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动车公社
重新思考汽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寻势价投  ·  这家公司!随时涨停! ·  昨天  
寻势价投  ·  这家公司!随时涨停! ·  昨天  
上海电气  ·  聚焦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升级 ... ·  5 天前  
上海电气  ·  聚焦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升级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动车公社

50年不用充电、能量密度比汽油还高?核电池是什么黑科技?

电动车公社  · 公众号  · 科技创业 科技自媒体  · 2024-11-30 23:47

正文

关注「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动力电池的终极答案究竟是什么?我猜大部分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固态电池
但万万没想到,对于这个问题,最近网络上竟然出现了一个比固态电池更超前、更科幻的回答——核电池
近日,一家位于北京、名为贝塔伏特的公司宣称成功研制“民用微型原子能电池”,产品已经进入中试阶段(大规模量产前的小批量试验),即将量产投入市场。
官方介绍中,微型原子能电池的性能相当离谱:
它的能量密度可达三元锂电池的10倍以上,可以稳定自发电50年无需充电,无需维护,彻底打破电化学电池的循环次数这一概念!
在手机上应用后,理论上能做到让一部手机永不充电。
同时,原子能电池面对枪击不起火、不爆炸,发电功率稳定,不会因恶劣环境和负载而变化,可在零上120℃和零下60℃范围内正常工作。
好家伙,听起来可太牛了!难道《钢铁侠》里史塔克的核能心脏“方舟反应堆”,要成为现实了吗
对核电有些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核电站、核潜艇的核反应堆,都是依靠铀-235、钚-239等同位素核燃料,发生裂变反应生成巨大的能量,再通过推动汽轮机做功来发电的。
但贝塔伏特核电池的原理,跟核反应堆完全不同。
首先,材料上用的是更轻的同位素镍-63
镍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最常见的金属之一,包括硬币、不锈钢、蓄电池、变阻器等等,处处都有它的身影。
而镍-63(28个质子,35个中子)作为镍的同位素,无时无刻都在向外界喷射着高能粒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辐射”
虽然处于安全性原因,没人会用镍-63来制造日常用品。
但实际上,镍-63如今已经被应用在色谱仪电子捕获器、离子感烟探测器、电子管内电离源、气相层析的电子俘获探头……这些精密仪器上了!
贝塔伏特宣称,其核电池利用的正是镍-63衰变时释放的β粒子(电子),收集粒子后就能产生跃迁电流而“贝塔伏特”公司的名字,恰好和其核电池原理一致。
至于“辐射”收集装置,他们开发了一种独特的单晶金刚石半导体,厚度仅为10微米,把一个2微米厚的镍-63薄片,放在两个金刚石半导体转换器之间,就能将放射源的衰变能量,转化为跃迁电流。
其原理上类似于光伏太阳能电池,只不过能量来源把“阳光”变成了“辐射”。
由于镍-63的半衰期长达100多年,辐射是源源不断的,所以核电池能持续工作50年,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

由于镍-63的辐射过程,是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在完成后镍63就会变成变成不含辐射的稳定同位素铜-63。
因此,贝塔伏特核电池在衰变期后,对环境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贝塔伏特核电池的首款产品BV100,体积仅为15 X 15 X 5立方毫米,还没一枚硬币大,电压为3V,功率仅为100微瓦,也就是0.0001瓦。

BV100可以认为是“电芯”,如果将几百个电芯串并联使用,就能制造出不同尺寸和容量的电池包。
至于应用场景,官方表示BV100未来可能会率先应用在人体内的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和耳蜗等医疗设备上。
在研发方面,公司计划到2025年,推出功率为1瓦的电池,同时进一步研究锶90、钷147和氘等同位素的可行性,研制更高功率、使用寿命2年-30年原子能电池。
看到这,估计有不少人已经发现这个“核电池”哪里不对劲了。
最大的毛病就是——功率实在是太低了
用一颗柠檬接两片电极出来,都能有几毫瓦的功率,相当于核电池电芯功率的10倍:

就算是将大量核电池电芯串并联起来提升功率,也很难满足电动车动不动上百千瓦的功率输出。
况且,核电芯堆叠多了以后,意味着核辐射也会增大,对电池包防辐射安全性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搞不好,就会影响人的生命安全。
所以,有生之年想要看见核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发光发热,或许需要科技跃迁式突破才行。
但在小型电子设备、传感器、信号控制台……这些对功率需求没那么大的场景,倒是有可能会率先实现。

另外,贝塔伏特公司对于镍-63这个核电池原材料的成本问题,也是只字未提。
镍-63作为一种不稳定状态的同位素,本来就不存在于自然界。
想要获得镍-63,基本上只有以下几种渠道——
一是核电站反应堆中,冷水钢管被腐蚀后的产物;
二是核反应堆排放出的放射性物质液体中,有可能存在少量;
三是粒子加速对撞机,有可能撞出来;
四是投放核弹爆炸后的试验区域,在大气层及地表可能存在。
无论哪种方法,获取镍-63都非常困难,这就使得镍-63的成本极高。
根据2019年一篇论文中提出的数据,制备一克镍-63的成本,高达4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8600元,是黄金价格的将近50倍!
微小到不起眼的功率,配上极其高昂的原材料成本,意味着镍-63核电池距离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落地,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实际上,核电池并不是一个非常前沿的黑科技。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基于核电池的心脏起搏器,就已经被投入使用了。
比如1973年,一位患有心脏病的女性,就植入了一枚名为Numec NU-5的心脏起搏器,其核心是用钚-238制成的,原理是利用钚-238半衰期的自发热性质,将热量转化为电能。
因此,她成为了世界上少部分拥有“核动力心脏的人。

当时传统的心脏起搏器,电池顶多用个5年就没电了,如果不及时取出更换的话,患者就会存在生命危险。
每次更换心脏起搏器,都必须得再动一次手术,非常麻烦.更换频次多了,手术本身也会对患者产生伤害。
核电池最初被应用在心脏起搏器,就是因为其寿命极长的特性.
钚-238的半衰期长达86.4年,比很多地方的人类平均寿命还长,所以装进心脏里理论上就不需要再考虑取出更换的问题了。

这时可能有人会担心,这种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时间长了会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当时科学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核电池心脏起搏器上市之前,就进行过仔细的评估,其结果是刚好在人体可接受最大辐射的范围之内。
而2007年的一则报道显示,这位植入Numec NU-5的女性,核电起搏器在她身体里已经工作34年了,仍然能持续正常工作,未患癌症白血病之类的基因类疾病。
当然,由于缺乏后续报道,这位女性的现状我们未曾可知,但至少能一定程度上说明,其辐射确实在可接受范围内。
在60-80年代期间,科学家们还尝试过用各种不同的同位素做心脏起搏器,比如钷-145等等。
不过到了90年代,核电起搏器终究还是淡出了历史舞台,被锂-碘电池取代。一共只有139人曾植入过核电起搏器。
除了民众对于“核辐射”有所顾虑以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前面提到的,原材料和价格问题。
自然界中的钚-238只极少存在于铀矿石中,所以几乎只能靠中子轰击铀-238才能制备出来。
早在2013年,美国曾提出要倾尽全力,10年里生产1.5公斤氧化钚对抗俄罗斯,结果10年时间过去了,却只生产出了0.5公斤。

根据80年代的一则报道,当时一颗核电起搏器,售价高达5000美元,折合人民币3.6万人民币。这还是在通货膨胀之前的美元,根本不是普通人能用得起的。
所以,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贝塔伏特这家公司,声称开发出了“民用级核电池”这件事,真实性值得怀疑。
于是,我去搜索了一下贝塔伏特这家公司,果然有不少问题!
公司官网首页,会看到“成为扎根中国、放眼全球的超一流新能源独角兽企业”等字样。
虽然公司CEO对外自称“张伟”,但实际上公司是由两个叫“穆索夫”的人控制的,并非中国人,而是俄罗斯人
如此高新技术的企业,理论上应该有不少发明专利才对。
但至今为止,贝塔伏特却只有1条专利申请,且仍然处于未被授权阶段。
而“发明人”这一栏,也出现了许多俄罗斯人的名字。
实际上,这则专利就是2018年,一位俄罗斯科学家发表的学术期刊上所采用的方案。
包括材料和尺寸,都一模一样!
再看一下贝塔伏特的公司地址,就更离谱了。
天眼查上显示的地址,只是亦庄一栋办公楼里的一个小办公室,并非一座用于高科技研发的实验室。
而公司官网上显示的地址,竟然是个高尔夫球俱乐部
由此推断,贝塔伏特这家公司,大概率是依靠炒作“核电池”这个看似高大上的概念,来中国拉投资的,至少短期内不具备落地的可能。
相比之下,还是即将量产的固态电池要更靠谱一些。


 写在最后‍‍‍‍



从蒸汽机时代,到内燃机时代,再到现在的电子信息时代……每个新时代的开启阶段,都会伴随着各种新奇技术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最近几年,随着电子信息时代步入“中段”,每个人都明显感觉到,新奇的事物没有以前那么多了,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乏味感。
我们的确渴望一场爆炸式的新技术革命。
但,新革命的来源绝非旧技术“包装”之后的新概念炒作,而是基于基础物理层面的突破创新后,经过不断实践之后才能得以实现。
说白了,脚踏实地,必不可少。坑蒙拐骗,命不久矣。


点击一下👇不错过更多深度内容



理性认知,推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