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
点击图片上方
“
财金新天地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
设为星标
★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来源:
金错刀
,作者
江源
(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事情还要从一个现象说起,如今出现一堆网店提供收费服务——Steam代安装。
服务价格不等,3块6版本的,商家给链接,自己下载安装,也有19块8的保姆级,直接一步到位,账号都注册好,上手就能玩。
原因是很多想玩游戏的年轻人,自己却不会在电脑上下载应用。你以为店家和买家都够离谱,实际上,不会用电脑的年轻人大有人在。
Reddit上有网友吐槽,
公司里一批20岁年轻人,八分之七连浏览器都不会打开。
2024年,不懂电脑尤其是台式机的人越来越多,更不用说昔日电脑生意的聚集地——
电脑城
,活得相当卑微。
这些年倒闭7万家,
很多堪称城市地标的知名门店一夜消失,剩下还活着的不是被年轻人嫌弃土,就是转型成餐饮商业中心,生意冷冷清清。
要知道,电脑城曾经活得可是相当风光,别说是很多人的周末必逛,连大佬刘强东、何小鹏当初都是在电脑城赚的第一桶金。
曾捧红无数大佬的IT天堂,为何如今沦为赛博回忆了?
几十年前,电脑对人们的冲击不亚于现在的AI大模型,而电脑城的风光,更是堪比如今算力玩家里的英伟达。
更直观的说,电脑城最巅峰的时候,人气不亚于现在最火的景区。
曾有商家幸福地抱怨,“2000年前后,生意忙到做不完,经常是右手拿筷子,左手拿螺丝刀。”
如果了解当时环境,就知道电脑城这钱也活该赚,因为商家们牢牢拿捏了一点:
太懂信息差了。
电脑刚兴起的时候,懂行人不多,价格不透明,再加上国内的电脑行业比国外晚起步了十几年,没有其他渠道可以购买,人们只能选择就近的渠道。
有了信息差,自然也就有了赚价格差的空子。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曾透露,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在电脑城来的,装一台机最多能赚三四千元。
刘强东曾经更是电脑城的忠实迷弟,1998年初入中关村,他被眼前画面折服并感叹:
我们面对的是汇天华光等光储存储行业的“巨人”。
不仅是刘强东们,当时随便一个商家都赚疯了。一个1平米的小柜台,月租就要五六千元,除此之外还得交个大几万“喝茶费”,哪怕这样还是一铺难求。
电脑城不仅是商家的招财树,还是所在城市争抢的地标。
海龙电子城一开业,就创造日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的纪录,巅峰时期一年的销售额高达20亿。
影响力如此之大,光靠赚信息差空子还不够,还要跟电脑城曾经两个知名标签有关。
对用户来说,直接买品牌机比较贵,远不如自己攒机划算,所谓的攒机,就是自己挑选CPU、主板、内存等配件组装成一台电脑。
比如广州的太平洋电脑城,二楼被称为“装机圣地”,有人称全亚洲所有的IT硬件都能在这里找到,哪怕装个机要大几千,人们也乐于下单。
除了满足普通人的装机需求,当时,什么前沿电子科技,都得先送到电脑城,各路身价高贵的CPU显卡,都是随便堆在地上,吸引大量电子发烧友。
甚至有人比喻,太平洋电脑城一个代理的电话,就能左右整个华南IT硬件市场的走势。
于是,北有中关村,南有石牌村,还有更多一夜冒出的南京的华海3C、石家庄的华强电子世界、惠州的黄塘电脑城……..赚钱自然不用多说,更重要的是创造了巨大的影响力。
连微软副总裁来到海龙电子城,都不得不惊呼
“这里是全球最繁忙的店。”
然而谁都想不到,就是这样看起来大而不倒的巨人,却也有没落的一天。
2018年可谓是个转折点,北京中关村鼎好电子商城开始停止与商户续约。很快不少地方的电脑城也纷纷宣告转型,广州的电脑城已经变为体检中心,一楼建成了茶餐厅;中关村也彻底转型为创新创业一条街。
早在2009年,当时电子城人气还比较旺盛,有人却提前感知到了一些不太正常的信号。
有广东的老板回忆,某天门店来了一些顾客,直接掏出手机给他看某个平台上的报价,当时他还不以为然,辩称网上可能会买到假货。
殊不知,
这个他看不上的小平台,几年后差点革了电脑城的命。
令人唏嘘的是,电脑城曾经崛起的王牌,如今却也成了卡住它脖子的武器。
曾经,许多高中生人生第一台电脑就是在电脑城买的,因为没有别的渠道可以买到新货,很多高精尖的零件只有电脑城有。
而且认准了电脑城商家都是专业人士,过去内行花300元就能拼出一台电脑,但外行根本不知道这个价值到底如何,只能任人宰割。
但随着以京东、天猫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出现,首先就是
击碎信息不对称。
有了电商平台,很多人才知道原来买电脑不必非要去电子城,原来平台的售后服务也可以完全不亚于实体门店。
随着平台规模越来越大,很多IT厂商巨头开始改变,一些最尖端的配件仅独家供应给电商平台。
电脑城的独家产品优势彻底没了,自然也把顾客送去了对手那里。
除了买不到新货之外,很多人不去电子城的原因是:
贵!
随着零件成本越来越低、电脑常识的增加,个人电脑的组装不再有门槛,许多人更愿意在网上买零部件然后自行组装,而不是花钱雇所谓的专家,装机曾经的低价优势彻底消失了。
电商平台则继续火上浇油,让所有配件的价格越来越透明,人们甚至可以直观看到成本价,感叹自己曾经上过的当后,自然也不会再去电脑城。
但同时,电脑城由于租金、人工等成本上涨,价格还在水涨船高。
有老板吐槽,10年前装一台机器至少有30%的利润,现在能有5%的利润就不错了。
更低的利润倒逼老板提高产品售价,进一步压垮销量,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骨感现实下,
从2010年开始,国内实体店的装机交易量约以每年10%的速度下滑。
更肉眼可见的改变是,很多电脑城被逼转变思路,不再重点卖电脑,而是转向了相机、手机、智能手表等更多电子产品。
有人说,是时代抛弃了电脑城,就像曾经的手机行业抛弃了诺基亚。
毕竟别说电脑城,
如今的年轻人连台式电脑都在慢慢抛弃。
无论在家、办公还是出门,一个手机就能解决99%的事情,如果手机解决不了,那就换成笔记本,总之怎么轻便怎么来。
甚至随着AI时代的到来,各种大模型、GPT的横空出世,更是解决了很多打工人的日常基本需求。
从这些年各式手游的火热研发态势上看,过去台式机所谓的高算力、大内存优势,也正在被手机所取代。
看上去,电脑城的确是被各种新同行花式围攻。但其实,光是电商或AI风口还不足以致命,
真正杀死电脑城的,还是自己人。
曾有人对刘强东说,恭喜你们杀死了电脑城,结果引来刘强东的愤怒回应:
“其实不是京东们革了你们的命,而是你们自己!扪心自问,你们做了多少偷梁换柱的勾当?卖了多少水货假货?暴打了多少客户?这是因果报应!”
与刘强东一样,现在一提电脑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惋惜,而是愤怒。
因为比起卖高价,知假售假才是原罪,
这些年,关于电脑城欺诈宰客的报道数不胜数。
比如有人花高价买了一台相机,半年后发现居然是二手水货;一些胆大的商户看到顾客不是本地人就强买强卖,甚至辱骂、殴打顾客的恶性事件都有发生。
在网上搜“电脑城”,出来的是一堆负面问题,“电脑城真的全是坑吗?”“为什么大家都不去电脑城了?”
甚至电脑城还一度沦为“广州宰客最严重的地方”,
都让价值锚彻底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