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邓攀
“人的变化这样无常,我们应该把周围的朋友记录下来。”
/
文|
《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艳艳
编辑 |
王芳洁
这是一张宽幅人物合影,从右至左,依次是易小迪、冯仑、王功权、王启富和刘军。第六人是潘石屹,他将自己全身置于一个窄镜子中,右手扶着相机,左手举起。
潘石屹想要表达的是,在这张照片里,他既是拍摄者,也是被拍者。这张照片的名字叫《万通六君子》。
“原来创业的时候,有两个人照的照片,有三个人照的照片,(但)没有一张六个人在一起的照片。这是上上个月把他们聚在一起拍的。”潘石屹说,至于具体是哪一天拍的,他记不大清了。他向身边的同事确认了一下,照片拍摄于2018年2月6日。
今年年初,潘石屹想给大家拍张合影,他给大家发了微信,都响应了。几年前,王功权从监狱出来后,他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名叫“万通六兄弟”。事实上,虽然这张照片最终呈现了六个人“同框”的情景,但冯仑却是后期被“P”到画面中的。因为当天冯仑要赶飞机,所以上午提前两小时到,先拍了一张单人照。
照片出来后,其他五个人觉得好,潘石屹也觉得好。整张照片中,潘石屹的人像比例比其他人小,“他们看起来都很伟大,我很渺小。我都这样渺小了,他们肯定觉得好。”潘石屹说。
万通六君子。摄影:邓攀
二十几年前,冯、潘等六个年轻人齐聚海南,联手创办海南万通。自1995年,潘石屹出走万通成立SOHO中国开始,六人终散作满天星。最近几年,他们两三个月聚上一次,大部分时间在北京,有时也在杭州。
聚会也没什么主题,“就是瞎聊。”潘石屹说。无论前尘往事有多少坎坷曲折,这六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现在聊起来,“都海阔天空了。”
“人的变化这样无常,我们应该把周围的朋友记录下来。”这一年多,潘石屹有了这样的感受。 2017年1月16日,好友刘晓光突然离世,促使他决定拿起相机。
刘晓光身后,他的朋友们要为他出一本诗集,想找一些照片,但他家里和朋友手中都没什么合适的照片,最近二三十年的照片都不太好看,都是种树种草时随意拍的。最后只能选择了刘晓光年轻时当兵的照片。
当年10月,潘石屹开始用心于摄影,大概花了一半精力在这件事上头。到现在为止,他已经拍摄了300多位建设者、300多位企业家和社会名流,办了两次摄影展。他打算再坚持两三年,积累到两千张照片,之后再进行分类。
就是那时候,潘石屹曾为一位任姓朋友拍过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他穿着一件皮夹克,潘石屹记得当天,他其实当天穿着一件T恤过来的。
“拍人像得讲究一点啊。”潘石屹说,可这位朋友说他没衣服。那天刚好主持人姚长盛在旁边,穿了一件皮夹克。“我说要不就穿这个吧。但这个皮夹克特别小,他穿上后下面还露着肚子,我说就拍上面。所以拍摄出来还挺好看。我估计他从来没穿过皮夹克。”
照片上的朋友既熟悉又陌生,一头花白的短发,脑袋稍稍一低,还露出了笑意,那个严肃紧张的“任大炮”不见了。“他相信我,相信我会拍好。别人他不相信,意见特别多。这张拍完了以后,他觉得不错。”潘石屹说。
在潘石屹的第二次摄影展上,还有两张非个人作品。4月,他参加“2018年阿拉善SEE一亿棵梭梭春种活动”,与朋友一起去到阿拉善播种小米,被随行工作人员捕捉到一些照片,其中两张被安排在展览顺序的第二和第三位置。有一张是他和朋友一起开拖拉机,他给照片取了个名字《在希望的田野上》。
“现在讨论的就是公益,怎么销售任小米,怎么种梭梭树。他很投入。地产很少谈,没法谈。”潘石屹说,他们目前相聊最多的是诗歌、拍照、经济。
潘石屹拍过很多名人,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法国总统马克龙、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单人大幅肖像,被依次整齐悬挂在他的专属摄影棚里,在最显眼的入口处。这是一些仪式感很强的作品,单色背景,油画质地,每个人看起来都是他理所应当的样子。
潘石屹想给“被拍者”一次满意的拍摄,为此,他常常凌晨四点起床查资料,团队为其提前布光,商讨拍摄创意。最终的拍摄过程通常只需三四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