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网
财经网微信,用财经思维勾搭一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钱币圈  ·  今天最后一天兑换!旦角京剧纪念币!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ABC品牌创始人鞠躬致歉丨大公司动态 ·  4 天前  
华尔街见闻  ·  五年桂冠 华为蝉联折叠屏市场份额第一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网

“你是你”、“你妈是你妈”,面对奇葩证明,警察叔叔终于怒了……

财经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04 20:37

正文


又见奇葩证明,警察叔叔这次真的不开心了……


据媒体报道:6月1日,云南省宣威市凤凰街道辖区居民陈某云持有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证件到宣威市农村信用社办理银行业务,银行工作人员要求他到户籍地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


不过,银行最后等来的并不是其所要求的户籍证明,而是一份冷冰冰的“不予出具告知书”。


不予出具证明告知书 图片来源:云南网


虽然户籍证明在诸多奇葩证明之中算不上多么严重,但警察叔叔这次却忍不了了,不仅出具了告知书,还在文件背后留下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警告:


文字中称:请该银行严格按照多部门联合下发的规定办理群众的有关事务,不要让其再往返。否则,该派出所会按规定将此情况上报银行的上级主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以及新闻媒体。


叔叔的霸气回应获得了一票网友的好评,大家纷纷说道:警察叔叔怼得好!


奇葩证明大盘点,搞笑中透露心酸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热衷于让群众到派出所开具证明,来规避自己的风险和责任。


细数近年来我国各地冒出的这些“奇葩证明”,委实让人哭笑不得,小编总结了几类最有代表性的奇葩证明,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最著名的“证明”:我妈是我妈


吴女士家今年初来了一位租客,按照规定,租客需要去派出所更换居住证。在西乡塘区边阳派出所办理时,由于房产证的名字是吴女士已故母亲的名字,办证人员要求出具一张“母女关系证明”。



令吴女士气愤的是,一个星期前她排了两次队来咨询,办证人员都告诉她不需要开具这种“我妈是我妈”的证明。


办证人员前后不一的要求,让吴女士和租客又先后跑了多次五里亭派出所及边阳派出所,花一个半月才办好新的居住证。


最无奈的“证明”:我是我


原籍河南驻马店的陶先生2001年在北京结婚时,户籍还在驻马店,当时结婚证上的身份证号还是15位,尾号是251。2004年,身份证号升为18位,在陶先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的身份证尾号被改成了2611。2006年,陶先生要将户口迁至北京,身份证号码的不同使他难以证明“我是我”。为此,他整整在北京和驻马店之间跑了7趟,直到找到从前的邻居开出证明:“我是在这出生、长大的。”这才艰难证明了自己的身份。


2015年,陶先生再次遭遇证明“我是我”的难题。陶先生的儿子办护照时必须要有监护人的身份证明,可陶先生对比身份证和儿子的出生证明,发现身份证尾号仍不一致。大费周折之后陶先生的儿子这才顺利拿到护照和签证。


最心酸的“证明”:我妈已被火化


浙江省诸暨市市民何先生的母亲2010年突发脑溢血去世,为了将老人未能领取养老金取回,何先生来到社保窗口咨询。但此时,工作人员表示,要出示其母亲的“火化收据证明”才能拿回保险金。


让何先生为难的是,由于母亲去世突然,后事操办匆忙,亲人们都不记得“火化收据证明”放在哪里了。4年间,何先生陆续去了殡仪馆8次,民政局和镇政府也去了多次,直到媒体介入后,当地镇政府才于2015年5月13日打电话给他,告诉他只要凭派出所开具的死亡证明就可办理业务。


最无语的“证明”:我是正常人


家住西安市长安区的张先生23岁时曾到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做过一次咨询,医生经检查,为他开了一些短期服用的药物。此后,张先生一直在一家学校担任任课老师,还担任过班主任,至今已30年。


2015年,张先生和妻子到长安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办理协议离婚手续,工作人员分别对双方进行约谈,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说,像张先生这种情况,必须有县级以上专科医院出具的“正常人”相关证明才能办理协议离婚,否则无法办理。



张先生又回到30年前咨询过的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做完所有必要的精神状况评估检测后,终于拿到检测报告和“正常人证明”,并依据“证明”办理了协议离婚。


总理曾点名批评却仍然状况百出


这类奇葩证明着实让人啼笑皆非,但尽管受到各方的职责与批评,状况却依然存在。


总理点名批评


在2015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时,李克强总理一连讲了三个故事:


一位基层优秀工作者参与评选全国劳模,报送材料需要盖八个章,最后省领导特批才解决;


一位台商说,在大陆营商最大的困难,不是优惠政策不够,而是知识产权得不到足够保护。


一个公民要出国旅游,有关部门要求他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


李克强费解地发问: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老百姓办个事儿咋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




总理的指责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不久后,一份重量级的文件便出台了……


相关文件跟进


2016年8月,12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


意见中指出,对于身份证、护照、户口簿等能够证明的14类事项,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予认可,派出所不再出具证明。对于群众有特殊需求的,派出所就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缩短办理时限。


除此以外,意见中还规定:有关单位要求群众开具证明或者提供证明材料,要遵循于法有据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凡是公民凭法定身份证件能够证明的事项,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证明。


证明无法“一拒了之”


看起来,以上文件像是公安机关在证明问题上清理门户,但这种清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却未必是一件更方便的事。


原因就是:公安机关拒绝开具证明,但相关机构并没有停止索要证明……文件出台后,继续被要求开证明的公众,搞清楚找哪个部门开证明,将成为一门不小的学问,为开证明在各个部门之间来回折腾,也可能成为一种常态,老百姓办事可能会更困难。


求助无门的老百姓最终还是找上了公安机关,因此,警察怒怼奇葩证明的新闻也就此出现了……


中国特色的证明为何屡禁不绝


如此奇葩的证明,究其根源是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那么,这类事件为何如此顽强、屡禁不绝呢?


奇葩证明的中国特色


证件或证明在中国的历史,是极为悠久的。在1949年新政权之后,对于民众的管理,更加精密化,每一个人都被限定在有限的生活范围内,在这城乡二元割裂之下,管理部分,城市是单位、大院,农村则是公社、生产大队。出门走亲戚,也得开被俗称为路条的介绍信,结婚要单位同意并开具证明。农村人进入城市,被视为“盲流”。城里人则更多地是被粮票、油票这些类似流通货币的证明限制住。


这些证明是出于社会管理的方便,让社会尽量处于一种静态的局面,每个人各安其职各守其土。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摆脱了土地与单位的束缚,迁徙和流动的约束逐渐减少,社会人口的迁移逐渐增多。



这种情况下,以上逻辑导致的管理体系已经完全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了,于是,户籍、档案、暂住证等等这些传统管理产物,都成为了每一个公民甩不掉的沉重负担,并成为各类奇葩证明得以存在的借口。


管制思维


眼下一些职能部门、一些办事人员对各类证明的依赖依然存在,还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管制思维使然。管制思维下,权力的设计和运行往往轻服务重管理,由此产生出了一些对待百姓不信任、不欢迎、不友好的表现,甚至非常僵化。


管制思维与现代政治文明格格不入。它造成的不仅是老百姓时间和精力的耗费,更是整个行政体系运行效率的低下,以及民众信任感、认同感的降低。


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


除此之外,奇葩证明的存在也是由于行政管理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迟迟不能打破、跨部门信息无法共享,造成了“信息孤岛”。


信息核实难度高,只能通过反复证明、反复核实消除壁垒带来的不确定性——而这也是屡屡出现“奇葩证明”的原因之一。


信任感的缺失


“信任感”与“责任心”缺失当属“奇葩证明”生存发展的背景土壤。“责任心”缺失固然意指政府部门不愿担责,“信任感”缺失则指向包括政府及民众在内的社会全体。


由于现今社会诚信体系和行政管理水平不高,为了挡住一些造假和便于管理,政府部门不断提高门槛,而提高门槛的办法就是出具各种官方的证明。

 

结语:


要想从根上解决奇葩证明的一问题,首先政府各部门要齐心协力,清理出哪些证明不需要老百姓再提供了;其次还是要实现治理模式的转变,以服务人民的心态来规范各处的工作;最后,在不久之后的将来,证明的问题或许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等信息化的手段来开具让民政、公安、卫生、教育、工商及税务等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



财经网(ID:caijingwangwx)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南方都市报、中国警察网、新民晚报、城市化杂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