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读了谢家华的书「
三双鞋
」。这本书的英文名叫
Delivering Happiness
。那时中国的电商行业在群雄逐鹿的尾声,团购行业刚开始惨烈的「千团大战」;国外有个傻大个子,践行跪着服务客户,客户买一双鞋寄去三双——然后不怎么赚钱,只能把公司卖了,写写书。
多年以后的一天,焦耳食堂的创始人和我在一起,说想给焦耳食堂找个英文名。很快,我强烈建议他选择「
Joy Express
」。这个名字与「焦耳」既有谐音,也有「传递快乐」的寓意。
讨论 Joy Express
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
Delivering Happiness
那本书。今日的国内零售企业,慷慨补贴,跪着服务,已经成了常态;在另一面,消费者可以不断得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生活品质越来越好。
-
在巴菲特漫长的职业生涯里有
许多故事,我对一个捐款的细节印象深刻:
2006
年的一天,老爷子开车进城,到美国银行网点打开自己的保险箱。里面有一份
1979
年的伯克希尔股票证书,按当时股价计算,市值
一百多亿美金
。老爷子拿着这张价值一百多亿美金的纸,转身把它全捐了。
这只是巴菲特宏大慈善事业的一瞬间。后来他不仅自己捐,还鼓励别人捐。十一年后,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一篇文章「
把资本主义倒过来
」里面说:
在资本主义的美国诞生了一个神奇的巴菲特,他从
保险和资本复利的游戏中获得了快乐
,又轻轻地把钱的包袱给了比尔盖茨。
这好有智慧,这大概是在资本主义环境下一种
资本家最简单、轻松获得快乐的方式
。
黄峥的视角很有趣。他无意中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从普通人到超级富豪,「获得快乐」都是一个持续而强烈的需求
。
而问题在于,怎样获得快乐?
-
2019
年
9
月,「大空头」的主人公之一,
Burry
,公开表示:
谢谢大家这些年无脑定投 ETF,你们忽略了资产质量和资产价格买买买,下一次系统性风险投保不齐就是从这里来的
。我对
Burry
的看法持保留意见,但至少在国内,坚持定投的孩子们没有获得快乐,倒是磨砺了坚强的意志。
Burry
以前是一名医生,他的伯乐是乔尔·格林布拉特,格林布拉特也是他最早的投资人之一。壮年时期的格林布拉特研究出了「神奇公式」,他表示,只要按照公式操作操作,几年下来能赚不少钱。特别地,根据历史数据测算,这个公式在国内市场也吃得开。实践神奇公式的朋友们,你们快乐吗?
从大神们的分享看,投资是个枯燥的过程;从复利的算法看,必须坚持很久才能拿到可观的收益。那么,对普通人来说,如何获得投资的快乐?
-
黄峥在那篇「把资本主义倒过来」文章里,还提出了一组有趣的问题:
有没有可能同样用保险和复利,或者说是倒过来的保险和复利,来让财富分配更均匀一些呢?
存不存在一些机制能让穷人也能卖“保险”给富人,
穷人也能卖一些自己的“软实力”、自己的意愿、抗风险能力给富人,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的反馈
,周期更短的钱从富人向穷人回流的循环呢?
问题的答案是大写的
Yes
。巴菲特可以从保险和复利游戏中持续收获快乐,穷人一样可以。拼多多正在践行这个逻辑,黄峥带领公司持续成长,在这条路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个人身家也超过了一千亿人民币。
另一个做到这些的,是
高格证券
的「优买计划」。从上线开始,不同朋友对优买计划有不同理解。但在我看来,它是一个利用投资者的认知、意愿,向市场卖出保险,获取收益的工具;长期来看,它既是一个创造收益的工具,也是一个创造快乐的工具。
几乎每个周末,都是收获的时候。以下是我手中本周到期的
优买计划
和
收益增长计划
运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