很难预测的。”

80%可预测行情就采用左侧交易,而飞出去的20%的行情采用的是右侧交易,跟踪止盈、止损。张培风强调,脱离具体的价格环境,谈论左侧交易、右侧交易是没有意义的。而即便是80%可预测,对于交易员来说不见得都是机会。“所谓少则得,多则惑,你需要主动过滤掉一些机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交易阶段论

2014年,张培风遭遇重大挫折。他的管理资金一度接近2亿,但这一波回撤让他的管理规模几乎一夜清零。在这之前,张培风遇到过三种行情,慢牛,快牛,快熊。2014-15年是慢熊行情,抵抗性下跌。他以前没遇到过,心里着急。“一般客户20-30%走掉了,一直跟着的亏到50-60%。” 

之后他对自己的交易系统再作调整。他把盈利目标分拆,在多周期、多品种维度下,寻找确定的投资机会,每周、每月设置一个盈利目标,小仓位累积,完成任务就不再做单。多周期的理念在这之后才真正落地。

2015年初,张培风从100万代客理财资金重新起步,目前管理三只基金产品和一些专户,总体规模8000万左右。 去年,他的一只产品还以近40%的年化收益被某三方网站授予成长特别奖。

我好奇张培风这样一个以酒店为家,四处游荡的人,为什么会有兴趣管别人的钱。他引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观点,说人往往逃脱不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张培风平日较少跟人打交道,他最大的消遣就是交易之外躺在酒店的床上看看HBO、Discovery。如果管理别人的钱,他就会有客户,就需要跟人打交道,赚到钱时,才会觉得自己还有点价值。

此外,管理大体量资金,长期、持续、稳定盈利,是张培风对交易能力的终极追求。他把期货交易分成四个阶段,基本上每个阶段过滤掉80%的人。

第一个阶段:方向问题

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在关心的方向问题。明天大豆涨还是跌?螺纹钢多还是空?聊这个问题时我们在杭州钱江边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套房,张培风跑去拖出他的拉杆行李箱。“对优秀的交易员来说,方向根本不是问题。市场往上你就往上,市场往下你就往下。”他随机拖动行李箱,滑轮随着他的用力方向不断转动。

张培风强调跟随,而不是锚定。错了就砍,砍完往反方向去。“人们老是纠结方向,认为只有知道市场的方向才可以挣钱。恰恰是不关注方向,才能挣到钱。你只需要知道你哪里错了,错了就改。你处在一个否定系统。”

第二个阶段:资金管理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资金管理。比如你在某一个方向亏了30个点,一份的钱,如果你反过来,用三份的钱只需要赚10个点就可以覆盖亏损。你的盈利是你的距离乘以筹码。资金管理好了,机会更好的时候,你有更多的机会加码;即使最倒霉的时候,也不至于万劫不复。好的资金管理可以让你远离破产风险 ,长期、稳定地盈利。

第三个阶段:多周期

单一时间架构会让你很痛苦,某段时间挣不到钱,资金曲线不好看,回撤大,耐心就会被消磨。一定要多周期,多品种,多策略。这会曲线更加平滑,在任何时候都捕捉到盈利的机会。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是没有偏好的。投资者的不同周期,不同品种,对市场来说都是刍狗。有人善于做趋势,在盘整行情中老是做趋势;有人善于做黄金,黄金没行情依然守着做黄金。做自己擅长的没错,但市场并不因为你擅长做什么而多给你机会。”

第四个阶段:资金规模

规模是收益最大的敌人。每时每刻都有人翻倍,正如分分钟都有人爆仓。在期货交易中,能管理大体量资金,长期、持续、稳定地盈利是更高的境界。

张培风认为自己的交易体系已经很成熟,“至少在我这个智力层面已经趋于完美”。他说最近几个月自己的净值连创新高,回撤不超过2%,并预期这将成为常态。

用四个阶段定位自己的状态,张培风自认为正处在第三个阶段到第四个阶段的跨越。大的金融环境、能力、运气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能不能跨过这一步,还不确定。

“可能评价有点高了。”说完他哈哈大笑。



更快,或者更慢

期货投机十五年,张培风多次怀疑过自己的人生选择。

期货投机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存款、房产被吞噬,家庭也照顾不好。最困窘的2005年,张培风LEO的衬衣领子磨坏了,他让老婆找店子把领子翻过来缝上,熨好了继续穿。如果当初不投身期货“务虚”,2001年开始中国经济一直处在快速发展通道,自己一定有很多机会。他甚至说过,即便自己最终可以成为巴菲特、索罗斯,让他重新选择,他也不会选这条路。

“一个男人最黄金的时间,我全卖给K线了。你有大把的青春去享受生活,但是你在干嘛?天天晚上在看CBOT、LME,天天就看砍仓、加仓。有意义吗?毫无意义。”

但是随着一切步入轨道,张培风越来越相信自己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他现在觉得期货是人世间最好的修行的法门。在张培风看来,能够在任何市场稳定盈利的人,一定是近乎完美的人:果断但不鲁莽;慎思但不寡断;敬畏但不恐惧;心细但不过于繁琐;有挣钱的渴望但不能贪婪;不能有很多爱好,但要热爱生活……

活在这个市场,所有的缺点都会被放大。市场会不断修理你,让你出局,或者成为这样的人。

张培风拍摄的大理风光

十五年来,张培风一直没有离开期货。他的妹妹张萍说:“都说我哥点子多,干啥都行,但他还是只做期货。”无数次跌倒,张培风都尝试找到原因或者新的方向。尤其是2009年之后,每次失败他都在修正自己的交易系统。他形容交易的最佳状态,就像人睡在一个比身子略短的沙发里,得蜷着。“一旦你觉得特别舒服,可以舒展地躺着,一定出问题。”

作为一个主观的手动下单的交易员,张培风正面临越来越多的程序化交易者的竞争。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在交易领域的应用也成为交易圈的热门话题。张培风有些不以为然,因为交易是一门艺术,不完全是科学。而且交易是一个零和博弈,如果都是机器来交易,机器都挣钱,那这个市场就不存在了。“机器都对了,也就是机器都错了。就算机器学习进化到拥有人的情感和情绪,那也不过只是回到人和人的博弈罢了。”

张培风不认为程序化交易在分食自己的蛋糕。因为他们不在一个时间维度竞争。套用他的“投机蛋”理论,如果有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这种极速游戏在直径极小的圆内竞争,他就去做直径更大的圆。他的哲学是:“如果你不能比别人更快,就想办法比别人更慢。”


多看一眼

K线长,均线密,含着热泪做投机(上)

华尔街少数派陈韵:挣脱你的“金手铐”

不会说谎的交易员(续篇)

“红庙子”采写计划线索征集


*往期主角回顾:

徐宁 | 韩超 | 向勇 | 关工 | 宗旺 | 张展 | 比歌 | 查尔斯 | 墨有鱼 |曾盛敏 | 谢飞 | 麦克 | 夏淼 | 文波 | 杨朱 | 佩里 | 迪恩 | 陈达 | 柯安迪 | 魏嘉 | 王磊 | 克劳德 | 晚枫 | 杨春 | 婷姐 | 周密 | 曹晋波 | Alan | 刘夏 | YY | 韦哥 | Samuel | 李奥 | 汤隆 | 思凯 | 董可人 | 慧哥 | 索超 | 石枫 | 罗烜 | 邹志峰 | 陈旭飞 | 无谓君 | 萧雳 | 裘慧明 | MC | 李云 | 艾伦 | 李佐凡 | 峰哥 | 杜迁 | 王轩 | 蔡庆 | 王啸 | 小萨 | 童威 | 樊瑞 | Sky | 虎哥 | 薛永 | 胖虎 | 陆挺 | 许韬  | 巍子 | 土匀 | 闫安 | 张文 | 章友 | 马麟  | 马文亚 | 李轶睿 | 朱武 | 蒋敬 | 王辰 | 波特 | 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