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草莓、车厘子等水果就会成为大家的新宠。而随着今年价格的下降,食用车厘子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但同时增加的,就是关于车厘子的新闻——
小小的车厘子竟然如此“恐怖”?
为了让大家过个好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车厘子的那些事!
关于车厘子的那些传闻
传言一:车厘子吃多了会铁中毒
答:怎么不问问这个“多”是多少呢
首先,车厘子中的含铁量真的不多。
要知道,我们常吃大白菜的铁含量都有0.8毫克/100克,而100克的车厘子中大约只有0.36毫克的铁元素。
我们吃大白菜的机会可比车厘子多多了,但有谁听过吃大白菜铁中毒的呢 ?
其次,用数据说话。
如果要出现铁中毒的情况,那每公斤体重中铁的摄入量要达到20毫克,那根据0.36毫克/100克的含铁量来计算的话,想
要达到出现铁中毒的量,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大约要吃333公斤的车厘子。
……这个量,都够我吃一辈子的车厘子了吧。
况且,水果中铁的利用率低,被人体吸收的量有限,这也更说明了想要铁中毒的几率之低。
因此,“车厘子吃多了会导致铁中毒”的说法根本就不靠谱。
如此一来,网传车厘子是“补铁补血佳品”,这个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传言二:吃车厘子会导致氰化物中毒
答:只要不吃果核,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
植物中的氰化物通常以氰苷形式存在。车厘子中也确实含有氰苷,不过不是在果肉中,而是在果核里。
但就算不小心将车厘子果核吞下去,大家也不用惊慌,因为果核中的氰苷含量极少,“连续食用超过一百颗核仁,才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吃100颗车厘子都已经够撑了,还得咽下100颗果核,这离谱的食用量谁能做到?!
而少量的氰苷在人体内是可以被新陈代谢掉的,所以只要不是刻意地嚼果核,氰苷中毒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其实不止车厘子,比如桃子、杏子、李子等很多水果的果核中也都含有氰苷,大家日常食用时注意一点即可。
传言三:进口车厘子这么久不坏肯定是打了防腐剂
答:如今的冷链技术很先进
水果保鲜并不少见,毕竟我们平常吃的很多水果都是进口的。如果按照普通的运输方式来,估计还没到国内,就已经坏在路上了。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今的果蔬储存技术越来越进步,可以让果蔬们在“休眠”的状态下保持其新鲜度和营养,这可不是简单的防腐剂可以做到的,而是依靠完整的保鲜体系。
传言四:车厘子吃多了便便会发黑
答:不是传言,但不要紧
车厘子的颜色之所以如此红润,那是因为其中有
花色苷的成分,这是一种天然色素。
但这色素却不能被人体吸收,而是会被人体直接排出,排出体内垃圾最直接的形式也就只有大号, 故而大家才会发现吃完车厘子后的便便会呈现黑色。
不过大家不用着急,
花色苷无毒,对健康也没有危害,
只要停止食用车厘子,等花色苷代谢掉后,便便就会恢复正常颜色。
总之,以上种种说法,都只是传言,我们也不必对车厘子抱有太大的“敌意”。
关于车厘子的正确食用方法
虽然关于车厘子的很多传言都是假的,但不正确的吃法确实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因此,我们在食用车厘子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些。
1、控制摄入量
虽然大概需要333公斤的摄入量才会导致铁中毒,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无节制的吃车厘子。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成年人每天的水果摄入量为200克到350克,也就是半斤左右。
但
车厘子本身含糖量、含钾量都不低,每天的食用量更应该注意,而且我们也不是每天只吃车厘子这一种水果呀。
当然,这只是建议,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消化吸收能力也不同,可以按照对水果的反应来确定食用量。
2、注意食用人群
车厘子的营养非常丰富,其中的含糖量、含钾量,膳食纤维和花青素都远高于普通水果,但对于有些人群来说,却要慎重食用。
· 慢性肾病患者
车厘子含钾量比较高,肾功能不好的人食用后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高钾血症等后果。
· 糖尿病患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车厘子中的糖分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所以这类人群应该少吃或不吃车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