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安利的这部片,出自导演是枝裕和之手。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他几乎每部片都是豆瓣8分以上,而且,每部片都能勾起你内心最柔软的情感。
作者:贞子
来源:电影天堂(ID: dianyingnews)
经作者授权发布
《比海更深》,依旧是那么的是枝裕和。
家庭题材,亲情关系。
节奏舒缓,台词精练。
画风平实,情感细腻。
整部影片,处处散发着一种淡淡的迷人芳香,让人沉浸之中,让人数看不厌。
男主人到中年,却还是一事无成。
由于他的不思进取,妻子和儿子都离他而去。
他生活拮据,入不敷出,债务缠身,偶尔还需要朋友接济和典当父母旧物补贴个用。
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
20年前,他曾拿过新人奖,但之后就进入了低潮。
直到今天,他依旧在坚持写作,可依旧没能走出低谷。
他自尊心很强。
明明还没有当作家的实力,却有着一颗作家的高傲之心。
明明已经穷困潦倒不堪,却仍不肯屈尊转行漫画写作,尽管那样能大赚一笔。
为了生计,他被迫当起了专门调查婚外情的私家侦探,
还经常耍些手段,勒索或骗取委托人额外的费用。
他一边干着小人勾当,一边又看不起这种行为。
别人让他正经对待这份工作,他却掩饰道:“我这是在为写小说做调查。”
在家人面前,他同样硬撑。
明明还要跟姐姐借钱,却要装阔给母亲零花钱;
明明拿不出赡养费,却还找各种借口不承认;
明明没钱带儿子游玩,却还是一副老子啥都能搞定的模样。
看是枝裕和,看得不是故事,而是现实生活。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像在记录最真实的人生。
乍看之下平淡无味,熟不知酸甜苦辣都夹杂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之中。
影片开始不久,就是男主和母亲的一场室内谈话戏。
父亲去世不久,母亲独自居住,儿子潦倒不堪,他们的生活很窘迫,但听着他们的对话,看着他们的互动,让人体会到一股浓浓的温馨感。
(据说,影片中母亲所居住的小区是导演是枝裕和在9岁到28岁19年间真实居住的地方,位于东京都清濑市的旭丘住宅区。)
母亲送儿子离开的路上,儿子走在前面,母亲跟在后面。
母亲一边拉着儿子的胳膊,一边说着自己的近况。
导演就是用这种琐碎的日常,构建出了生活的凝固之美。
还记得去年大热的《海街日记》,它用平和的语气劝诫我们,对过去心怀厌恨,于己于他都不是好事,只有正视现有的生活,才能放下一切,活得坦然。
《比海更深》依然劝告我们放下对过往的执念。
“人都走了,再想也没有用,还是趁人在的时候好好对待才行。”
“为什么男人们都不懂得珍惜眼前所爱,总是追逐那些已经失去了的东西。做着那些虚妄而无法实现的梦,这样怎么可能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开心呢。”
所谓幸福,都必须放弃一些东西后才能得到。
同时,它又告诉我们更不可憎恨未来。
离婚后,他只能一个月见一次自己的儿子。
所以,通常情况下,他只能拿着望远镜在远处偷偷看看儿子和前妻。
前妻有了新男友,那人还是年入1500万的不动产公司老板。
他心生嫉妒,还私下向儿子打听前妻和新男友的关系。
而他的好基友告诉他,“你尚不知未来如何,就不要盲目憎恨。”
他的妻子说:“我已经决定了我的未来之路,你也要努力向前哦。”
看《比海更深》,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是枝裕和8年前的《步履不停》。
相同的导演,重合度极高的演员,还有相同的主题,相同的人物关系设定,甚至还有母亲口中的那只蝴蝶。
电影《步履不停》剧照
这蝴蝶,则代表着死亡。
死亡不是不吉利的事,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只是,
是常年卧床不起却怎么也死不掉好呢,还是早早死了然后一直出现在梦里好呢?
如果让你选,你选什么?
不同的是,8年后的《比海更深》加入了中年男子的生活窘境。
而正是这不堪的现实和温馨家庭的对照,让人几欲落泪。
“对不起,我是个没出息的儿子。”
在日本正式版海报上有这样一句宣传语: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大人。
可那又怎样呢?
“我把它当做是你,每天都给它浇水,可惜它总是不开花不结果。”
“但,青虫就是吃着它的叶子长大。”
“这么看来,它还是有用的。”
相比《步履不停》,《比海更深》中“台风”的加入,让影片多了更多的戏剧性。
一场台风,让原本不可能再有交集的家人重聚。
起初,他们尴尬不已。
而一顿饭过后,他们又渐渐找回了逐渐消失的亲情。
“就那么喜欢吗?”
“废话,那可是家人啊。”
即使现在各自天涯,也改变不了曾经是家人的事实。
我相信他们之间还是有感情的,
只是,他们都成熟了,不再盲目追求那华而不实的爱情。
“成年人了,光靠爱哪能活下去。”
一家四口围坐吃饭的场景是整部影片我最喜欢的部分。
他们吃得是家常便饭,聊得是家庭琐事,没有长篇大论,更没又剑拔弩张,但就是这普通的家常,渗透出的细微关怀,让我感动到飙泪。
“在小格局里寻找小规模的荡气回肠”,这句话形容是枝裕和,再贴切不过。
台风过后,似乎一切如常,
似乎又有什么不一样了。
▼十点君猜你会喜欢:(点击图片,带你看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快速关注:十点电影
▼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前女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