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志轩
李志轩,笔名吕游,旅游法律法规研究与应用专家,主要研究实施“旅游+金融+互联网+旅游商品+新能源客车+导游”等跨界商业模式。对旅游企业的“营改增”、新三板挂牌、IPO以及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疆特别是喀什的文化旅游经济交流有一定的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被驳回!女子网上晒娃被公司取消哺乳假 ·  3 天前  
新北方  ·  寒意从早到晚!省内最高温仅零上1℃ ·  3 天前  
新北方  ·  正式实施!驾驶证申领政策有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志轩

【荐读】“我不叫马踏飞燕!”这个声名赫赫的图案其实叫……

李志轩  · 公众号  ·  · 2018-05-22 05:02

正文

2018 5 22

来源:新华社

记者:任卫东、梁强

一匹头微左扬、昂首嘶鸣的天马,左侧两足后曳、右侧双足前探,腾空疾驰而行,其右后足下的飞鸟回首注目惊视 …… 这件把天马行空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的青铜雕像,是上世纪 60 年代末出土于甘肃武威一座东汉古墓的精品文物。 1983 年国家旅游局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和研究,确定选用这尊 马超龙雀 铜像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

然而,这个声名赫赫的中国旅游标志,长期以来却为一个名字所扰。 马超龙雀 ”“ 马踏飞燕 ”“ 铜奔马 ”“ 天马 ”“ 飞马 ”“ 铜鹔鹴马 ”…… 这个极其重要的标志物的称谓被杂乱混用,甚至错误称名。文物部门多用 铜奔马 ,旅游部门一般沿用社会惯用的 马踏飞燕 称谓,当年官方文件确定的 马超龙雀 的标准说法反而难觅踪影。


这是 1983 12 5 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了 马超龙雀 被定为我国旅游图形标志的消息。

记者了解到, 马超龙雀 铜像文物曾巡展欧美 14 国,这尊集巧妙的艺术构思与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准、且都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东方天马,令诸多看惯了长着一对翅膀的西洋天马的艺术家们叹为观止,被誉为 雕塑艺术的极顶之作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中外交流的日益增进, 马超龙雀 形象越发深入人心,被广泛地用于很多场所,人们对它的来由和意蕴也越来越感兴趣。马是什么马?鸟叫什么名?各种称呼和说法众说纷纭。

最早提出 马超龙雀 称名的文化学者牛龙菲告诉记者,他根据西汉张衡《东京赋》 天马半汉,龙雀蟠蜿 的文献资料,将其命名为 超越风神龙雀之行空天马 ,简称 天马龙雀 马超龙雀 ,意为行空天马漫步神游星汉银河,风神龙雀蟠蜿蜷曲回首惊视。

记者查阅到,在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年出版的《中国美术辞典》里,收录了 马超龙雀 主词条,释文称 后经考证,所谓飞燕并非燕子,乃古代传说中的 龙雀 ,马亦非凡马,而是神马,即 天马 ’”

记者查证了解到,起初提出 马踏飞燕 ”“ 奔马 称名的考古界人士,之后对命名进行了修正。例如 1982 年第 2 期《考古与文物》发表的论文《雷台东汉墓的车马组合和墓主人初探》中,作者初师宾、张朋川专门在 附注 2” 中说明: 雷台铜奔马问世后,最初称 马踏飞燕 ,后经笔者改订为 奔马 。但其步法为同侧二足一齐进退,两侧交替,驯马术称之为 对侧步 ,与通常所谓 飞奔 不同。称 不甚确切。

牛龙菲说,此无翼而飞的行空天马以及中国神话中的嫦娥、飞天,有别于西方神话中的有翼天使、有翼飞马,不必扑打双翼,即可随心所欲遨游天际,完美体现了庄子 逍遥游 的理想,是一种高度自由的、超越一切外在束缚的境界。

遗憾的是,记者发现许多从事旅游、文化工作的人士都不清楚这个中国旅游标志的确切名称及来由,不实和以讹传讹之说不少。这些不准确的说法,湮没了原本表达准确、内涵丰富的权威称名,不仅使中国旅游标志的美誉度打了折扣,而且有碍蕴含其内的历史和美学价值的表现及深度挖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