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望京博格投基
绿巨人基金组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望京博格投基

低位布局的机会来了!这个领域是我最看好的~

望京博格投基  · 公众号  ·  · 2025-04-09 07: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每次爬山累得不行时,博格总盼着有个机器人能帮忙背包,甚至直接背着走。

前阵子看到新闻说"泰山货运运输与垃圾搬运工作已交由机器狗完成",这让我感叹自己的愿望竟被机器狗(属于广义机器人)实现了,同时也印证了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广阔前景。

更何况,经过周一“疾风骤雨”般的调整,中证机器人指数估值回调至56.22倍,远远低于其他热门科技板块指数估值。

而“对等关税”对于机器人板块来说,可能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反而会倒逼国内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

逻辑很简单:随着博弈摩擦不断升级,各国猛然意识到制造国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核心地位,纷纷推动"制造业回流"与"制造业振兴"战略。

要打造强大制造业,离不开优质劳动力支撑——而未来的最佳劳动力正是机器人

可以说,机器人崛起已是全球不可阻挡的趋势。

越是有贸易摩擦,越是能刺激国内科技转型升级。

大国博弈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调整过后大家一定会去寻找新的方向,机器人这种【有政策、应用场景持续突破而且供给端还很强劲】的板块,你说会不会率先崛起?

机器人爆发是必然的:有需求、有技术、有政策

一个行业到底是不是“真金”,主要是看政策、需求和技术阶段。

今年春晚,宇树科技机器人首次登上春晚舞台表演扭秧歌,是人形机器人第一次引发全民级别的讨论,这种央视级别C位出道的亮相,是值得引起我们关注的。

如果你长期关注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就会发现,今年以来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报道机器人产业链的最新动态。

作为投资者,我们更要注意的是政策对于行业的重视程度,和当前有没有实打实的财政补贴。

今年3月5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纳入国家战略部署,紧接着 北京、深圳、浙江、上海各省市逐步出台三年行动方案或专项政策,从推出发展目标转向资金支持。

具体来看:

  • 北京——“千亿弹药库”:
    作为国家战略的先锋,北京设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政策配套更是“刀刀见血”:到2027年突破百余项关键技术,推动万台具身机器人规模落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这意味着,北京不仅要成为技术策源地,还要成为全球产业链的定价权中心。
  • 浙江——“成本杀手”:
    浙江的目标是2027年机器人年产量2万台,核心产业规模200亿元,关联产业500亿元。政策核心是“税收减免50%+国产化补贴”,直接将单台成本压至国际水平的60%。
  • 深圳——千亿产业链:
    预计到 2027 年,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企业 10 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 20 家以上,实现十亿级应用场景落地 50 个以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 1000 亿元以上。
  • 上海——5000平训练场:
    更值得玩味的是上海的动作,整了个5000平训练场:部署超100台机器人替代90%产线工人,这不仅是技术试验,更是向制造业释放明确信号——机器人替代已从概念走向车间。

IMG_256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报道《揭秘人形机器人“学校”:一个动作练习5万次,骨骼之上塑“血肉”,2025/4/4报道》

说完政策,我们再看需求。

机器人需求驱动的两个核心动力:

  •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供给减少,企业面临用工成本上升压力,倒逼自动化替代。

  • 制造业升级: 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需要更高精度、更柔性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根据麦肯锡报告预测,到 2030 年全球约 4 亿人的岗位将被自动化机器人替代(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2021 年全球劳动人口总数约 34.5 亿人,4 亿即代表着预测其中约 11.6%的劳动者被机器人取代),按 Optimus 单体价格 30 万元计算,长期来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可达 120 万亿级别,是一个崭新且空前庞大的蓝海市场。

技术阶段——中国在机器人产业的优势:世界工厂+汽车产业打基础

首先,汽车和机器人都需要“眼睛”(摄像头、雷达)看路、“大脑”(芯片)做决定、“肌肉”(电机)动起来。

所以, 中国电动车产业培养了一大批电机、电池的供应商,这些工厂转产机器人零件相对容易,就像会做汽车发动机,改改就能做机器人的关节。

而且汽车工厂的大规模生产经验(比如流水线组装)可以直接用来造机器人,能更快、更便宜。例如机器人需要的精密齿轮,中国造的价格只有日本货的一半。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 年)》,中国自2022年起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2022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513亿美元中,中国占174亿美元(约34%)。

目前核心零部件中,已攻克减速器、伺服电机等难题,国产化率从2018年的20%提升至2023年的40%。

所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机器人产业链发展上有更快、更便宜的基础优势。未来若突破芯片和AI技术,我们将主导机器人产业发展。

目前机器人估值是不是合理?

回顾 2012 年某车企发布 MODEL S、2014 年开启量产交付,2015 - 2021 年新能源车从第一辆交付到年交付突破千万辆,产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成就了众多翻倍、数倍甚至十倍大牛股。

当前机器人产业正站在类似新能源汽车的 2014 年,产业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新能源车。总之,机器人行业正处于准备起飞的阶段。

投资机器人这样处于爆发前期的行业,更应该看产业趋势,而非行业的静态估值。

说句实在的,即便比较静态市盈率估值,中证机器人指数当前 PE 56.22倍,看似绝对估值水平较高,但是显著低于其他热门科技板块指数估值。

在对中国科技股整体重估的背景下,叠加今年机器人开始量产,未来机器人产业有望迎来业绩放量和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窗体顶端

中证机器人指数从2015年2月发布至今,刚好十年。

成份股也一直在与时俱进, 目前最新指数成份股如下:

成份股覆盖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包括但不限于上游硬件部分的传感器、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技床、磨床、设备等;中游系统集成的软件算法、系统研发、装配、控制系统等;下游应用层的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数据来源于wind,2025/03/31

从近三年的研发强度看,中证机器人成份股研发强度维持较高水平,成长空间巨大。

博格特意看了一下中证机器人成分股(部分已披露的)年报数据,其中已披露的20家上市公司2024年平均收入增速为19.73%,这个数据也证明了机器人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数据来源于wind,望京博格,2025/04/03,相关个股不代表投资建议)。

像机器人这类细分、新兴行业的弹性向来都很大。

换句话说,就是波动很大,建议大家可以在指数估值适中或者相对低位的时候布局。

如果你也看好机器人产业,可以直接关注 机器人ETF基金(159213)。

统计数据不易,大家点赞支持。

注:文中成分股展示不代表个股推荐。指数历史收益不代表未来。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的其他基金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上述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客户-产品风险等级匹配规则详见汇添富官网。在代销机构认申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本产品由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中证机器人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证”)编制和计算,其所有权归属中证及/或其指定的第三方。中证对于标的指数的实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特殊目的的适用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不因标的指数的任何延迟、缺失或错误对任何人承担责任(无论是否存在过失)。中证对于跟踪标的指数的产品不作任何担保、背书、销售或推广,中证不承担与此相关的任何责任。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具体发行时间以公告为准。本宣传材料所涉任何证券研究报告或评论意见在未经发布机构事前书面许可前提下,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所涉相关研究报告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咨询,或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承诺,阅读者应自行审慎阅读或参考相关观点意见。中证机器人指数(H30590)近五年涨跌幅分别为:39.98%、14.65%、-31.76%、6.01%、4.34%。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4.12.3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