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年仅28岁、在深圳一家连锁酒店任销售经理的李同平,离开了这个世界。
三天前,他刚刚拿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三天后,李同平在开车途中猝死。几位与他相识的朋友认为,李同平的猝死可能跟工作性质有关。
(李同平生前照片)
猝死当天还在见客户
离世时车子还没熄火
12月14日,即事发当天的上午,李同平与朋友米先生一起去见了客户。当时米先生并未觉察出李同平有任何异常。
当天下午,李同平去找另一位朋友敖先生,其在沙井新桥汽配城做汽车装饰。敖先生回忆,当时李同平去旁边停车,
等了十多分钟,敖先生还没见他回来,然后他就听人说李同平不行了。
赶到时,敖先生看到李同平趴在方向盘上,车还没有熄火。
他第一时间叫了救护车,但救护车到达时李同平已无呼吸脉搏。
事发前李同平并无异常。宝安区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显示,李同平的死亡原因系排除机械性暴力死。在120急救出具的一份《深圳市院前死亡患者现场情况记录表》中,
勾选了“60岁以下猝死”一项。
凌晨一两点还在工作
朋友说他“平时很忙”
李同平的哥哥李赢平同样从事酒店销售工作,他认为弟弟猝死与工作性质有关,
“基本凌晨一两点钟还在工作”。
“他应该是劳累过度”
,朋友米先生说,自己和李同平玩得比较好,“他平时比较忙,电话又多,做事也是尽心尽力地去做。”
12月12日,李同平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新闻,新闻讲述了一位成都小伙经常熬夜加班突发脑溢血,
29岁的李同平发了三个吃惊的表情。
此前,他还发过一个关于销售的段子:
一个销售,两片嘴唇,三餐不定,只为四季有单,拼得五脏俱损,六神无主,仍然七点起床,八点出发,晚上十点未返,不知辛苦。
他的朋友圈中
经常抱怨工作辛苦
(李同平生前的微信朋友圈)
“吃饭要快速回复,走路要快速回复,开车停下来要快速回复,睡觉醒来要快速回复,还要不停解答客户各种疑问”
,李同平曾如此形容做酒店这个行业是“24小时候命”。
(李同平生前的微信朋友圈感慨)
3天前刚贷款提了新车
发微信称“终于娶回家了”
11月份,李同平在东莞一家公司订购了一辆车,总价12万多,首付3万多,剩下的分36期偿还。
12月11日,李同平、李赢平兄弟俩去东莞提车。提车的那天,李同平很高兴,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其中有他和新车的合影。
(生前刚刚提到了新车)
李同平供职的八方连锁酒店深圳区经理赵先生称,
李同平的工作时间是9点到18点,“小伙子不错,性格挺好。工作主要是拉客户,不是体力活。”
在接受采访中,哥哥李赢平介绍,弟弟2015年4月份入职,但是社保目前只交了5个月。社保信息显示,李同平的缴费工资为2030元。
赵经理证实,李同平确为2015年4月入职,2015年曾经签订一份1年的劳动合同,2016年签订了一份2年的劳动合同,
“至于(社保)养老部分的购买期限问题,是因人事岗位变动也蛮大,属于我们的工作也有疏忽的成份”。
事发后,李同平家属曾向酒店方提出130万元的赔偿要求,但遭到拒绝。目前,酒店方面已向深圳人社局递交员工工伤认定申请表。
(李同平生前的朋友圈)
年轻人猝死
真的是报道太多了
以下这些事例,是不是看起来很熟悉?
2016年12月7日
一名年仅24岁的工程师猝死!他不抽烟不喝酒,时常加班……
2016年10月7日
广州27岁程序员
被发现在猝死出租屋内,独居无女友……
2016年10月5日
44岁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
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
2016年7月18日
年仅24岁的淘宝女店主连续通宵熬夜后,在睡梦中去世
2015年12月13日
腾讯游戏部门组长李俊明
陪妻子散步时突然晕倒去世
2015年3月24日
深圳36岁IT男张斌
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当日凌晨1点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
关于猝死,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是:
突然发生的,未能预料到的死亡,从发生不适到死亡,间隔不足6小时。猝死最大问题并不是疾病有多么难治,而是这些疾病以突袭的方式出现,让人措手不及。
其实,能够进入新闻的猝死,不过是众多猝死事例中的冰山一角。在每一个快节奏的城市中,加班、过劳的例子都并不鲜见。去年,智联招聘曾发布《白领8小时生存质量调研报告》,
调查显示:
沈阳白领每周平均加班5.5小时。其中24.3%的白领平均每周需要加班1至3小时;平均每周加班时间在3至5小时的白领比例为12.2%;加班时间为5至10小时的白领占12.8%;11%的白领表示平均每周加班时间在20小时以上。
数据显示,沈阳白领每天平均仅运动15分钟,一半白领甚至表示,根本没有时间运动。
还有网友列出了容易猝死的十大高危职业:
广告设计师、医生、网店店主、IT工程师、媒体人、警察、三班倒的工厂工人、学生、部分演员及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