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秋收,冬寒夏暑,万物皆有规律。
就像每到各大国际电影颁奖季,「毯星」这种神奇的生物就都出来觅食了。
就在今天零时,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幕了。
作为往年重灾区的戛纳红毯,今年倒是意外比较安静。
这年头,蹭红毯的明星有很多,真正能凭真本事带作品的演员却很少。
而像下面这位能够凭借「戛纳金棕榈」提名作品而被正大光明邀请上红毯的,更是少之又少——
罗晋
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罗晋曾出演过一部「金棕榈」级别的电影,并因此上过戛纳红毯。
绝大多数观众对罗晋的认识,应该都来自于电视剧。
罗晋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6级表演班,和刘亦菲、江一燕、朱亚文是同学。
在校期间并不特别显眼的「很二很天真的土包子」,毕业后的事业却一路飙升。
从2003年《售楼处的故事》出道以来,至今已经参演了至少30部电视剧。
其中古装剧就占了一大半。
罗晋外表看起来温柔内敛,但因为从小习武的底子,增加了他刚毅坚忍的气质,因此特别适合古装扮相。
而且他眉目间的深情,尤其擅长饰演痴情男儿形象。
《美人心计》中的汉惠帝刘盈,对窦漪房痴心一片,宁要美人不要天下;
《美人制造》中的将军狄姜,对永宁公主爱到不能自拔、撕心裂肺;
《锦绣未央》中的皇子拓跋浚,爱上了亡国公主李未央,以真心化解国仇家恨。
虽然这一键美颜的效果真无力吐槽
还有圈粉无数的《克拉恋人》,雷奕明这个角色虽然一开始表面花心浪荡,但一旦认真起来就让无数女粉丝们追着喊「老公」。
而他和唐嫣也在多次的合作后,从「绯闻情侣」正式加入了虐狗大队。
不管是现实中,还是银幕上,罗晋都塑造出了以「好男人」形象。
他的电视剧事业风生水起,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出演过奥斯卡提名电影!
事实上,罗晋参加过李安导演《色·戒》的试镜。
因为给选角导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就被推荐给了墨西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没错,就是把小李子捧上奥斯卡影帝的那个导演冈萨雷斯。
2010年,冈萨雷斯导演的影片《美错》上映,其中就有罗晋的身影。
这部片子主要讲述的是底层人物的挣扎和求生。
哈维尔·巴登的神演技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人生已经如此艰难」。
阴冷、肮脏的街头和角落,实在让人很难相信这是旅游画册上地中海「最受游客欢迎的城市」。
对片中所展现的人物们来说,这里是如同人间地狱一般的存在。
其中就包括罗晋饰演的中国偷渡客。
他在电影扮演一名同性恋者,与成泰燊饰演的温州商人海保持着恋爱关系。
虽然性取向「变」了,但罗晋的角色依然是个痴情加悲情的人物。
他与海之间的感情纠葛比较微妙,相比之下,他是那个更主动也更无所顾忌的一个。
结果在一起躲避警察追捕的过程中,被自己的爱人海杀死了。
这条故事线的戏份不多,但毫不违和地融入到了整部片子之中。
罗晋与哈维尔·巴登也有着直接的对手戏。
片中罗晋更要展示近乎全裸的身材,以及一段和成泰燊的激情吻戏。
在相关的采访中,罗晋曾谈过当时的拍摄感受。从一个「直男」的感觉来说,确实是有点抗拒;但作为一个「演员」,「身体发肤是演员的基本工具」。
我俩在卫生间里头有一场吻戏,那场戏太厉害了,当时拍的时候,我就跟泰燊哥说,咱这场戏能不能跟导演商量一下,没有必要了,但后来导演特别坚持,说这个戏你们必须得拍,后来,我们拍了很多条。
罗晋在片中的表演也得到了导演冈萨雷斯的高度称赞:
罗晋的表演真实自然很到位。
戛纳影评团也评价他为「最另类东方面孔」。
这部片子当年先后提名了戛纳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罗晋也因此作为影片主演走上了戛纳红毯。
阔别十年,罗晋再次回归大银幕,担纲男一号出演电影《追·踪》。
这部电影早在2010年就已经立项,曾凭借故事大纲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
这是导演李霄峰继《少女哪吒》后执导的第二部长片。
《少女哪吒》虽然票房失利,但作为一部独立电影以品质突围。
是当年釜山电影节新浪潮竞赛单元中唯一一部大陆电影。
从网络上的流传的剧情简介来看,有点类似《烈日灼心》的剧情:
十年前的两位主角因仇恨联手犯罪;
十年间各自安生,一个成为首屈一指的外科主任,另一位则困顿于罪恶感,在酒精中寻求救赎;
十年后两人再度相遇,与其他相关人物展开新的角逐,当年深藏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
在犯罪的剧情之外,据说爱情线也将占据重要位置。
想想罗晋一贯的苦情痴心角色,搞不好又会很虐心。
说到爱情,罗晋很喜欢尼采的一句话(出自《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当女人爱时,男人当知畏惧。
因为这时她牺牲一切,
别的一切她都认为毫无价值。
在罗晋看来,这种畏惧其实是一个男人的担当:
在情感中负责,在时间里坚守。
为此,罗晋曾忙里偷闲,前往古老的巴塞尔,去了尼采的故居。
对于真正心爱的女人,应当给予她最纯净的关怀。
就好像铂金与钻石,纯净的铂金给予钻石永久的呵护。
两者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这大概就是完美搭配的意义。
世界上最珍贵的爱情都是相互陪伴。
你会是罗晋的完美搭配吗?点击阅读原文,揭晓答案。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