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航务周刊
本微信为中国大陆第一本航运类专业杂志和交通运输部指定公告媒体——《中国航务周刊》之官方微信。热点新闻、事件解读、观点碰撞,我们专注于中国货物运输及物流业的核心传播,全力为港航人士提供权威、及时、富有价值的专业资讯,搭建互动沟通的有效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新华·泛亚航运中国内贸集装箱运价指数周报(X ...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严惩“黄牛”!这个集装箱码头发布告客户书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达飞最新造船大单来了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这个港口,喜获联合国“身份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航务周刊

【新质生产力】上海港引航站:​凝“新”聚力向未来 安全引航谱新篇

中国航务周刊  · 公众号  · 航运  · 2025-01-22 17:57

正文

上海港引航站紧扣“安全与服务”的引航工作生命线,不断承优创新,擘画引航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上海港引航站是上海港专职引航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引航主权,负责对进出上海港的外国籍船舶实行强制引航,并接受远洋、近海航运公司的申请,提供引航服务。上海港引航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为雄厚和设施较为齐全的引航站。

近年来,全站每年引领船舶达6.7万艘次,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引航站。


作为我国第一大引航站,上海港引航站始终以“建设国际一流引航机构”为愿景,以“维护主权、保障安全、精心引领、服务港航”为宗旨,以“五个引航、五个引领”为工作总方针,以“安全和服务”为引航工作生命线。

近年来,在全球航运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背景下,伴随着上海港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引航船舶的艘次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全、船型越来越大,上海港引航站不断承优创新,积极进行数智化转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智能管理 蓄力赋能


近年来,上海港引航站持续强化科技赋能,以引领创新为目标,打造i-Pilot智慧引航体系,主动匹配港区建设、码头结构调整和邮轮经济发展,提升服务港航能级与科学管理水平,推动引航高质量持续发展。

据了解,i-Pilot智慧引航综合管理平台以港口引航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充分应用物联网、云计算、5G、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微服务技术+国产化平台”开发,以其集聚、融合的快速发展态势,打造全新的引航生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该平台重点构建引航服务生态、引航安全管控、引航职业评定、引航创效管理的4大应用领域,集船期申报、引航调派、引航计费、职业评定、安全体系、AIS监控、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办公、引航APP等为一体,进一步创新基于数据挖掘的专家辅助模型和时间矩阵的智能调度模型,破解智慧引航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信息孤岛、服务模式缺乏、智能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

此外,i-Pilot智慧引航综合管理平台利用线上办理加线下服务的业务模式,将调度过程中的内部流程单证电子化,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智慧监管要求,不仅仅能够满足引航站的管理业务,同时利用数据反映实际作业情况,还能够满足远程监管、智慧识别、自动预警的全新的业务形态。

一方面,i-Pilot智慧引航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提高上海港引航站的引航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引航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促进引航安全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发展来实现智慧引航;另一方面,运用网页、APP等线上服务介质,实现引航综合管理数字化平台化运营,建立“引航数据中心”,构建引航服务生态圈,提升引航生产安全,用技术驱动助推智慧引航。

同时,通过智慧引航数字化的建设之路,满足未来引航业务拓展后的数字赋能要求,为全方位的服务与管理融合提供崭新的信息化发展平台。

智能助航 筑牢保障

在国内,上海港引航站是最早使用PPU(Personal Pilot Units)的引航机构之一。PPU是一种便携式引航员助航设备,专为引航员在复杂的航海环境中提供导航辅助。

PPU通常与各种航海传感器连接,能够在电子海图上实时显示船位,并提供周边船舶的动态信息,如多船会遇点、船员运动趋势、CPA(接近危险区)和BCR(避让区)等,帮助引航员在狭窄水域、多船会遇、水深变化大、靠离泊位等复杂情况下安全地完成引航任务。PPU的配置对于引航接送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工具,能够保证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的接送安全,同时也保证了班轮的航期。

目前,上海港引航站使用的PPU是最新的版本,可以接收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信号,并有自己的定位系统,即使船舶失电,也能辅助引航,提供安全保障。

通过使用PPU,上海港引航站不断完善了调度系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计算引航员的工作量,不仅能够及时调整指派,还能根据装卸进度及时调整引航计划,有效助力港航发展。

引航智能助航设备

在助航方面,上海港引航站除了配备PPU,还使用引航智能助航系统。该系统能够为引航员提供实时的船位、航向、航速、转头角速度等航行参数,结合超速、偏航、到达转向点等各类报警设置,便于引航员始终掌控本船位置。

该系统的特色功能主要有4个部分:一是通过实时录音、轨迹上传、轨迹回放这几个功能结合,能够还原出逼真的现场态势;二是引航电子记录簿能够让引航员在接到引航任务后,提前知晓船舶的操纵数据,制定相应的引航计划;三是引航生产计划的接入,能够对船舶进行分组,快速辨识船舶作业类型;四是实时数据回传,虚拟登船等功能,能够远程指导引航员的现场操作,提高引航员应急反应的能力。

终端方面,上海港引航站2024年对其引航小艇智能导航终端进行了升级和完善,配备了“智能导航终端”和AIS接收设备,小艇驾驶员能够在雾中实时定位本船船位和他船的动态,突破目视局限,保障引航员的正常接送,为港口引航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船舶引航过程中,受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各种风险。其中,大雾天气能见度的不良会影响引航员和船舶驾驶员的视线,由于大雾天气导致的封航和限航可能使船舶严重压港,增加船舶引航安全风险。在此情况下,船员无法准确辨识周围船舶并迅速判断其动态,只能依赖雷达、电子海图等设备,急剧增加航行风险。

对此,上海港引航站的“引航小艇智能导航终端”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成了科技赋能引航的一个经典案例。

喷泵式引航交通艇

上海港引航站重视引航艇工作人员在特殊环境中操纵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培训规范。包括将立体空间平面化,分为东南西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并组织舵工了解各个方位的经纬度变化规律,将小艇蒙上幕布遮蔽视线模拟能见度不良,由驾驶台设置经纬度并喊航向,舵工则使用小艇上的简易罗经进行操作,更好检验舵工的方向感和空间感。此外,引航船还会增强和被引船舶的沟通,在雷达上实时监控引航小艇和被引船舶的动态,增加安全余量。

面对不利自然天气的挑战,上海港引航站团结拼搏、勇毅前行,秉持“安全与服务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理念,全力以赴做好引航工作,安全高效完成每一条船舶的引领任务,确保港口安全和航道畅通。

提质塑能 建强队伍


引航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更是港口航运链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工作特性是点多面广、流动分散,引航员往往需要单兵作战,不易集中,并且24小时待命,跟着潮水转, 被誉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

针对引航工作的特性,上海港引航站夯实人文引航基础,积极发挥技评委和劳模工作室作用,严把“入口、培训、升档晋级”三道关,全力打造精英引航队伍。

模拟器培训

为了提升引航员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上海港引航站创新了引航员培训模式。通过探索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显示(AR)和模拟器等技术,创建接近真实的海上航行环境,使引航员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操作训练,提高引航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引航员的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创新后的培训模式具备以下几点优势:能够与其他引航员一起跟随导师学习锻炼新的船舶操纵技能;在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接近真实的场景;模拟器可支持同时处理多个技术性问题;通过模拟器训练,引航员能够学会如何在不断变化的高压环境下处理多个情况。

上海港引航站这一创新举措能够使引航员在多场景模拟中进行沉浸式实战演练,以提高自身操纵技能与应急反应能力,且通过大数据实现对引航员操作的实时监控与精准评估,同步给予数据采集反馈,配合安全案例复盘培训,引航员对主机失控、舵机失灵、GPS信号丢失、全船失电、断链断缆、遭遇暴雨、大雾、大风等恶劣天气等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更加妥当,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得到质的增强。

引航员是引航机构的第一资源,上海港引航站在上海海事局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下,加快建强一支“政治过硬、技术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引航员队伍,更好地保障和巩固上海港国际枢纽港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港引航站同时也会通过对基础信息、绩效考核、事故违章、星级船舶、教育培训、奖惩情况及学术成就等数据模块对引航员的“动态档案”做实时更新,时刻掌握和关注引航员的个人情况,高效助力引航精英队伍建设。

敢于担当 逐绿前行 


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是未来港口建设和升级迭代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内各大港口对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探索与实践,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守护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实现港口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绿色港口专项培训

通过采取包括清洁燃料加注在内的各种绿色措施,减少包括噪声、光、水、碳等污染物的排放,来实现绿色港口的建设。然而,目前受欢迎的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船靠离被加注大船的难度极大,危险性极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港引航站敢于担当,为助力上海绿色港口建设,积极协助上海港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为靠离泊大型集装箱船提供LNG燃料加注作业,极大地保障了LNG加注船靠离大船的安全。

诸如:2024年9月,为积极响应提升港口作业安全与解决低碳环保行业需求,加强引航员队伍的技术水平,确保上海港在LNG加注业务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为港口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与保障,上海港引航站洋山分站组织4位资深高级引航员,赴船员模拟器培训中心开展“淮河能源启航”轮的靠离泊作业专项模拟培训。

此次培训重点围绕LNG运输船“淮河能源启航”轮为靠离泊大型集装箱船提供LNG燃料加注作业任务展开。

据了解,“淮河能源启航”轮是全球首款、中国首制的江海直达型1.4万立方米LNG加注运输船,不仅是中国船舶工业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能力的集中展现,也是我国推动清洁能源应用、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里程碑。

资料显示,该轮总长130米、型宽23.6米、型深15米。“淮河能源启航”轮推力装置不同于一般商船的动力推进装置,而是采用世界先进的吊舱式主推进器,能够实现推进器在靠离泊模式下的推进器方向360度巡回,操纵更加灵活方便,为靠离泊加注船舶作业提高了更多安全保障。

通过系统的专项培训,参训引航员在仿真环境下,深入学习吊舱式全巡回推进器的操作技巧及安全注意事项,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同时也拓宽了专业视野,进一步提升在复杂条件下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后续实际船舶操作积累经验。

事实上,常态化提供LNG加注服务,相比于“流动型”加注,“常驻型”的运营模式能保障加注能力的连续性,提升上海港LNG加注的服务质量。在此过程中上海港引航员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保持快速高效的引航效率的同时还必须确保港内航行靠离的安全。这与传统方式下引领拖轮靠离巨轮有所不同。

洋山引航走在前线,利用模拟器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利用休息之余不断提升引航专业技能和服务能级,为“绿色港口”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伴随着“淮河能源启航”号的加入,目前洋山港已具备包括“海港未来”轮在内的2艘LNG燃料加注船舶补给能力,洋山港LNG燃料加注迎来“双船阶段”,为进一步巩固上海集装箱枢纽港的国际领先地位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

在此背景下,上海港引航站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站位,学习弘扬“胸怀大局、敢作善为、创新服务、追求卓越”的新时代上海港精神,不断提升引航专业技能和服务能级,为“绿色港口”建设助力。

升级装备 绿色引航


近年来,上海港引航站注重绿色引航的发展,通过采用清洁能源、优化引航路线和提高操作效率等措施,减少引航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推动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加速推动绿色引航,上海港引航站积极把握团队引航关键,强化引航技术创新,提升岸基支持水平,全站上下携手同心,当好强港建设的开路先锋,实现引航协调发展。

沪港引9轮

“沪港引9”轮是目前全球最大、装备最先进的专用引航船,于2024年12月23日建造完工。

“沪港引9”轮可搭载引航员88人,船员45人;设有6套工作艇吊放装置,可搭载2艘11米引航工作艇和4艘7.8米引航工作艇;入CCS级,取得CSA和CSM入级符号;全船振动和噪声达到CCS COMF(VIB 2)以及COMF(NOISE 2)的船舶舒适性附加标志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色引航设备应用方面,上海港引航站的喷泵式引航交通工作艇船体与上层结构采用弹性连接方式连接,降低了震动与噪声,提高了乘坐舒适性。此外,采用喷水代替传统的螺旋桨和舵机后,操纵性能优异,机动性、加速性能好,高速时的推进效率远高于螺旋桨。配置简摇陀螺仪也有“特效”,即使在大风浪的情况下,也可以平稳地靠在大船下风舷,安全接送引航员。

版权说明

本文刊载于《中国航务周刊》年度特刊——记忆2024,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END ·










欢迎过留言,提供新闻线索,投稿可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期编辑:Effy 审发:王禹

(点击小程序卡片,查询船东精品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