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9日报道 外媒称,10月17日清晨升空、在太空中飞行约30天后,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载着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于18日下午2时许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内的阿木古郎大草原着陆。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18日报道,神舟十一号返回舱的主降落伞于18日下午1时50分左右打开,并在下午2时许在阿木古郎大草原着陆。两人刷新了中国人在太空驻留时间最久的纪录。
▲11月18日,工作人员在对成功着陆的神舟十一号返回舱进行处置。 新华社发
据悉,航天员在太空中栽培的生菜、结茧的蚕都会带回来,而两人在太空中采集的尿液和唾液样本,以及离轨前采集的大气微生物样本,也将带回地面分析。
据埃菲社11月18日报道,搭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于18日下午2时许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着陆后航天员自己打开了舱门。中国第六次载人航天任务圆满成功。
报道称,由于能见度低于预期,搜救团队花费了一些时间才找到返回舱。返回舱着陆时,内蒙古地区阴冷的空气中飘着薄雾,时而还会刮起刺骨寒风。
据路透社11月18日报道,中国的两名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内度过了约30天,该实验室是中国为实现建立永久性空间站计划进行实验的场所。据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航天员状态良好。
报道称,天宫二号将继续在轨运行,随后将与天舟一号对接。将于明年4月发射的天舟一号是中国的第一艘货运飞船。
推进太空项目是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将中国建成航天强国。中国坚称其太空活动用于和平目的。
▲圆满完成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18日晚乘坐专机从内蒙古平安飞抵北京。 新华社发
日媒称,熟悉中国航天领域情况的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特聘研究员辻野照久认为,对中国来说,今年是“开始飞跃式发展的一年”。因为支持开发进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快速推进。
据《日本经济新闻》11月18日报道,中国的太空研发正在以惊人之势推进。本月上旬,中国还成功发射了达到世界最大级别的新型运载火箭。中国还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自己的空间站。中国的技术实力和实际成果究竟达到什么水平了呢?
熟悉中国航天领域情况的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特聘研究员辻野照久认为,对中国来说,今年是“开始飞跃式发展的一年”,因为支持开发进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快速推进。
今年6月,中国第四个火箭发射场成功进行了首次发射。发射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使用了以液氧煤油为主的低公害型推进剂。
11月3日,中国又成功发射了仅次于美国“德尔塔”-4型火箭的长征五号大推力火箭。长征五号采用5米直径芯级,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3吨。
中国的航天事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最近20年里,中国相继掌握了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航天器交会对接等核心领域的技术。
▲11月18日,在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人员在检查神舟十一号飞船带回的空间材料制备品的外观状态。 新华社发
2011年中国发射火箭的次数超过美国,2012年又在人造卫星发射方面超越俄罗斯。截至2015年,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次数累计达到222次。无论是发射次数还是成功率都位居世界前列。
为何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如此顺利的发展?辻野照久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太空研发得以极为高效地展开。”在国家主导下提出了明确的长期目标,中国政府直属的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划在2030年和2050年将载人飞船分别送往月球和火星。此外国务院还批准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
近在眼前而又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探月计划。在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这一目标引领下,中国将在2018年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的首次着陆,并将尝试带回岩石样本。一旦成功将可能促成“阿波罗”计划以来人类时隔近60年后再次踏上月球表面。
微信订阅2017年《参考消息》,立减20元>>
步步为营,稳妥推进。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