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事。
7月7日到9日,LOFTER和奥妙联手举办的
#她说女性肖像展#
在
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B3层
展出,免费观展,欢迎来看,到时候也会展出我的照片和声音。记得带上耳机唷,现场可以听到我的个人故事。
同时,
7月8日下午2点到3点
,我也会在现场,聊聊
“
女性逆向成长故事
”
。
到时候微博也会有直播。
至今我都没有想明白,网易LOFTER是如何独具慧眼……找我聊这个话题。
我心目中的,女性逆向成长典范,是杨千嬅。
喜欢她很多年,但一直也没有查过她的资料,刚一百度百科,发现杨千嬅是74年出生的。
原来她43岁了。几乎跟我爸妈是一代人。
不是感觉不到她的年纪,《春娇救志明》里,能明显感觉到她面部肌肉被时间微妙地改写。张志明要带她跟朋友吃饭,他建议她稍稍化个妆,春娇僵在原地,因为她那时候已经化好妆了。这样的桥段只有她来演才有说服力,换作正当红的活色生香大美人迪丽热巴,大概观众都不信服。
即便在她很年轻的时候,恐怕也没人觉得她是大美人。
我小时候看八卦周刊,你知道香港的杂志总是刻薄,里面提到过一句,杨千嬅在参与某活动时挖鼻屎抢镜。
真的是很多很多年前看到的了。可是印象深刻。作为一个不漂亮的歌手和演员,在娱乐圈就是这样被揶揄的。
娱乐圈精准地把女明星分成“美人”和“丑角”两类,李嘉欣和关之琳们在电影里不费吹灰之力地颠倒众生,而杨千嬅,小s,吴君如们……要出各种丑,才能换来冒头的机会。
我看小s的新节目《姐姐好饿》,她还在跟杨幂表演争风吃醋。我看她努力“计较”的样子,都觉得累。
她真的还那么在意这个吗?早年在《康熙来了》里不断cue林志玲可能还有一点女人的攀比心,现在,39岁的她,经历过那么多事情——家暴传闻,替丈夫的“胖达人”道歉,不断被质疑“追生儿子”,一次次替老公遮盖香艳绯闻,经历过那么多之后,她真的还那么在意她跟杨幂谁美吗?
她可是会在生日当天哭着发醉酒素颜视频的人哎。
世界当然不公平。
关之琳很明确地说过,太累的片子她不拍,她不介意当花瓶。
当然现在很多女演员反复洗刷她们身上的“美艳”属性,她们自称老公,强调自己的“女汉子
”
人格,为了降低女观众的警惕心表演
“
爱吃
”
,表演
“
毒舌
”
,但你我都心知肚明,她们真正的身份是
“
大美人。
”
杨千嬅的独特之处在于,她真的没有哪方面特别好。
没那么好看,唱功也没那么强,她在拉阔93演唱会上,好几次哭到泣不成声,要靠观众的大合唱撑过去,不像容祖儿,容祖儿是哭得一塌糊涂还是唱得平稳的类型,她不是。资质平平,早先还跟郑秀文撞了路线,谁也没看好她,但偏偏这个人,做了粤语歌最后的黄金时代的天后。
所以才会有她的那句名言,
“
我乜都冇,净系心口得个勇字
”
(我什么都没有,只得胸口一个勇字)。
小少女听她的歌恐怕很难有代入感,太苦了。十来岁的时候,谁都觉得,
“
变天后变新娘,不是太难办的理想
”
。
要到工作了,大陆和香港的工作生态格局变得无限接近,才会被杨千嬅的歌击中。
她唱过跟最爱告别的隐痛——
“
即使将他封最爱亦不要恨,一般都得不到正如亦舒说,做到生子结婚,终须都与较平凡那位至会衬。
”
也唱过都会女子不得已的清醒——
“
想继续装傻却又无力受折磨,心里羡慕有些人,盲目到不计后果。
”
唱过明明劳心劳力却要装作不经意的暗恋——
“
我怎么得到,也会怎么失去,与你淡似水,便千杯不醉,明明为你挂虑,扮成也爱谁,放下我的敏锐。
”
我很喜欢她的一首冷门歌曲,叫《一个人的童话》,黄伟文逐字逐句击碎了传统的美满童话——
“
苦恋不一定是浪漫不必欺骗人,孤单不一定是寂寞挂少一个人,花一生追逐动地惊天真的太苦心,从没王子爱惜都要做人。
”
微博上我有个私藏的很喜欢的博主,叫逃亡者的恰恰,她说过一段话我记得很深——“为什么讨厌巨婴?废话,巨婴这么好的事情当然最好留着自己来。人类的原始冲动是,一哭就有奶吃。而人生,逼娼为良。”
谁一开始也没想活成励志女性的标杆,ayawawa的言论之所以会有一批忠实拥趸,是因为人都想用技巧、用真傻白甜或者假天真来获得世界的垂怜,希望命运高抬贵手,说好啦,那些苦是给凡人受的,你不用,你降生在终点。
后来一不小心看到了很多事情。
我见过家境优渥在大公司里三天两头迟到混日子的实习生,突然间被喊过去调查,说“你爸爸出了点事,我们想找你问问情况”,姑娘脸色变得刷白,从那天起开始长久地发呆。
也见过每个月就是专心致志刷老公副卡的美人,一夕之间被扫地出门。见过她失神落魄地讲,这些年一切生存技能都无限度退化,而换来的,只有一堆要送去二手店贱卖的包。
如果你关注我挺长一阵子的话,你大概会发现我的转变——两三年前我可能对讨论“女生为什么要买包”、“买包是虚荣吗还是对自己的奖励”、“买A货可耻吗”、“挤地铁的人买名牌包有意义吗”这些问题还有兴趣,现在我真的不大在意了。
事实上我已经半年多没有买包了,不是穷(此处存疑),就是想不起来。
如果不是工作需求,我对拍照、凹造型、捯饬两三个小时就为了一张照片这些事情,都不是很有兴趣。
买就买吧,多大点事啊。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可喜的转变——一方面替我省了钱,另一方面,说明我后来发现人间有很多,比买东西、比纠结“旁人眼里的我到底是不是足够从容有底气”更好玩的事情。
我现在一直鼓励大家要做喜欢的工作,因为……一旦你投入其中的时候,你就不会再在意很多问题,什么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啦,什么年龄对女孩子的限制啦,什么催婚压力啊,真的你说刚结婚的宋慧乔,她会在意这些吗?
在 LOFTER和奥妙联手举办的 #她说女性肖像展# 上,有一个质地我很喜欢的故事,也分享她的自述给你们——
☽
我叫樊锦诗,是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我出生于上海,大学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系。1962年我第一次来大漠之边的敦煌莫高窟实习,洞窟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宝将我牢牢吸引。
毕业第二年,我毫不犹豫地来到敦煌研究院工作。大漠的生活异常艰苦,毕业一年后,来探望我的恋人发现我变了,变土了,变成敦煌的人了,变得不像上海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