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由李国飞摄于南非,版权归作者所有)
文/谭校长
今天来谈谈记忆的两点奥秘。
先问你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事情你能够记得牢?
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遭遇那么多的事情,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去回忆,你会发现能记住的是很少的一部分,究竟什么样的事情能让我们记住呢?
这里先推荐看一本好书,丹尼尔·列维仃的《有序:关于心智效率的认知科学》。
其实,记忆是遵循两大原则的。
第一个原则是越特殊的事情越能记住。
我们之所以能够更好的记住特殊的经历,原因在于当大脑从存储事件的通道中提取记忆的时候,没有其他事件来竞争。
举个例子,两周之前的周四早上你吃了什么?你很可能想不起来,因为那天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事实上,你所有的关于早餐的记忆都会在大脑中自动合并,成为关于早餐的一般印象,通常大脑会综合相似的事情。
但是假如那一天你在早餐的时候做了某件特殊的事情,比如说你那天的早餐吃的是前一天晚上剩下的披萨,而不是通常的燕麦和面包,这个时候也许就能记住那天吃了什么。
再比如说,如果那天的早餐是更特殊的,比如你那天早上是跟老板一起吃的早餐,相信你会记得更牢。
以上是记忆的第一个原则,越特殊记得越牢。
记忆的第二原则跟情感有关系。如果某件事情让我们感到了喜怒哀乐,我们就更有可能记住它。
这个背后的原理是因为大脑中产生了对应这次经历的神经化学标记。你想象一下,
这就好比大脑用一支黄色的荧光笔标记了我们的某一个事件。
比如,数十年后也许你还能记得911事件,是因为它带给你的情绪体验非常的强烈。
以上就是关于记忆的两大基本原则,我们最能够记住的是,要么是特殊的经历,要么就是带来强烈情绪体验的事情。
那么这两大原则,对我们能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呢?
说说教育和投资两个领域的启发。
第一个是在教育领域。
当我们学习的时候,
为了让我们对学习的东西印象更深刻,我们就应该让这次学习的情绪体验,足够浓烈。
我曾经参加过的一次课程是,把台下的学员分为若干个组,每组建立一家虚拟公司,每个人出1000元现金作为资本金。公司相互之间竞争,一旦公司破产,这个钱就输光了。
现在距离那个课程已经过去了多年,我依然对这个场景记忆深刻。就是因为这其中,有强烈的情绪体验。有盈亏的欲望,队友的沟通,自己成功的自豪骄傲以及失败的沮丧悔恨,等等。
所以,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远比书本重要。
第二个领域是在投资领域。
之前的专栏我曾经跟大家分享过,行为金融学关于情绪不对称的研究,人类天生的对于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赚1万块钱如果你的喜悦程度是1分的话。亏掉1万块钱,你的痛苦程度是2.5分。
所以,假设一个人的人生际遇是平等的,比如说他一辈子中遭遇了1万件正面事件,也遭遇了1万件负面事件。但是由于情绪的不对称性,导致他总的情绪指数是亏损的。
其实,
这对于佛家说的“人生本苦”构成了一个心理学味道的解释。
但坏消息还不止如此。
如果我们引入记忆的第二条原则,情绪越浓烈的事件记忆越牢,你会发现接下来还有一重打击。
因为负面情绪给人的体验更加深刻,那么当一件事件过去了,你再重新回忆它的时候,你会发现,回忆痛苦事件的难度要比回忆开心事件的难度要低。
所以在回忆的时候,我们经历了情绪的第二次不对称。
天哪,两次不对称的叠加,这真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
比如在投资中,可能你赚到钱的开心很快就不记得了,但是你被套牢或者亏损的痛苦,却像烙铁一样烙在你的脑海中。
而且,每次你回忆的时候,都更容易想起亏钱的体验。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这样的呢?
那么,怎么办?
且待下回分解。
(老规矩,此处省略若干。更深度内容、择时模型信号与操作要点,星球见。)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星空下的投资进化论
谭校长的朋友经常评价说,在中国如果有人能把投资,跨学科思维模型以及写作三件事情很好地结合起来,那么他一定是最佳人选之一。
这个评价让他有点洋洋自得,但也心生惶恐。他时常觉得,自己写作的速度跟不上思维的速度。于是终于某一天他下了一个决心要跟自己死磕:从2019年5月27日开始,往后十年,每个工作日至少写一千零一个字,节假日随意。
于是就有了“谭校长一千零一夜“这个栏目。
今天是2019年9月11日,星期三,你看到的是这个栏目的第
76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