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译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官方微信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收获  ·  《收获》专稿 | ...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爱自己如花开,千千万万次 ·  昨天  
为你读诗  ·  来吧,和自己巨大的平静待在一起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新的一年,继续陪伴|2025丰子恺日历随单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译文

伊恩·麦克尤恩:成人世界,没有童话

上海译文  · 公众号  · 文学  · 2017-05-11 21:01

正文

作者:  [英] 伊恩·麦克尤恩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郭国良


对左拥家庭右抱事业,最不靠谱的成人童话

瓜塞塞    原发于K计划行动组微信公众平台

声明:刊发已获授权,转载先请私信联系 -

“30年后的我,会是什么样?”

这是一个我平时不太敢想的问题。

倒也不是说2047会是个糟糕透顶的年份:那时无人驾驶车或许已经普及,交通事故会大大减少;更厉害的药物会被研发出来,又少了几个不治之症;以及,说不定已经有第一批人搬到火星种土豆去了。

但30年后,56岁的我自己,会是什么模样呢?

我会定居在哪里?做什么样的工作?会不会有稳定伴侣和孩子?会养狗吗?会给他起什么名字?会释然些什么?会紧张些什么?如果被出轨了,该怎么办?

看完“英国国民作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的新作《儿童法案》(The Children Act),我好像有了更清晰的图景。

女性碰上中年危机,第一反应总是鞭笞自己

这个图景不怎么理想:《儿童法案》说的是菲奥娜这位事业有成的高等法院法官,如何在结婚35年后,目睹着自己的婚姻、职业与生活一点点失去平衡的故事。

好吧,这么说有点太简单化《儿童法案》了,它更深刻的主题埋藏在宗教信仰-科学无神论-社会正义的三角交织中。麦克尤恩又是出了名的“干货型”作家,无论写什么题材都会准备一大堆资料:《儿童法案》中的庭审辩论都相当精彩,同时还有各种极富现场感的古典音乐穿插。

可惜我对这些话题都没有什么发言权,只能说说中年危机这个我尚无感知、但终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大俗话题。

《儿童法案》的中年危机线围绕着菲奥娜与丈夫杰克的婚姻问题展开,在第一章里就被挑明:

- “杰克,你想要干什么?”

- “我想出轨。”

- “你是想要离婚吧。”

- “不。一切都和以前一样。我只是不想瞒你。”

杰克由此开始解释他需要一场惊天动地的恋爱,夫妻俩太久没有性生活,他的人生需要最后一次机会,blah blah blah...

但菲奥娜的反应是什么呢?“不,她宁愿过一种不完美的生活,即她目前的生活。”

这似乎是很符合刻板印象的反应:男人碰上中年危机,马上向外扒拉搞事情,女人碰上中年危机,却习惯性向内自省鞭笞自己。但之后展开的故事里,麦克尤恩紧跟菲奥娜的自我探索,她变得越来越让人心疼,也让我与她的距离越来越近。

贯穿全书,菲奥娜总会在不经意间回想起年轻时的浓情蜜意瞬间,这让当下的菲奥娜陷入不可挣脱的两难境地,面对丈夫不知如何是好;

菲奥娜每日在法庭上则会忘掉家务事:面对各种和儿童有关的官司,她恶心于父母的丑恶嘴脸,把孩子当做要挟对方的筹码,但不得不保持理性与公正;

不过话说回来,这的确是菲奥娜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人生动力:世界每天那么多糟烂事情,至少我的工作为众多无望境地带去了正义之光。

真实人生不是《傲骨贤妻》

事业成不了救命稻草

但被杰克宣布自己将被出轨后,菲奥娜陷入了自我责问:她开始怀疑“为满足个人成就感而追求事业”是否是自欺欺人,以及这份工作是否真的总和正义站在一起。

菲奥娜的前后转变,可以被视为职场女性“成就负担”(burden of greatness)的体现。女性进入职场虽说已有些时日,但在心理上尚无法和男性平起平坐,而越是“高级”的工作,性别比率就越不平衡。

类似于祖国老一辈运动健儿出门比赛总背着“为国争光”的包袱,作为少数派的高层女性,总觉得自己身上有点担子,因此也对事业注入了更高的热情:我必须得实现点什么,努力证明自己,要不然肯定会被说“你是个女的嘛,做不好很正常”。不是说职场男士生活多轻松,但他们至少没这层压力。

接下来呢,菲奥娜的工作也出现了问题,这也是《儿童法案》的主线故事:她想要借用法律的理性之光,挽救一个因宗教信仰拒绝治疗的白血病男孩,到最后却给自己惹上了一连串麻烦。

《儿童法案》很容易让我联想到《傲骨贤妻》(The Good Wife)。我对这部美剧感情很深,毕竟给它做了六年字幕,有些台词几乎能背出来。但当一些人将它视为可效仿的女性励志榜样剧,认为整部剧说的不过是“老公靠不住,但你还有事业”,就真的有些好笑了。

追求事业,男女机会均等,不可能因为你更需要它它就对你更好些。即便是事业上有所斩获,“事业有成但精神空虚”是男性中年危机故事的标准模板之一,凭什么觉得女性就能幸免于难呢?

大多数人生不会突然崩塌

而是好与坏之间的微妙摇摆

话说到这份上绝不是想说:反正事业靠不住,女人还是回归家庭吧。“成就负担”的极度不合理才是关键所在。

这也是为什么类似于“左拥家庭,右抱事业”的人生赢家型女权特别让我崩溃:不好意思,要求太高,做不到。怎么从来没人要求男性要兼顾事业与家庭呢?

解决“成就负担”很大程度上需要社会力量介入,也需要时间慢慢消除我们的心理障碍。但老实说,合上《儿童法案》后,倒也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

这一来和它有些让人意外的结局有关,二来通过麦克尤恩的抽丝剥茧和生活细节展示,也让我渐渐明白:越是人到中年,生活越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件事不分男女;以及大多数人生不会突然崩塌,而是一辈子好与坏之间的微妙摇摆。

由此来看,一种“鸡贼”的生活态度或许更加稳妥:这世上有不少事值得行动上全力以赴,却没有一件事值得注入所有的生命热情。

况且,将“中年危机”概念介绍给世人的心理学家荣格也会强调,中年危机是一个必经的成长过程。可能是因为主流话语权多被中年人把持,才把中年危机搞成了人生尽头。但它或许和艰难的青春期一样,是有可能被跨过的。

想到这两点,30年后的我自己,也没那么让人害怕了。


接下来你可以收听《儿童法案》的相关节选

细细体会菲奥娜被杰克宣布出轨后的第一反应


感谢本文文案原创

相关图书推荐

《儿童法案》

[英] 伊恩·麦克尤恩|著

郭国良|译

菲奥娜•迈耶是一位高等法院的女法官,向来以严苛的睿智、精确和理性闻名。可她成功的职业生涯却无法掩盖家庭的不睦。多年的不育以及丈夫的出轨令她长达三十年的婚姻陷入了危机。十七岁的男孩亚当由于宗教信仰拒绝输血治疗,命悬一线。时间在流逝,控辩双方都给出了理由,为了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菲奥娜决定亲自前往医院探望男孩。一番恳谈触动了菲奥娜内心深藏已久的情感,最终,她的裁决将给两人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后果……

长按下图二维码可购买《儿童法案》




近期新书推荐

《福尔摩斯症候群》

[法] J·M·埃尔|著

杨松河|译

J·M·埃尔(J.M.Erre)法国作家(也就是文章开头吐槽侦探小说家的那个“非著名作家”),作品多为黑色幽默的悬疑侦探类。因为从小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柯南·道尔的书,长大后萌生了写侦探小说的想法。但不同于两位前辈的风格,除了悬疑之外,他的小说还有一丝荒诞疯狂的意味在里面。

所以这本《福尔摩斯症候群》就讲了一个笑点密集、吐槽无数的密室杀人案,以此向福尔摩斯和阿婆致敬。

世界上存在着一群奇怪的人,他们都是福尔摩斯的骨灰级粉丝,深信福尔摩斯真实存在。这次齐聚贝克街旅馆,就是要通过发表论文,争得唯一一个福尔摩斯学教授职位。论文千奇百怪:有说亚森·罗宾是福尔摩斯私生子的;有人认为贝克街的女房东是福尔摩斯的秘密爱人;还有人宣称自己是福尔摩斯的重孙……研讨会就在严肃而又荒诞的氛围中进行。

而一场雪崩后,身处密室空间的 11 名福尔摩斯粉被发现无人生还。凶手到底是谁?

如您对这本《福尔摩斯症候群》感兴趣

可长按下图二维码购买


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