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企业家杂志
多年来持续关注企业家阶层的生意与生活。打造最快捷高效的商业资讯交互平台,实现您的商业梦想与精神追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智联招聘HR公会  ·  报名|2月28日“人工智能与未来职场”论坛 ·  12 小时前  
人力资源法律  ·  工作纠纷与领导互殴被打骨折算工伤吗?| ... ·  3 天前  
高绩效HR  ·  火爆!AI+HR实战:DeepSeek ... ·  3 天前  
中国企业家杂志  ·  江苏老板“半路出家”,用5.5亿重押咖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企业家杂志

手握1.6亿用户,E轮融资1.2亿美元,这只独角兽为什么没有成为让投资人伤心的故事?

中国企业家杂志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6-03 10:49

正文

我们以前对教育行业的认知可能是内容行业,好像是非常容易复制,但事实上它是一个服务业。

/

文| 《中国企业家》记者 郭朝飞 编辑| 马吉英


在线教育的商业化不断遭受质疑的情况下,中国K12在线教育领域杀出了第一只独角兽。


5月31日,在线教育机构猿辅导公司宣布近日完成E轮1.2亿美元融资,由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 Pincus)领投,腾讯跟投,这是迄今中国K12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借此猿辅导成为一家独角兽公司。


猿辅导创始人、CEO李勇说,这是计划外的融资。“华平对教育兴趣很浓,C轮融资时就看过,这次他们判断我们在产品上比较成熟了,所以应该说是他们说服我们做了新一轮融资,我们觉得条件也不错。” 而华平投资合伙人丁毅认为,猿辅导是目前K12领域唯一拥有成熟发展模式的项目。


猿辅导成立于2012年,以K12题库、搜题等工具起家,此前公司名为猿题库。2016年5月获得获得腾讯4000万美元D+轮战略投资,并更名猿辅导。猿辅导投资人包括IDG、经纬中国、新天域资本、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


2015年6月,在线直播辅导平台猿辅导上线,猿辅导开始探索商业化。到2016年年底,李勇向媒体宣布,猿辅导有了收入,形成了可规模化的在线教育模式,2016年收入1.2亿元。2017年,猿辅导营收目标是 3 亿元。


目前,猿辅导公司旗下有猿辅导、猿题库和小猿搜题三款移动应用,拥有超过1.6亿中小学生用户,其中猿辅导直播课程平台有超过100万付费用户。此外,猿辅导公司旗下还有一家独立的在线职业考试培训平台“粉笔”。


李勇告诉《中国企业家》,猿辅导新一轮融资将主要用于: 第一,师资和教研;第二是技术,包括课堂体验的创新研发与智能学习;第三,市场的教育、推广。

华平方面称猿辅导是K12领域唯一拥有成熟发展模式的,这个成熟的模式是什么?是指通过小猿搜题、猿题库获取流量和用户,导到在线平台卖课(直播)这样一个商业化路径?


李勇: 商业模式的成熟并不是说我们有大流量产品来变现,这种模式的公司不少。为什么我们是唯一成熟的?主要是指我们对于这个辅导产品本身,我们的班型设置、价格、内容设计,我们服务到什么程度。投资人是非常认真地看这个事情的。猿辅导是市场上唯一成熟的,成熟的标准体现在复购率上,就不提供具体的数据了,我们的复购率达到线下机构的较高水平。


事实上,我们不把辅导看作是一个其他流量产品变现的渠道,它是独立的。甚至可以说,我们没有小猿搜题也可以做辅导。以前学而思、新东方并没有一个流量产品,它完全可以去做辅导服务。


我们也会尝试其他更轻量的变现方式,比如从今年开始有一些付费练习的产品,也有一些文具产品(从今年4月份开始),这个相对比辅导产品更加轻量一些。

今年营收三亿元的预期会有调整变化吗?


李勇: 目前还没有调整。三亿这个数可能觉得不太兴奋,因为去年有一亿二,增长好像很低。但教育行业是一个非常重的行业,我们以前对教育行业的认知可能像是一个内容行业,好像是非常容易复制,但事实上它是一个服务业。我觉得服务业的属性可能跟内容的属性是不一样的。同时,我们又不是一个平台型的服务业,所以它就不可能太快。如果要冲数字的话,擦屁股的还是我们自己。如果师资跟不上、服务流程跟不上、大家的体验和效果跟不上,最后砸牌子是砸自己。


教育行业是一个深度服务业,线下也是这样,慢就是快,就像学而思以前有一段时间是很慢的,但是很多年看下来它是快的。很多人到处发传单、百度买关键词,看起来是快的,但其实是慢的。

很多在线教育公司都说要做人工智能,行业下一步的趋势和竞争点是什么?


李勇: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说实话,我们创业的远处也看,但是更多的时候是看近处。在2013、2014、2015年,除了BAT之外,从事深度学习这个领域的工程师数量(不对应具体的开发任务的工程师),我们可能是最多的。但是这两年,有人专门干这个,在人数上我们不能再这么说,之前一直是。


搜题本身其实也包含了大量的机器学习,因为它的识别是用深度学习的方式来实现的,也是非常智能化的,我们现在英语的作文完全可以机器批改,我们很快也会推出语文作文的机器批改,但是那个难度要大一些,数学的自动答题我们也在做。未来的智能化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代替老师,它比有些老师更懂你,因为有些老师记不住你在一些知识点上的具体掌握程度。但是学生、家长仍然有强烈的情感归属、人际联系这样的需求。


所以未来的教育确实是这两个东西的结合,智能化最终还是要变成一个产品、一个服务。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未来主流的、主力的辅导服务到底有多少事情是机器在干?多少事情是人在干?这个事情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但是一定要让我说一个比例,我只能说智能的部分肯定是在逐步地加大。因为有了智能的帮助之后,人的服务有可能变得更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