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3日,黄州区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高质量通过结项验收。验收会上,来自全国的文物保护专家对黄州区博物馆举办的“保护修复成果展”产生了极大兴趣。
黄州区地处湖北省东部黄冈市城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东坡赤壁(又名黄州赤壁)就坐落于古城西北。黄州区博物馆位于东坡赤壁东南,是一所县级博物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城区周边陆续发掘了近百座战国楚墓,出土大量精美的青铜器、漆木器,后大部分文物藏于该馆。
2015年,黄州区博物馆将出土青铜器进行整理,委托湖北省博物馆编制了《黄州区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同年4月获国家文物局批准(文物博函[2015]1936号),年底经费下达。项目由方案设计单位湖北省博物馆作全程技术指导,黄州区博物馆作为项目单位,宜城市博物馆作为中标单位(修复方),依托武汉大学联合开展项目。经过为期近3年的实施,完成全部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并于2019年5月13日结项验收。
结项验收会通常由专家现场查看文物和听取结项汇报两个部分组成。本次结项验收会,项目组改变了传统的现场查看文物环节,将修复后的文物进行归类、整理,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文物修复成果展。展厅利用原有文物修复摄影和检测室的空间,进行适当的展台、灯光和展板的布置,总面积约100㎡。
展览以修复成果(修复后器物)为载体,以研究成果为主线,配有文物修复前图片和相应的展板。展览由前言、项目申报(第一部分)、文物概况和检测方法(第二部分)、文物类型和制作工艺研究(第三部分)、文物修复工艺(第四部分)、项目特色(第五部分)和结语组成。其中第三和第四部分为展览主体。在每块展板下方区域,展示对应的器物。例如在第三部分有一项“复合戟·工艺”内容,介绍了本项目中发现的一组罕见的双戈戟:修复序号分别为125和366号,经探伤、金相研究,戟援部为类似于复合剑的复合工艺制作,中脊为纯铜,刃部为铅锡青铜,含锡量约18%。展示时,还按照双戈戟的组合形式,将其固定在自制的木柲上进行展示。这种展览方式,让“文物会说话”,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修复成果展览
“复合戟·工艺”展板
专家组参观“文物修复成果展”
而以往常见的验收会模式,现场的文物“不会开口说话”。因为一般仅在修复后的器物附近展示修复前的图片,专家当场仅能获取修复前后对比的信息。对制作工艺、合金配比、修复过程等内容,则需要汇报人现场口述或在项目汇报时通过幻灯片展示,如此文物与展示内容在时空上的分离,往往收效不佳。
作者先前举办的验收会现场
展览不仅可以在验收会时展示,供专家参观,项目验收结束后,还可以对普通观众或其他专业人员开放,让普通观众和感兴趣的人员了解文物修复过程和文物研究成果,持续发挥文物的社会效益。
5月13日的验收会上,专家们对“保护修复成果展”产生了极大兴趣,参观时,纷纷驻足欣赏。会后,专家组高度评价了该项目的实施,认为是是国内同类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典范,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随后,该“修复成果展”便陆续迎来了观众参观,让普通观众亲身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故事。
观众参观“文物修复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