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洋参考
陪你发现全球精致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社  ·  这里的烤鱼,为何能让郭沫若称赞? ·  昨天  
中国新闻社  ·  这里的烤鱼,为何能让郭沫若称赞? ·  昨天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热!辣!滚!烫!春节假期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 ... ·  昨天  
第1眼新闻  ·  启动黄色预警!洪崖洞景区发布最新公告 ·  4 天前  
第1眼新闻  ·  启动黄色预警!洪崖洞景区发布最新公告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西洋参考

雾霾来袭,你还需要警惕“雾霾抑郁症”

西洋参考  · 公众号  · 旅游  · 2017-12-28 12:32

正文


西洋君说:

2017年入冬后北京只出现了4天重度污染,今天雾霾再度来袭,并持续加重。


重雾霾来袭,除了压抑、愤怒和无力,你还需要警惕“雾霾抑郁症”。

“雾霾抑郁症”,并不是说在雾霾中的大多数人真的得了心理疾病,而是产生了抑郁情绪。

需要提醒的是,“雾霾抑郁症”若是反复发生,长期压抑之下,最终患上医学意义上的抑郁症风险会飙升。


中国一个大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大约有17.5%的中国人,可能被诊断为有某一种心理疾病。当遇到重雾霾天气,这些人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 也就是说, 在北京,将近400万人有成为“雾霾病人”的高风险。


2016年 北京第一高楼看雾霾来袭 / 图片来源于京华时报


雾霾袭击城市有种拍大片的既视感


北京奥运园区一年天气变化情况(雾霾天气居多)

关于作者

陈禹霏 前媒体人,心理咨询师。


重雾霾天里,简直无处可逃。关闭门窗,五台净化器全速运行,雾霾少了,但也有被飙升的二氧化碳闷坏的风险。

冬季重雾霾形成一个荒诞的局面: 开窗毒死你,关窗闷死你……

西洋君还关注:空气污染对心理会有影响吗?相比起空气质量对生理健康(呼吸系统、心脏)的影响,空气污染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迟来了近三十年,但研究结果还出来了:

“在过去的十年中,研究者发现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儿童的认知能力会受损,而成年人的认知能力会下降。空气质量还可能会影响抑郁。”

——APA(美国心理协会)2012年7月刊

这个综合的结论,囊括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发现。例如位于高纬度地区的瑞典,他们实施的全民登记政策,让研究者Anna Oudin方便地找到了空气污染与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类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随着空气中二氧化碳、PM10和PM2.5 的含量增加,精神类药物用量也在明显增加。这些药物的疗效,涵盖了很大范围,从睡眠障碍、镇静类药物到抗精神病药物。


一项最新国际研究项目成果显示,全球每年有550万人因为空气污染而罹患各类疾病死亡;中国和印度则是因空气污染而导致非正常死亡的“重灾区”。——图片来源于FT中文网 / 内容来源于BBC中文网


人人都需要呼吸,重雾霾笼罩的城市,从生理到心理让人全面窒息。

悲哀的是,你能逃到哪里?!



1

雾霾对心理的影响

很大程度上来自焦虑感和恐惧感


很多人说,重 雾霾的这几天,感觉非常压抑,有种窒息感,愤怒又无能为力。

这些反应,如今有了一个名词叫 “雾霾抑郁症”,并不是在雾霾中的大多数人真的得了心理疾病,而是产生了抑郁情绪。雾霾一来就低迷,雾霾一走也随之松了口气,不会长期(两到三周)停留在抑郁情绪中。

不过,越来越让人感到焦虑和恐惧的一个事实是,雾霾真的可能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以16年冬天为例,京津冀地区频发雾霾,让 很多人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空气质量报告。生活里有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事件存在,长期或者有规律的出现,就成为了一个压力源。

雾霾频繁出现,年年如此,压力源的影响也会弥散,这比突发事件更容易对心理健康造成损害。在长期的压力中,我们会出现一些自己无法捉摸的情况, 比如总是会感觉很疲倦,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者无缘无故的易怒。

对雾霾的存在感到压力,压力又反过来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这样的恶性循环,是身在雾霾中,需要让自己留意的。

雾霾这样的公共事件,和个人生活里的压力源还有一点区别,会让人感到非常无力。对个人来说,能应对雾霾的方式无非三种:戴口罩,装空气净化器,或者搬到空气质量较好的地方。

无论哪一种,驱动我们去做这件事,仍然是焦虑和恐惧,从这个角度来说,雾霾确确实实地影响了所有人, 解决雾霾这样的公共事件,也并不仅仅是依靠个人的心理自我调节,公共事件更需要政策调节。

例如,在地震突发后,人们最需要的不是直接的心理疏导,而是食物、水等基本保障先期迅速进入,有了这些,就是心理创伤平复的保障。


“照片下的北京”



2

空气质量红色警报后

大量抑郁症患者抱怨自己症状加剧


美国波士顿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研究发现,空气里的黑碳(和尾气排放有很大关系)含量越高,孩子们的言语智力(例如分析、推理)、非言语智力(例如利用视觉信息解决问题)和记忆力测试表现越低。

空气中的小颗粒污染物(PM2.5),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它们会引起脑部的炎症,从而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也就是说,雾霾不仅会“上脑”,还会“走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找到空气污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人类的好朋友小白鼠登场了。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Randy Nelson教授让小白鼠像上班一样吸霾,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时。10个月之后,这些小白鼠在走迷宫时的时间明显变长了,还出现了类似抑郁的反应。比如,以前喜爱的糖水,现在兴趣平平;虽然面临溺水,也动力平平,比以往更容易放弃游泳。

虽然有这些行为表现做铺垫,当Nelson解剖开这些小白鼠的大脑时,还是震惊了。他发现,甚至大脑结构已经发生了生理上的变化,在海马体区域的树突神经元变少,因此,记忆力会出现下降。

当然,这些研究都是相关性研究,不能绝对说,雾霾和空气污染导致了心理和精神疾病。


在临床上的观察也证实了这种相关性。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王健在接受《中国日报》的采访时说, 在北京亮起空气质量红色警报后,大量患有抑郁症和神经症的病人来到医院,抱怨自己的症状加剧了。

对患有抑郁症的人来说,症状加剧意味着情绪低落、焦虑、暴躁、紧张、多疑、消极;而对神经症患者(例如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症状加剧则意味着,内心体验到的痛苦加剧,妨碍了正常的心理功能或者社会功能。



3

面对雾霾,难道我们只能期待政策的垂怜?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钟杰,曾经在文章中提到,在中国一个大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大约有17.5%的中国人,可能被诊断为有某一种心理疾病。当遇到雾霾天气,这些人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

(今日北京空气质量图)


第一类反应是焦虑,例如有焦虑症的人,总会担心生活中某些平常的事情,会有严重的后果,遇到雾霾,也就会有更多的担心和困扰。

第二类反应是忧郁,雾霾加剧了忧郁情绪,更加的低迷。

第三类反应是愤怒,例如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在雾霾天气会异常愤怒,把自己内心的痛苦愤怒地归结于外因。

目前看来, 雾霾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那些从前就患有心理和精神疾病的人群。有一种解释是,雾霾会遮蔽日光,天空阴霾,接受到的日照减少,心情也受到影响。这被归结于季节性情感障碍(SAD)。

如果雾霾是一个诱因,对大部分心理健康的人,又会有什么影响?

雾霾对正常人心理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来自焦虑感和恐惧感。对身体健康很在意的人,愈发注意身体的一些信号,咳嗽、鼻炎、眼睛发疼发痒,放在平时不太在意,和雾霾联系在一起,内心的阴影面积成倍剧增,把这些信号和恶疾对上号。

雾霾段子


家长会担心孩子的健康,因为雾霾,孩子无法外出活动,呼吸道健康受到直接的袭击,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家长一旦开始焦虑,整个家庭的幸福感都会受到影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