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傅盛
猎豹移动联合创始人兼CEO,关注创新创业、人工智能,还有机器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傅盛

为什么你会越来越孤独?

傅盛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8-08-24 00:4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和我一起成长进化

Think big  Think different


记得多年前,也就是在猎豹上市后,我写了一个朋友圈,我说以前一直听人家说财富和幸福感是无关的,我觉得别人很装,上市以后我真的觉得这句话是对的。后来我又删掉了,怕别人觉得我太装了。


实际上我认为财富有一条安全线,就是能让你的家人过得好,在北京买得起房,能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这就够了。过了这条安全线后,钱的积累其实对你是无效的,甚至是副作用的,并且容易进入一种“攀比”或失去”合理恐惧”的心理状态。财富就变成数字本身了——所谓的金钱或者外在的权力,也并不意味着幸福。


真正的幸福需要我们诉诸于内心,充满好奇地去寻找真实的自我,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分享最近我读到的一篇文章,关于自 我和心灵,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人生和职场两回事。许多人在职场很成功,但是他们的人生并不成功。


很多人觉得,只要自己能够赚到足够多的钱,生活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就会更幸福、更快乐。我可以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这是一个虚幻的愿望。


我认识很多很有名、很有钱的人,有的身家达到了几十亿美金,但是他们并不一定快乐,他们面临的焦虑、困惑、压力,跟其他人都是一样的,甚至更多。


我们改造世界、治疗疾病的能力越来越强,我们越来越聪明了,但是真正的智慧可能不增反减。


要实现人生的幸福,不能靠钱财、权力等外在的东西,而是要诉诸内心,找回真实的自我。


01


“真实的自我”

是内心中被掩埋的金子


“找回真实的自我”,这是什么意思?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个“真实的自我”;但是在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会慢慢失去这个“真实的自我”。


真实的自我是什么?是我们原原本本的自己。你看两岁前的小孩子,他可以无忧无虑的大笑,毫无掩饰的大哭,无穷止尽的好奇;小孩子对你笑,你忍不住也充满柔情的对他笑;小孩子对你哭,你也忍不住想去安慰他。


小孩子活在当下,不追究过去,不担心未来。我们生出来就有这么完美的“真我”: 平静、清晰、好奇、有信心、有勇气、有创造力、对世界充满爱与信任。


但是为什么我们渐渐长大,就开始变了呢?就开始失去这“真我”了呢?


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为了取悦父母、家人、老师、同学、同事、朋友、社会,我们开始蒙蔽自己,开始戴上面具。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还会受到很多伤害。有些伤害我们还记得,有些伤害严重到我们的大脑把它藏在潜意识里,我们天天被它影响却不自知。


举例来说,小孩子原本可以很自由愉快,不怕人笑的伸展四肢,活动筋骨,跑跳舞动。可是长大的过程,“大人”却无法避免地责备管教小孩,“你动太多了!你不要再动了!安静点!乖乖坐着!”甚至打骂小孩,于是我们慢慢的失去身体动感,变得越来越放不开,严重起来,很多长期压力累积在身体里无法释放而不自知。


失去了“真实的自我”的我们,活的很累。为了被爱,被接受,我们戴着面具活着,可是我们知道这个面具是假的,这个面具很脆弱。 我们怕被否定、被抛弃,我们恐惧、孤单、羞愧、抑郁、焦虑。


我们会用一套方法来保护我们的面具,保护我们营造出来的假象。


保护方法很多。举一个例子:我们脑袋里永远有一个声音在批评指责挑惕我们:“你真笨啊!这个都做不好!”“你为什么不努力点?”“他比我牛逼!”“他会不会不喜欢我?我该笑一笑。”“冷场了!他一定觉得跟我在一起很无聊。赶快想个话题聊!”这些小声音不断的鞭策我们,是的,我们被社会、朋友、亲人接受了,可是,我们活得多累啊?


“真实的自我”慢慢被成长蒙蔽,但是有的时候它会露出头角。象是在运动中,当我们专注到忘我,就是忘记了面具,体验到真我。有些人,为了重复这个体验,甚至冒生命危险从事极端运动。


当我们看到宏伟的大自然、超感人的电影,被悸动的那一剎那,真实的自我打破面具涌出来。 其实真实的自我埋在内心深处,它一直都在那里,就像被掩埋了的金子,等待我们去挖宝、去释放。


02


活着

很多时候是为了给别人表演


如果几年以前,有人跟我说:“找回真实的自我”,我可能会很懵。天天上班、下班、回家、睡觉、吃饭,这就是我了,有什么真实的自我可以谈的呢?


在10多年以前,我觉得我是一个很聪明、正直的人,不太会社交,也不喜欢社交,是一个很好的老公,但不是一个很好的爸爸,这是我当时对自我的认知。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和现在的我,已经很不一样了。当时的我从外表看上去,已经处于人生的巅峰了。所有人想要的东西,我都有了。


我从小到大得了非常多的奖,高中时候所有科目的总分,一直都是当时全国重点中学的第一名,后来拿了全奖去哈佛读书。毕业没多久就创办了易趣网,29岁时我把公司卖了,赚了很多钱,可以用一辈子,连小孩都可以不用工作了。


家庭也很幸福,有很多空闲时间,可以到处去玩。我们花了大概6、7年时间,在全世界各地玩了一圈,到一个地方,先住一个月,喜欢就继续住下去,不喜欢就搬到另外一个国家去,再住几个月。


很多人做梦都想拥有的生活,我都有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 当时的我,其实并不满足、并不快乐,有一种莫名的焦虑感,特别孤独,特别没自信。


我真正开始改变自己,是因为6年前的一个契机。


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很乖巧,跟我和太太很像。儿子就和我们很不一样,我当时就特别不能接受他,经常会责怪、打骂他。


时间长了之后,我发现儿子的性格开始发生变化。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听话,但是他的眼神,经常会渗透着一种愤怒的情绪,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愤怒。这个时候,他只有8岁。


我突然意识到,我不是一个好爸爸。这种状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决定去了解自己、改变自己。


一开始我只是想学习如何做一个更好的父母,教育好我的儿子,改变我的儿子。但是当这个历程真正开始之后, 我发现需要改变的不是儿子,而是我,需要改变的不只是我的行为,而是很多的潜意识。我意识到我需要找到真正的自我,而不是包在外边的这个壳。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在身上构建出一个壳,把自己包在里边。为了让我们身边的人喜欢我们,接受我们,我们必须要变得可爱,成绩要好,脾气要nice,要很乖……各种各样的行为和习惯,会把自己一层一层地包起来。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用一层层的壳把自己“包”起来。剥开这一层层的壳,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不要说到40岁,到十几岁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面目全非了,跟真实的自我,其实已经没有太多联系了。


太多的时候,我们活着是为了给别人表演。不管是为了我们的配偶,还是朋友、同事,甚至是为了不认识的人。 因为我们有名气,所以需要去表演一下,写一个微博、发一个朋友圈,让别人来听听我的发言有多么好。


包装本身不是一个坏事情,很多时候确实需要包装才能得到某些东西,或者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但是, 可悲的事情是,我们把包装的那个壳当成自己了,忘记了真实的自我是什么样子的,不会再想着去改变。


如果我们能够从这种状态里被释放出来,不用去想着怎么给别人表演,不去想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去焦虑明天可能会发生什么,让自己的心灵活在当下,哪怕只有几分钟、几秒钟,就会发现这才是真正的自我,真正的自由。


相比于这种自由,财务自由真的不重要。太多财务自由的人,其实只是被捆绑在某一个东西里面而已。 有了心灵自由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根本不需要财务自由——只要保证不用在大街上喝西北风就可以了。



03


用心灵

解开包在我们身上的壳


要找到真实的自我,就要解开包在我们身上的一层一层的壳,这需要靠时间、阅历、体验。


第一,要相信找回自我的可能性。


如果想成为真正的自己,就首先得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否则你有可能把那些看到真正自己的瞬间误认为是幻觉或者为此感到不可思议,仍然固守在对自己的有限的认知和期待之中。


能认识到今天的我并不是真正的自我,这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你不知道真正的自己的存在,就会活在情绪的困扰和自我设限中,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当我们知道真正的自己是充满智慧、力量和爱的,只不过被各种情绪和固有的思维模式淹没和掩盖时,就会想方设法把原本的自己释放出来。


第二,要去修炼“正念”。


很多时候当头脑里产生一个念头的时候,你甚至意识不到,但它对你的行为和情绪有很大影响。


当自己有一个念头或反应的时候,能不能停下来一秒钟,去反思一下: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有没有更深的原因在里面?


这种询问自己的方式,是一个特别有用的方法,可以让自己从一些不好的情绪和状态中解脱出来。


我以前开车有很严重的路怒症。虽然我平时很少发火,但是在开车的时候,经常会去骂人。老婆批评过我很多次,但我就是控制不了。


后来,当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我就有意识让自己的心停下来,去观察这种情绪,去了解我内心的一些假设 (比如,这个人是个坏人,故意和我作对!) 因为你去观察的话,就不会跟情绪融为一体,不会被它所控制。所以,内心就可以很快平静下来。


第三,要敞开自己的心灵。


大多数人的心灵都是自我封闭的,基本不对别人开放,尤其是对于陌生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在保护自己,害怕受到别人的伤害。


但是如果心灵不开放,活着的乐趣也就没有了。 生命最有意义的东西,基本上都跟心灵有关。 比如你看一个电影,或者看一本书,听一首歌,你的内心可能会被触动、被感动,这些都是跟心灵有关的东西。


要敞开自己的心灵,需要一定的勇气。 可以慢慢去尝试,去突破,一开始可以在小范围内敞开,得到越来越好的反馈之后,再逐步去扩大范围。


第四,要用心灵跟他人的心灵交流连接


一个老师跟我说过一句话, 他说大脑主要作用是做divide(区分),而心灵的主要作用是联合和汇总,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大脑大多数情况下看到的东西是,每个人跟我们有哪些不一样,会关注他的想法、穿着、地位等等,而 当我们打开心灵去看的话,会发现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我们想要的东西、担心的事情都是一样的。


divide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因为divide以后,我们才能了解不同部件之间的关系,发现定律和规律。了解了这些定律以后,才可以创造新的东西出来。


但是divide也带来了很多副作用。


整个社会的文化就是把东西拆分开来,人也变得越来越个体化,每个人都是为自己个人打拼。在这种状态下,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强烈的孤独感。这是西方社会100年前发生的事情,现在也在中国发生了。


要消除这种孤独感,就需要找到真正的自我, 打开我们的心灵,用心灵跟他人的心灵交流连接。



04


小结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头脑就是一个人的全部。判断一个人靠谱不靠谱、有没有用,应该不应该跟他多说话,都是用我们的头脑在判断。


但实际上, 头脑只不过是我们的一部分。除了头脑之外,我们还有别的智慧来源。


其实,比头脑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心灵。 我希望大家能够让头脑多休息一下,少做一些判断,多用心灵去体会,找到自己真实的自我。 当大家开始这个探索时,会在生活和工作中做一些不同的选择,而且即使做同样的事,出发点也会有变化,会把头脑发挥得更好,平时的精神状态更会改观。


人类可能没有想清楚:除了物质生活的安全和舒适,我们到底要什么东西。工业革命,信息世界,现代科技的发展在加速,人类改变外在环境和内心体验的本事越来越大了。


单单智能手机就已重塑了我们所有人每天的每一分钟。这样的重塑有没有让我们的生活更快乐和充实?我们的本事越大,就需要更多的智慧。


人类可能越来越孤独,无聊,猜疑,焦虑,抑郁, 也可以有更多的心灵连接,更多的爱,更多的好奇,更多的信任。选择,从每个人做起。


作者 :邵亦波,Evolve慈善基金会创办人


>>> 也许你还想看:

傅盛:自我进化是一切

傅盛:与焦虑共生,更以焦虑反抗平庸

傅盛随笔:胎生、卵生和进化——关于生命进化的思考

有任何创业、职业、个人成长等问题,欢迎添加微信(ID:fsgogo),加入盛盛GO精英成长社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