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亚
原来你是如此“傲娇”
三亚河变清鹭鸟回归
昔日“秃山”披绿衣
碧海银滩再添“绿色长城”
……
自三亚“生态修复 城市修补”开展以来
城市形象提升的一点一滴,看得见,摸得着
城市,这座“庞然大物”
逐渐变得美丽,也逐渐与人更亲近
本报新媒体独家推出“三亚双修”微策划
《告诉全世界,我在三亚有多幸福》
点击下图开始欣赏
▼
2015年以来,三亚市按照国家住建部的要求,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举全市之力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双修”工作,整治城市发展乱象,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实现从“乱”到“治”的重大转变。
如今,三亚“双修”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人们不禁感慨:原来城市也可以鸟语花香,也可以闲庭信步,还可以环保低碳……
来,今天就让南瓜妹带你走进三亚画卷……
陈文武(丹州小区居民)
“ 听说建成后将达到50年一遇的排洪泄洪标准,我们心里便一直盼着下场大雨,检验一下项目建设成果。”在丹州小区住了16年的三亚居民陈文武,最担心的日子是下雨天。因为只要雨稍微大一点,丹州小区居民的生活就会“泡”在水里。逢雨必涝的困境,今天将被改写。
为根治内涝顽疾,三亚升级凤凰路、迎宾路的地下雨水管网,让道路变成了一块会吸水的“海绵”。与此同时,三亚最大的“海绵体”公园——东岸湿地公园正式开建,作为公园“主动脉”的排洪沟同步开挖,让丹州小区的1000多户居民充满期待。“听说建成后将达到50年一遇的排洪泄洪标准,我们心里便一直盼着下场大雨,检验一下项目建设成果。”
吕秀妹(棚户区居民)
“我的态度之所以转变,首先是我通过观察棚改工作人员认真工作的面貌,让我对这次棚改的信心比以前充足了。”吕秀妹今年60岁,2015年,吕秀妹十几年来辛辛苦苦和老公建起的房子终于完成装修,正等着要给孩子结婚用,没想到孩子的对象没等来,却等来了棚改工作人员。
如今,看到干净整洁的马路和充满活力的公园,游人络绎不绝,从反对棚改甚至打棚改工作人员耳光,到支持棚改积极做亲朋好友工作,吕秀妹感慨自己对棚改的选择不后悔。
傍晚时分,吕秀妹晚饭后来到东岸湿地公园散步。看着郁郁葱葱的新公园,回想改造前这里的样子,吕秀妹感慨万千。“过去的‘脏乱差’已经告别,我们要迎接未来的新生活!”
唐慧琳(五年级学生)
“那时候,这里有时扔着垃圾,有时有很多积水,虽然是一块空地,遇到暴雨还会泥泞不堪。如今变身“雨水花园”,成了我和小伙伴们新的活动乐园。”
唐慧琳是三亚市第十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学生,自从来这里上学后,唐慧琳和小伙伴们一直都为下课后到哪里玩苦恼。去年,随着三亚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第十小学校园内一块荒地作为“海绵校园”试点项目建设,不仅解决了学校绿化用水问题,还为唐慧琳和她的小伙伴们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乐园。
“现在,这么多花草树木形成一个‘雨水花园’,我们不仅可以休闲娱乐,还可以学习自然知识,而且还能把雨水循环利用,真是一举多得。”四年级学生董必莹也开心地说。
黄世娥(三亚市民)
“立体停车楼不仅解决停车难问题,还能让爱车免受暴晒,是一件惠民工程。”
“以前每次去政府二办办事,我宁愿打的也不开车。”但最近市民黄世娥发现,高7层的市政二办停车楼即将启用,这对于常常出门办事的她来说,方便得不是一点点。“以后无论是到政府二办上班、办事的市民,还是附近商家的顾客,再也不用为停车发愁了。”她高兴地说:“立体停车楼不仅解决停车难问题,还能让爱车免受暴晒,是一件惠民工程。”
这栋新建的立体停车楼共7层(其中首层架空),设置车位数440个(机动车388个、非机动车52个)。停车楼充分利用立体空间,保留一楼树木,楼顶可以设市民活动场所。
最后,南瓜妹还给您奉上了视频盛宴
一起来看三亚如何华丽“城变”
▼
来源:南国都市报
记者:孙学新、党朝峰、利声富、李梦瑶/文;李小岗、刘孙谋/图;陆亿华、林晨音、李天文/H5制作;李小岗/视频制作
编辑:王北
傲娇的三亚,它会用它的独特魅力感染你!
让你爱上这座城市……
点ZAN,祝愿我们美丽的三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