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昕按:本文节选自《谛听法之旋律》一书《安魂曲》一章,等待死刑,死刑执行,平静的论述中令人毛骨悚然,或将对限制死刑、最终推动死刑废除起一点点推动作用。我有篇影评,写到
等死
。关注微信公号
诗性正义
lawxuxin
回复 死刑。
死囚上路
节选自[加拿大] 德斯蒙德·曼德森:《谛听法之旋律》,丁鹏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死刑执行过程十分漫长,每一步都会加重对死囚的隔绝。受刑者由此转化为客体。这会让我们的感官体验变得疏远。死刑只是我们自己走向死亡的极端体现。我们竭力无视死亡、掩盖死亡。特别是在现代西方文明中,死亡被挪出视野,藏之不见。在每个人最需要对社区和家庭的归属感时,他们却处于最孤单的状态:被送到养老院,遭人遗忘;交付医院,静候发落;送回家,悄然往逝。曾经的社会害怕猝死,而如今我们求之不得。我们的社会灼烧死亡之创,令其止血消痛。
这些元素在死刑中臻至巅峰。死刑否弃了死亡,如同酷刑否弃了痛苦。死亡发生的结构与环境都表明,受刑者已不是个生命体——相反他们正一点一点死去。事实上,那些等待死刑执行的人被称作“死囚”,当他们在监室之间移送时,会有人高喊:“死囚上路了”。
死牢的环境让死囚在冷冰冰的步伐中远离生活世界。阿拉巴马州的死牢可谓典型,其被深深嵌入监狱的内部。死囚入监时,要经过重重曲折的关卡:从监狱大门走到监狱院内,穿过一道门进入监区,而后再进入监区内部,继续从主监区转到隔离监区,再走到死囚监区,最后终于进入死囚自己单独的监室。每道门都是一重封锁,有自己的声音和流程,必经一套落锁、开门、通过、关门、上锁的手续。“你总得过很多关才能进入那儿”,一位囚犯这样说道。
死牢在物理上的隔离设计也伴随着情感上的疏远。监室空荡荡的,什么设施也没有。死囚都是单独关押,一天有23小时又30分钟呆在室内。余下30分钟他们可以独自在一个室外的笼子里活动。对他们获得探视的限制,也比其他囚犯更为严格。例如在阿拉巴马州,死囚每个月仅有1小时获得探视的时间,且需全程戴手铐、由狱警看守。非接触的探视也受到限制:“你得通过玻璃上的几个小洞讲话,一点都不亲近,你知道吗,没法接触……我认为这让(家里人)干着急,他们坐在那里,觉得他们被分开了,你知道吗?”
死牢里面没有任何交流,只有呆坐凝视,“尤其是在醒着的时候,盯着什么看,回想起熟悉的东西。”事实上,死囚日夜处于监视之中。这种机制让人回想起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的圆形监狱——在这种“理想的”监狱里面,每个囚犯都处于中央警卫室的监视下,而囚犯之间互相看不见。正如福柯激烈地批评,监视即是一种权力运作,并突出了被看之人的脆弱。处于监视之中,会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无力。
随着行刑日期临近,死囚愈加与世隔绝。一旦行刑日期宣布,或者行刑日到来,死囚会被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称作“死亡监室”或者“沉默监室”。世界崩毁消失,只剩下这个小房间。其比死牢更加隔绝,这次换监表明死亡之迫近,新的场所强化了这种感受。“死亡监室”通常临近行刑室,或者可以看到行刑室。人之为人,这时候已经无足轻重,换监和新的监室都表明,受刑者如今不过是死刑技术的一部分罢了。在死刑开始前的几个小时,这套技术就将人接管过去。死囚换上监狱认为妥当的衣服,被剃去毛发——如果是电刑,整个头部以及一部分小腿肚要被剃光。一对电极将分别贴在头部和小腿肚上的皮肤光滑处。死囚穿上特制的裤子,有时还要配上肛塞,以确保最后时刻不会失禁出丑。这时候他已经失去了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权。他被堵塞起来,并做了半防腐处理。最后,蒙上头罩。死囚失去了身份,面目隐去,成为电的良导体。如同酷刑受害者一样,在无限缓慢的步骤中,他被剥夺了社区归属和身份,从人变成物体。
死牢环境中的每个要素,都以审美方式表达信息,包括其中所见所触,人们的反应,对死囚的客体化,以及我们自己与之疏远的距离。甚至颜色也占有一席之地。为何全美各地这么多行刑室(通常包括毒气室和电椅室,有时还包括死亡监室)被涂成一种令人生厌的暗绿色?从生物学上看,绿色会带来一种消极。艾略特曾写及“地狱的冰冷绿光”,这个意象后来影响深远,包括弗朗西斯·培根的画,维尔弗莱德·欧文的诗歌,以及本杰明·布里顿据之创作的战争安魂曲:
在战场上,相当友善地走向死亡……
我们嗅到死亡的气息,那样浓厚而青绿。
这种“绿色小房间”、“冰冷幽暗的绿色毒气室”的阴影,或许正是令人反胃的颜色。抑或者,这种颜色反复出现在死刑中,令人联想起来更加恶心。不论背后的机理多么复杂,这种颜色的影响令人深感不安。这不是树木或海洋之绿,而是人类工业制造的绿色。局外人目视这人造的绿色,疏离感汹涌而至,否弃了人的自然本性、安适以及愤怒。在不安的绿色中,受判之人终于丧命:在有机玻璃外人们的注视中,孤独死去。
回复关键词
获取相关文章
许 | 司改 | 2016 | 鹦鹉 | 雄安 | 检察 | 烟花 | 大案 | 司法 |
宪法 | 伍雷 | 死刑 | 机场 | 枪
丨
上访
丨
无辜
丨
冤案
丨
申冤
丨
刑法
丨
刑讯
丨
律师
丨
人权
丨
旁听
丨
日本
丨
咨询
丨
阅读
丨
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