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老城区(图片源自网络)
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不断有新面貌的建筑落成,老社区开始显得老化和突兀。
时间从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身上跨过去,而留下和记住所有记忆和痕迹的,正是这些城市老街区的建筑。
1985年的老广州 (图片源自网络)
它们开始在城市迭代中,难以满足快速的变化需求。为了留住历史,文化,韵味和乐趣,与此同时又能与将现代元素与它们完美融合,
「城市旧改」
这个动作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开始被重视起来。
从政府老社区旧改项目,到民间高手爆改,旧改让城市开始变得更有温度。
艺象“山城”(原印染厂生活区)
“化工厂出现后,大榕树也都没了,感觉下午六点钟的夕阳都再无诗意了。”我们来到广州龙凤街社区,坐在石板上的“老广州大妈”一边抽着烟,一边跟我们闲聊起来。
龙凤街有祠堂,有民居,有桥,有井……还有很多散落在龙凤街头街尾的文物及历史建筑。
其中最有名的是大约建于1920年间的
「冯家大院」
,大街全长108米,大街的一边均是冯家大院的建筑。
大院内原貌曾有前、中、后三处花园,还有荷塘、亭台、楼阁等,现存的有前花园和中花园,但园内很多旧物已面目全非。
走进龙凤街,你会发现,座落在这的古老建筑都有厚重生命,每个古屋都或多或少带着神奇的故事和传说,这一带堪称当时的“凤巢”。
“以前这边可热闹了,现在都是像我们这种老人家住着,年轻人都不愿住这,都是过来这块上班的。”老人家带着戏谑的的口吻说,把烟头掐灭了之后,示意我们坐过去他们身边。
我的心情五味杂陈,
城市发展需要新血液新建筑,但往往城市的魅力却蕴含在被忽略了的旧街区中。
旧城虽然承载了历史和记忆,并不代表它们就是一个静止的历史断面,它们是有生命的,也需要迭代更新,需要“巧手匠人”去做一些改造。
否则,凤巢就会变成“鸡窝”。
龙凤街区旧改案例
「积优联合办公空间」
“老城区空间有限,无论大拆或是重建都不现实,听说街道办开始准备借助社会资源,就着我们龙凤街这块区域做旧改,挺开心的,但就是希望该改的改,该保留的要给我们保留。”老人家说,带着既期待又担忧的
眼神
。
确实,如果一昧地追求更新换貌,跟现代接轨,就会失去街区原本的人文味道。
我认为,
老城旧改,不能忘了初心,一定要以人为本
,毕竟旧改不是面子工程,要在保留原有的历史前提下,让老街区融入现代的元素,从“软”和“硬”两方面入手,让城市更有人情味。
龙凤街区旧改案例
「我想静静咖啡馆」
倘若要把承载了厚重历史文化的广州龙凤街区比成一座博物馆,那
龙凤街区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住在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人就是历史和记忆的展品,在做改造时,我们理应尊重和考虑他们的生活习惯及方式。
城市旧改,只做提升,不做破坏。
在做老旧社区的更新和改造中,组织和分工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将联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等,一起来思考
「设计与城市的新探索」
。
如果你是对城市旧改项目有兴趣的设计师,无论资历,只要你想跟我们一起碰撞,向社会发出点声音,那请让我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