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光电传输是一项技术难度高、产业领域广的大型系统工程,被称为行业内“皇冠上的明珠”,长期被欧美日“三巨头”垄断。
去年,亨通光电收购了华为海洋51%的股权,在原有海缆研发制造、海底通信网络运营、海洋电力工程施工的基础上,新增全球海缆通信网络的建设业务。其下属的子公司海洋光网主要从事海底光缆的研发制造,在国际海洋市场上承接海底光缆订单已突破了1万公里。
亨通海洋光网公司顺利进入国际海底光缆市场体系,成为国际知名的海缆制造企业之一,所应用的“基于海洋通信系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功不可没。
亨通海洋智能制造互联工厂项目以智能工业化为主体,全部引进国内外自动化生产设备,通过信息化(MES、SAP、CRM、SRM、TMS、OA等系统与集成统一)管理帮助管理人员更直观有效的查看生产化数据,通过数据跟踪,对生产流程数据的全程收集,实现质量及效能领先、产业链协同及信息数字化平台、快速高效满足顾客需求、全球领先的网络化制造及供应链系统、数学化产品建模及仿真与全球协同设计、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及远程监控及控制,促进我国海底光缆行业智能制造的进程。
“我们是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亨通光电总经理尹纪成告诉记者,该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加快打造全球化运营的国际化公司。
在苏州,类似看着世界地图的制造业企业例子不在少数,一方面是有着自身雄厚的实力和宽广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源于苏州加大支持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等方面政策所释放的信心和底气。
近年来,苏州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苏州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关于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编制《苏州市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苏州市5G空间布局规划》,逐一破解“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等问题。
苏州抢占工业互联网战略制高点,在全国首家发布工业互联网区域评估指标体系,推动全市各板块均衡化、差异化发展。
苏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率先发布工业互联网区域评估指标体系,一是亮出考核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量化指标,二是亮出指挥棒,为区域发展提供明确信号,是围绕“工业互联网看苏州”目标定位,支持本土龙头企业建设面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各市(区)积极创建国家5G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省工业互联网特色基地,既进行评估,也进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