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3月,为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并提高印制质量,进一步健全货币制度,央行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是我国建国初期的珍贵记忆,被誉为“
最好的社会科学教科书
”,而对于这套人民币,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大概就是其中的“苏三币”了。
当时,国内印钞生产能力不足,又缺少高档专用印钞纸,面额3元、5元、10元的人民币由国内设计绘样,委托前苏联代印,因为又被誉为“苏三印”。
后来中苏关系恶化,1964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限期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知》,从4月15日起,只流通了9年的苏印“三种票”停止在市场流通。
由于流通时间短,回收力度大,销毁彻底,
如今苏三币早已是一币难求。
“苏三币”中,无论是第二套人民币“币王”大黑十,还是我国人民币历史上唯一的3元面值纸币,可以说都时时牵动着大家的目光。
其实,三张纸币中有些被“忽略”了的红五圆,可也是第二套人民币的“明星”呢!
1953年版是由前苏联印刷的伍圆券,使用实心五星云纹混合水印纸印刷,票面颜色偏红,所以俗称“红伍圆”。
根据资料记载,
1953年版的红伍圆券与绿叁元都是在1953年10月签订合同委托前苏联印刷的。最初的订货量是5亿张,后
根据流通中的实际需要,又追加了4亿张,
比绿叁元的10
亿张订货量还少了1
亿张
。
收回“苏三币”后,中国人民银行又对1元券和5元券的图案、花纹分别进行了调整和更换颜色,于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和棕色5元纸币。
1956年版的深棕色纸币俗称“黄伍圆”,采用凹印二色、胶印、九色两种水印工艺,有实心五角星花纹混合水印、空心五角星水印两种。
“红伍圆”纸币正面图案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画面,制作工艺十分精致细腻,艺术价值极高。
在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期间,国民经济相对比较紧张,五元面值可以说是“大额”了,要花掉之前,不少人可还真是会有些舍不得呢!
而如今,当年舍不得花掉的红伍圆,身价可早就“今非昔比”啦——
我们都知道,建国初期,
老百姓收入水平不高,手中的钱都用来消费,基本谈不上有意识的收藏,后来“苏三币”紧急回收期间更是基本都及时进行了兑换,所以能够保存下来的全新红伍圆券是非常少的,如今在收藏领域迅速升温,被视为潜力极大的品种。
现在,不论
“苏三币”还是第二套人民币全套,都是钱币收藏界的热点,当然,由于年代久远、存世量少,对第二套人民币的收藏梦想注定只有极少数藏家可以实现。
小藏在这里也要提醒您,对于第二套人民币这样珍贵、稀少的钱币,在收藏时建议您一定要选择正规专业机构合作哦!
昔日“
帝王
祈福国宝”
今日“旺家旺业聚财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