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据化管理
提供数据分析的咨询和培训服务,以及数据分析产品销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禽报网  ·  关注\\山东日屠宰12万只白羽肉鸡车间出租 ·  14 小时前  
超级数学建模  ·  秘书天天上班睡觉,她是在提醒我吗?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据化管理

职场中难免要吃亏,但是你必须要掌握这些吃亏的技巧

数据化管理  · 公众号  ·  · 2021-03-10 21:23

正文


年轻的时候,吃亏是不是越多越好?


我的答案是要分情况看。吃亏之后有总结有思考,那就是财富,多多益善。吃了亏不但不反思,还想着去报复社会,那就该被抓起来。


吃亏不一定只有受苦,它也可以是一门学问。


聪明的人不一定要吃很多亏,但每一次亏都吃得由表及里,入木三分,那就是把亏吃透了。 这样的人 ,就算一辈 子只 吃三四次亏 ,也远胜过那些吃亏不长记性,把吃亏当吃饭的人。


那么如何做到聪明地吃亏?下面总结了3个小技巧,希望给到各位启发:


吃亏的第1个技巧,叫以小见大。


在一件小事上疏忽犯错吃到的亏,却可以引申联想地更深更远,这就是以小见大。


以为自己为例。 有一次我和公司几个同事及老板出去开会,阴差阳错导致其他人打车过去,唯独剩下我只能坐老板的车让他捎我一程。


那时候年轻不懂事,我打开车门一屁股坐在后座。老板也没说什么,一路开到客户那儿,只是到地方下车的时候笑呵呵地来了一句:


“怎么样,车后面座位还挺舒服的吧?”


我以为老板是真的问我舒不舒服,还连忙点头,大大咧咧说难怪大家都说开宝马坐奔驰,我一路上舒服的都快在车上睡着了。


恰好这一幕被同行的其他同事看到了,他不动声色地把我拉到一边,暗搓搓告诉我以后别这样了。


我还纳闷,说咋样了?我哪儿说错话了吗?


结果他说,你傻呀,后座都是给老板坐的!


我一听才恍然大悟。我坐老板的车还坐在后座,那前面开车的老板不就成我的司机了?


想到这里我突然感到背后一凉。


幸好当时 这位老板并不是 小心眼,只是笑着“敲打”了我一下 ,往后也没有因为这个事而刁难我。可这要是换个别的老板或者变成坐客户的车,指不定会给人留下什么坏印象,后面误了大事。


其实这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吃亏,甚至可以说亏还没吃到,一只脚没踩下坑就被人从坑边拉了出来。


但我仍然记了7年直到现在。要是当年真因为这个事被人家在职场穿小鞋了,那我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这事对我后面人生的影响还挺大,它让我开始思考职场礼仪这个东西。


车上座位坐哪里,就是一个很小的职场礼仪。但由此延伸开来还有其他的职场礼仪,并且 我开始意识到 自己的 言行举止 对周围人的影响,也开始关注别人的响应和反馈,学会 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事情。


要知道在这 前, 我活得挺没心没肺 的。 在工作场合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做事情 拘小节 ,听话 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从来不会去 细想。


可现在除了打车以外 我坐朋 友的车 ,坐 生意 的车甚至是 见面的人 捎我一 段路 我都会 注意尽量不要坐在后面 ,而是选择坐前排。


并且这个思维模式延续到我工作的方方面面。 比如开会的时候,和同事出差的时候,陪客户吃饭的时候,写邮件的时候,打电话的时候,我都会多往前想一步:


我做出这个行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对方会有什么感受?会不会触犯到什么禁忌?


这是不是我希望对方获得的感受?如果不是,我希望对方获得什么感受?为了让对方有这个感受我应该做什么?


如果我不这么做,对方会怎么想?这会造成什么后续的影响?


对方可能希望我怎么做?我能不能做到?如果不能,我该如何拒绝对方?


而启发我这些思考的契机,就是当年我误坐老板奔驰车后座的这件小事。


从一个细节,学到一个整体,然后用这个整体去规范其他所有的细节。


这就是以小见大。



第2个吃亏的技巧,叫举一反三。


你在这个地方吃过的亏,总结的经验教训是不是可以适用于那个地方,这就是举一反三。


吃亏吃得举一反三,代表你把这个亏研究 透彻了。 因为你能从表面现象抽离出背后的本质。表面看起来是这个问题,实际上你犯的却是那个错误。并且这个错误不仅在这个“表面”会犯,在其他的“表面”你同样也会犯。


比如我说个大多数人在写工作邮件时都会犯的毛病:


长篇大论,啰里吧嗦。


一件很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情,非要写成一篇800字作文。甚至有的人会把邮件当成发挥自己文学爱好的地方,洋洋洒洒好几页纸,写的人爽翻天,看的人是真不爽。


别看这是个小事,我就曾遇到过客户投诉,说我们邮件写得又臭又长,没有重点。每次和我们对接项目进度都非常疲惫,因为客户要从字里行间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这其实浪费了大把时间。


表面上看这是表达能力差,更深层的本质是没有搞明白写邮件的目的。


写工作邮件是什么目的呢?8个字就可以概括:


告知进展,促使行动。


告知进展中,又分为对谁告知进展,告知到哪一步的进展,这就涉及到你写邮件的沟通对象是谁。


面对一个刚接受项目的新手,那么这个进展就是背景的来龙去脉,现在的项目进度,以及需要对方接手的工作;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和你一样一开始就进入项目的人,那就没必要把前因后果再啰嗦一边,有事说事无事退朝就是最好的回应。


而促使行动,是把下一步动作简单明确地告知对方。


接下来该做什么,时间节点是怎么样的,预期达到的效果有哪些,如果达不到有什么补救措施,讲完这几点就完事了,没必要婆婆妈妈。


好了,搞明白写邮件的方法,那是不是写工作汇报也能够这样?写策划方案也可以参考?做职场演讲的时候是不是也能够借鉴一下?


大家不妨再深一步想想,写邮件,写方案,做汇报,做演讲,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它们都是把你的思想,通过文字和语言传递到听众的脑海里,最后让对方接受并认可你的想法。


既然都是沟通,那么在沟通上踩过的坑就是通用的,吃过的亏也是一脉相承。


不理会沟通对象,不梳理沟通信息,不理解沟通目的,就会导致沟通失败,这和你用什么方式做沟通并没有关系。


明白了这个,你吃一次亏的经验就足够以后用在各个场景里。这就叫举一反三。



前面2个技巧各有侧重,以小见大的吃亏是纵向深入,举一反三的吃亏是横向拓展,它们都是对内提升自我思考的深度。


第3个技巧则偏向对外人际交往,叫不吃暗亏。


什么是暗亏?就是你吃亏了,但只有自己知道,别人还以为一切风平浪静,岁月静好。而且一旦吃过一次暗亏,后面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暗亏奔跑着向你扑来。


比如 明明 都是 你干的活儿,结果功劳全被同事抢了 过去 老板不知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只看最后结果,结果褒奖全都和你无关。


再比如职场甩锅,错误不是你犯的,当初你也做足了预警提示,可猪队友还是不听劝,结果闯下大祸,最后对方还恶人先告状,你只能哑巴吃黄连。


面对这些情况,你不能指望老板深明大义,为你伸张正义。 板考虑问题 的思路很简单:


看结果,盯 权责。


如果结果是好的,那么过程就不会那么在意。但老板会在意的是,这个好结果是谁创造出来的,因为下一次他会期待更多的好结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