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聪明投资者
走近最优秀的投资人,聆听客观表达的理性声音,只做最好的原创财富资讯,洞见独立思想,回归资本常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  【研讨会】2月22-23日,企业出海防骗指南 ... ·  昨天  
简约小生活  ·  银行存款10万到50万之间的朋友,有一个消息 ... ·  2 天前  
简约小生活  ·  银行存款10万到50万之间的朋友,有一个消息 ... ·  2 天前  
思想钢印  ·  思想钢印全部文章分类 ·  3 天前  
投资家  ·  优秀的投资者,大部分时间在等待 ·  4 天前  
投资家  ·  优秀的投资者,大部分时间在等待 ·  4 天前  
何夕  ·  回复@大象隆鼻子:是的 评论配图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聪明投资者

深夜食堂第十一季|夏夜里的一场清新对话,听国泰基金刘嵩扬和魏伟畅聊当下最被关心的债券投资问题……

聪明投资者  · 公众号  · 投资  · 2024-07-12 11:31

正文


“我们不能确定未来一定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用‘大概率’的思维,去修正投资框架中的一些变量和对未来的判断。”

“当下的‘资产荒’相比2016年的那种扩张式‘资产荒’,可能会更坚挺,因为债券的供给整体是收缩的。”

“人生在世几十年,快乐的时间比难过的时间多,就够了。投资也是,只要正收益的部分比负收益的部分多,就可以了。”

“迟钝的坏处是我没法那么敏锐地去捕捉外界的每一个变化。但它的好处是,我可以在自己的框架内,去做出更为自洽的判断。”

由国泰基金和聪明投资者精心打造的系列基金对话节目 《深夜食堂》 在这个燥热的夏夜如约而至。

这期《深夜食堂》的主题是 “钝感力”

钝感力,早已是追求松弛感的人们的必备。而放在债券投资上,它便是应对不确定性市场时的一种投资定力,或者是不为市场波动所扰的稳健和淡然。

钝感不等于躺平,而是在市场的喧嚣中遵循周期、信奉常识。

近期关于 “垃圾时间”的讨论颇受关注。米塞斯关于智者要在“历史的垃圾时间”中躺平、看戏的言论,被鞭辟入里地证明为谣传。

“历史的垃圾时间”也可以成为狭隘历史时期的飞跃时刻。

投资也一样,不管是在人声鼎沸还是在悲观齐鸣时,坚守内心的秩序,保证动作不变形。就像刘嵩扬坚持他自己的贝塔中性策略一样,一点点地积累自己的 阿尔法 优势,从长期来看,也可以超越市场平均水平。

必须说,听完这期深夜食堂交流后,真觉得一缕清爽的微风入心,让人在当下段子齐飞和充斥着 “叙事陷阱”的市场里倍感平静。

6月底,聪明投资者曾和国泰固收团队的信用债基金经理刘嵩扬深聊2个多小时, 点此查看

在当时的采访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在做人生和投资选择时带着数学思维的 “淡人”——对外部的变化保持钝感,期望把投资中复杂事情抽象立体化,以站在更高的维度用简单的方式去应对。

在这期《深夜食堂》的交流中,刘嵩扬还带来了他的小组搭档魏伟,分享信用债的投资日常。资深媒体人老陈和基金小白小邹也一起加入,四位嘉宾畅聊了大家对债券投资的各种好奇。

最为宝贵的是,刘嵩扬和魏伟就不同画像的投资人群,以及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如何做好资产配置,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投资建议。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适用。

以下是四位嘉宾的对话全文,聪明投资者( ID:Capital-nature)把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顺着成长路径,做最擅长的策略
老陈 先了解下咱 们信用债策略小组成员的情况?

刘嵩扬 我是在 2020年加入国泰 ,进来后便开始管理一些中长期纯债的产品。

我们的固收团队有 4个条线:利率债、信用债、货币和短债,以及固收+。

我和魏伟都属于信用债策略小组。她和小组的另一位基金经理李铭一,都是在 2022年转为基金经理的。

魏伟 也是在 2020年来到国泰 。相比以前在券商资管的时候,工作的压力会更高一些 研究的债券品种不一样,对交易效率的要求也 不一样, 基金经理的风格也 会有些 不一样 的地方 ,所以我一直在不断地适应和学习。

刘嵩扬 我们三 虽然都是以信用债策略为主,但在风格上还是各有不同

铭一的策略不完全是信用债策略,他是混合了各种策略,比如他现在的持仓里就有大量的利率债。当他觉得利率债未来的表现可能低于预期的时候,就会切换到信用债上。

他是做研究出身,在贝塔方面有自己的交易框架,对宏观市场和债券走势的把握较为前瞻。今年他管理的产品,业绩在市场上排名 靠前

我跟魏伟在信用债的定价方面深耕得比较多,和市场 平均水平比起来有自己的认知优势。我们俩更擅长在信用债里找一些阿尔法的策略,贝塔会做得中性一点。

魏伟管理的几个产品,比如国泰聚禾等等,表现也都非常突出。

我们小组坚持做的都是 每个人 擅长的策略。这个特点,也是国泰整体投研文化的一个缩影。

每个人能独立地根据对市场的观察, 分享 自己真实的观点,我觉得这是非常宝贵的。

老陈 这两年的市场里,国泰基金的规模依然在匀速上升,尤其是固收类的产品。

刘嵩扬 客观原因确实是很多居民的财富在往固收类的公募基金 转移。

当然,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也发挥了一些作用。我们固收团队 的每一 条线 里, 都有优秀的投资经理。今年 国泰 整个固收的管理规模已经接近 5000亿。

固收基金经理的一天

你们别看我年纪轻轻的,其实我买基金大概也有七八年了,以前更多买的是权益类基金。我好奇你们两位做固收的基金经理,平常一天的工作大概是怎么样的

魏伟 我们每天的工作安排还是比较满的。

从早上起床到路上,会听一些财经新闻等等。到了公司后就开启忙碌的一天, 上午 算一些账户的头寸,安排当天的交易,日内 交易需要实时观察市场的变化,有突发性的新闻就需要马上做出反应。

基本上日内 8小时的时间,都是注意力特别集中地去完成自己的交易。傍晚我们会盘点一下当天做的交易和买卖。

晚饭休息的时候, 会去关注很多热门的公众号,看看 他们 怎么聊当天的行情,了解一下市场情绪。再晚一点我就撸撸猫睡觉了。

这会不会让你的精神每天都处在一个持续紧绷的状态 ?

魏伟 我是性格上不会给自己特别大压力的一个人。白天可能稍微紧张一点 但是晚上我也有自己放松的方法,整体还是在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刘嵩扬 我每天的工作内容也差不多,还有一块工作就是频繁地和投资者进行交流。

我们的客户大部分是机构类客户,比如银行保险以及大型的金融机构等等。我会不定期地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晚上的话,我也会尽量找到一种平衡,不会让自己始终处在紧绷的 状态 。我觉得 这也 有利于我们长时间 高效地 去做这个工作

当前宏观环境下的债券投资

老陈 国家宏观政策的走势、利率市场的风吹草动,以及上市公司发债主体的最新信用评级等等,你们平时 需要 持续去 研究的吧?

刘嵩扬 跟踪各类经济指标,是每个基金经理的基本功。只是大家对于经济数据的指标和一些边际变化,有自己的理解和解读。

跟踪经济指标,就能感受到在整个经济总量层面正在发生的一些最新变化。包括对于一些融资实体的融资需求、流动性的情况等,都会有持续的认知。

这两年以来,地产债逐步退出债券市场,尤其是城投债占据信用债总量中的大头以后,在整个政策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信用风险定价的影响逐步降低了。

债券供求方面的影响,对债券的行情走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近几年大家经常提到的 “资产荒”的原因。

老陈 “资产荒”在我的印象中,上一次出现是在2016年前后。这轮的“资产荒”,有什么 不一样 吗?

刘嵩扬 2016年那时候,整个资管行业处在一个大爆发的阶段,体量扩张需求比较大,大家对于资产的争夺还是比较剧烈的,因为这某种程度上也是收益的争夺。

当时整个基本面在 2016年下半年的时候已经逐步回暖,但是到了2016年底、2017年的时候,由于理财和委外的规模迅速扩张,源源不断的钱还 进入市场,然而基本面已经不支持了。

2017年的资管新规出台以后,一下子就把飞快的增速给叫停了,资管行业也从野蛮生长的阶段,进入一个风险整顿期,所以当时出现了剧烈的资产价格调整。

今年的 “资产荒”会有些不一样。我们的基本面目前还是处在底部温和复苏的过程中,暂时还没有出现“V型”反转。

而且居民的整体风险偏好这两年下降比较明显,大量的配置资金,从房产、股票以及权益类资产上 移到了债券资产上。

再叠加目前整个融资供给端尤其是城投类平台的供给端,严控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所以债券的整体供给是一个收缩式的 “资产荒”。

这种 “资产荒”不像2016年的那种扩张式的“资产荒”。当年的需求被掐断后立马就没有“资产荒”了

但是当下的 “资产荒”,除非能供给出资产,否则我个人觉得会比2016年的时候更坚挺。

在目前这么低收益率的环境下,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度过这段时期,既要能创造一定的稳健收益给客户,也要防止一些市场波动,可能是资管行业以及投资经理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老陈 面对 这样的环境,你们 下半年信用债的投资策略大致是什么样子?

魏伟 从宏观基本面的情况下,我这边暂时还没有看到反转的信号。

整个信用债资产现在 处在绝对收益非常低、利差也非常低的处境,再通过信用债去创造超额收益的空间,就没有那么大。

下半年,我想逐步去提升组合的久期水平,同时增加账户的流动性,把一些我认为利差已经缩到很低位置的资产,替换为流动性更高的资产。

这样的话,如果遇到一些我们无法预料到的冲击,比如利差又有了扩张的机会,我就再切换到信用债的资产上。

债券型基金,要择时和抄底吗?

那像我这样偏 风险厌恶型的 个人投资者,在这种环境下怎么去做好投资,你们 有没有什么建议?

魏伟 在你的资产里面,大概有多少比例想配置在稳健收益的资产上?

我目前还没有车贷房贷的压力,刨去日常必需消费,我的剩余资金都可以用来储蓄或者投资。

我希望把其中 40%~50%的钱作为应急储备金,可以灵活申赎和支配。另外的50%~60%,可以具备增长的属性,但不要承受太大的风险。

魏伟 如果你是站在稳健投资的角度,可能你还需要再明确下,需要多少资金随时申赎。

比如下个月你要用 5万,那么这笔钱你更适合放在货币基金里,既有稳定的收益,也方便你申赎。

剩下的一部分,假如你可以拿它 1~2年以上,你就可以投资在我们的这种债券型基金里。持续拿一两年以上的话,长期回报还是不错的。

但是你不能预期它给你带来特别高的收益

刘嵩扬 我们管理的产品,过去 5年的平均年化大概是在4%左右。但是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债券的收益率也开始下降。

债券型基金是不是不需要我去考虑择时?

刘嵩扬 是的。债券基金的收益水平,跟其他的一些固定收益类产品是类似的,比如存款或者银行理财,它们之间的相关度很高。

存款收益率高的时候,债券基金的收益回报也会高,反之亦然,因为它们是同一类配置。

债券买入后,你每天都有利息收入,但如果你择时卖出以后,就没有这个利息收入了。就跟你存款的时候不会考虑择时是一样的。

如果我没有用钱的需求,是不是可以一直放在里面?

刘嵩扬 理论上是这样,但是债券的价格是有波动的,它不像存款。

比如同样一年 3%的回报利息,存款每一天的收益可能是相同的。

但是债券基金可能是上半年赚 2%,下半年赚1%;也可能是上半年赚4%,下半年亏1%,加起来都是一年3%。

很多投资者看到债券基金有净值涨跌,就把它跟股票基金归为一类。但其实债券基金跟固收、理财存款 类产品。

现在这个阶段,如果年轻人不考虑买房的话,控制比例去配置一些权益类产品,从长期来讲,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现在整体的理财和存款收益率还是比较低的。如果你能接受收益 3%的预期,那你买债券基金也没有问题。

想到 电视剧 《玫瑰的故事》里面 的一 句台词 大概是说, 人生在世几十年,只要快乐的时间比难过的时间多,就够了。

这句话也适合放在投资领域里, 只要正收益的部分比负收益的部分多就可以了。

刘嵩扬 你又替我找到了一个债券基金的优点(笑),它就是快乐的时间多于悲伤的时间的。

它的特征是,跌的时候往往很急,但时间很短,之后又会慢慢上涨。只要忽略掉短短的下跌时间段,迎来的就会是一个漫长的上涨时间段。

不同收入阶段的投资选择

如果我现在要开始大额地购入债券型产品的话,有什么风险吗?

刘嵩扬 如果你能接受现在买入债券型产品的收益预期,那就没有太大风险。

但我们还要考虑另一个风险 ——当股票上涨的时候,没有持有股票也是一种风险,我们管这叫做 踏空的风险

我看这个问题,不光是从财务的角度,还会考虑人生收入周期的角度。

假设是一个工作收入稳定的年轻人,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也比较好,我建议去配置一些权益基金。

如果未来整个社会还是处在偏下行的周期,就算权益投资亏了一些钱,未来的收入也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对冲。

如果未来整个经济开始往上走,权益方面的投资还会给你带来一定的资产增值,这个增值的幅度大概率比你的收入要高得多。

假设你是一个手握 2000万的中年人,目前没有工作,那我建议你把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固收市场,最多配一小部分在权益。你要对未来的财富增长预期降低一点,投资也要偏稳健一点。

假设你有家庭,需要养育小孩和老人,还有房贷等,每个月的支出会多得多, 的资产就要配置在一些未来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上,不能投入太多在权益上,因为 面临的财务风险更大。

所以,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投资选择也会不一样。

老陈 公募的产品信息是公开的,如果你们管理的产品用户足够多,来自各方的声音也会非常嘈杂。如果过分关注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可能会扰乱个人的投资思路。

刘嵩扬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不能不关注,也不能过分关注,这个度还挺难把握的。

尤其当市场短期内跟自己的想法不太一致的时候,就比较考验个人的坚持。

坚持也好,妥协也好,我觉得没有谁对谁错。不一定一个人一直坚持就一定是对的,他有可能最后犯了一个很大的错 也不是说一个人跟着市场追涨就一定是错的 我觉得都是度的问题。

投资中最难的事

老陈 你们在做投资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难的?

刘嵩扬 对一个信用债投资经理来讲,最难的是买的债券踩雷。我很幸运,目前还没有遇到,但我希望也不要遇到。

其实很多事情我都已经忘记了,但真要说的话,我觉得 还有一件比较难的事,是 公募有相对排名的压力。

大家完全是同场竞技,每天都能看见自己的排名变化。当自己管理的产品净值表现落后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怀疑自己。克服这种挫折感,是一件比较难的事。

当自己的想法跟市场不同的时候,有时候你需要坚持,有时候你得承认市场是对的,这也是比较难的。

我尽量去屏蔽这些对心灵的短期冲击,更多 时候还是积极地去做出一些调整。

魏伟 我做投资的年限还比较短,嵩扬说的这些,我也初尝到了一些。

投资中最难的,也是我一直在参悟的,是对抗人性的弱点。

其实不管是人性中的这些弱点,还是性格特征,比如你是偏激进还是保守,是贪婪还是恐惧,这些情绪都会反映在你每天的交易里面。

跟人性对抗的过程,也是更了解自己的过程。如何保持心态平稳,是我一直在学习的地方。

对于我们这种小散户来说,最难的肯定就是看到自己的基金亏钱的时候。特别是看到自己过去一个月亏损的金额,已经超过 自己这个月赚的钱,那简直就是两眼一黑。

纷繁复杂世界里的钝感力

老陈 那你们会有些自己的爱好来排遣吗?

魏伟 是个 i人,平时喜欢出去 江浙 徒步,爬爬山,看看书, 整体 偏向 一些 独处的能恢复精力的 活动

我前段时间刚买了一辆自行车,现在还在 热恋期 ”。不 下雨的话,基本上下班之后 会去骑, 沿着 新江湾公园绕一圈

刘嵩扬 是个正宗的 i人。i人容易自洽,会为自己的生活哲学找到恰当的理由。

当然 e人也有自己的理由,大家 有不同的方式,世界是多元化的。

老陈 我看嵩扬平时喜欢 散步 陪娃。

刘嵩扬 带孩子的过程 “痛并快乐着”。

小孩子虽然会给父母添很多麻烦,但小孩子也有一种纯真,一件小小的事情都会让他们很快乐。当我们去欣赏小孩子的纯真时,那会是一个非常治愈的过程。

老陈 但是投资跟带娃又有所不同。投资不是线性增长的,每天面对很多变量的时候,有没有经历过迷茫?

刘嵩扬 彷徨和迷茫始终是伴随的,我们经常碰到市场的变化跟自己的判断会有出入。

但是我这个人比较迟钝。迟钝的好处是,我可以在自己的框架内,做出更为自洽的判断。

你也知道我是做固收投资的,策略主要集中在信用债策略。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风险点就是出现信用风险,我不希望自己的持仓出现本金亏损。

2023年信用债的牛市里,我们的收益率大概在五点几。然而在2022年的最后两个月,由于理财赎回冲击,2022年的我们的整体收益率水平只有2.5%左右。
但是也是在 2022年那会,在市场下跌到一个我们觉得非常有价值的区间时,我们勇敢地加仓,最后的回报也不错。

虽然那个时候也承受了较大的压力,但我心里一直明白,短期非基本面变化引起的一些市场冲击,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加仓机会。

类似于这种短期的波动,我也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还是能够比较好地去应对这些净值波动。

老陈 这两年很多投资圈的人都在提钝感力。就像范仲淹写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关注内心逻辑和个人成长,才能不被过多外界因素所干扰。

刘嵩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