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豌豆人
家电君的文章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眼号外  ·  “光子嫩肤第一股”败走北交所 ·  1小时前  
青眼号外  ·  “光子嫩肤第一股”败走北交所 ·  1小时前  
成都消防救援  ·  和衷共济!成都消防跨区域增援宜宾市筠连县山体 ... ·  2 小时前  
成都消防救援  ·  和衷共济!成都消防跨区域增援宜宾市筠连县山体 ... ·  2 小时前  
浙江城市之声  ·  松下电器将解散 ·  2 天前  
浙江城市之声  ·  松下电器将解散 ·  2 天前  
创业家  ·  猛赚190亿,河南大佬过了一个肥年 ·  2 天前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月球钛铁矿原位分选富集多物理场仿真与优化分析 ·  2 天前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月球钛铁矿原位分选富集多物理场仿真与优化分析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豌豆人

【10分钟读书会】革命之夏:美国独立的起源

豌豆人  · 公众号  ·  · 2018-06-24 15:38

正文

——美国的独立简直就是历史上最大的“奇迹”


主题:美国历史

易读性: 4/5 (不存在难懂的概念和专业知识,但是存在行文思路混乱的地方)

翻译质量: 3/5 (翻译质量一般)

美国人一开始报以崇高的愿望,希望在伟大的信仰支持下可以正面与英军对决,迅速取得胜利——这一开始就是个致命的错误。

有一句话总是挂在美国人嘴边,那就是“ God bless America ”。在这个故事里, God 就是英国那位犯了太多军事错误的豪将军。

我们知道,北美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本来一切都很和谐,五月花号精神在北美落地生根,流氓、罪犯在这里改过自新,创造新生活,与英国也建立了很好的贸易关系。

1607 年,英国人来到北美大西洋沿岸,开始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 1620 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起锚载着 102 个人前往新大陆。到 18 世纪 30 年代,英国人已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 13 个殖民地。在此期间大批移民移居北美,其中大多数是英国人,也有不少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经过 100 多年的艰苦奋斗,这群当年的在英国活不下去的清教徒、农民、流氓、罪犯,再加上大量买来的黑奴,成功地在农业(南部)、和部分工业(北部)打下了不错的根基。

还有一件事,就是北美并不是英国一家独占,当时还有另外一个非常强的竞争对手,就是法国。实际上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一度比英国多多了。


英法之间的纠葛渊源非常深刻,比如延续整个 14-15 世纪的百年战争,当然也包含北美这里的殖民地抢夺战(主要发生于 1756-1763 年的“七年战争”中)。英国胜利,控制了北美大部分殖民地,当然成本也很高。于是英国不得不加大对殖民地的剥削来还战争债。

本书叙述的故事大致从这里展开。

1765 年,英国通过印花税法案,增加对殖民地各印刷品的税收,美国人开始不满。英国人宣称英国议会拥有对本土及其殖民地的绝对权威,所以让你交税就请乖乖交上来。美国人则认为,若非我们认可同意,你不能随便增税或改变法律,权力不是神授而是我们一致认同的结果。这就是美国人引以为傲的五月花精神。

经济矛盾一直上升到政治法理讨论。

1767 1 月,英国议会通过《唐森德税法》,北美殖民地因为该法案大规模抵制英货,英国因此向殖民地地区派遣了大量的军队。据说军队滋扰民众甚多。

1770 年,英军以保护执行关税条例的英国官员为由,开枪打死 5 人,伤 6 人,为著名的“波士顿惨案”。

1773 12 16 日发生茶党事件( Boston Tea Party ),其实就是一群人把东印度公司的一船茶叶直接推到海里去以示对“茶税法”的抗议。

英国人终于忍无可忍,在茶党事件之后启动对马萨诸塞州的军事戒严。

1774 9 10 月,北美殖民地在费城召开了殖民地联合会议,史称“第一届大陆会议”( The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 )。大陆会议通过了《权利宣言》,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对殖民地的各种经济限制和 5 项高压法令;重申不经殖民地人民同意不得向殖民地征税,要求殖民地实行自治,撤走英国驻军。如果英国不接受这些要求,北美殖民地将于 12 1 日起抵制英货,同时禁止将任何商品输往英国。

很快宪制争端进一步升级成为了军事冲突。

1775 年,发生了重要的邦克山战役。数千北美移民围攻英军,在邦克山开战,英军伤亡过千。华盛顿是这一战役的主要统帅。


英国本土和美国殖民地内部的分别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军事态度。这种分歧成为了影响理解这本书讲到的那些离奇行动的关键因素。我们先概览一下:


求战

求和

英国本土

英王乔治三世不能容忍这一叛逆的殖民地形态。邦克山战役证明北美已经叛乱。

殖民地的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军事介入。北美问题可以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美国殖民地

英美之间的矛盾是根本性的,不可协调的。英国的强管制和北美的五月花精神不可共存。

英国承认殖民地征税和立法权的话,殖民地会自愿服从领主管制。英美之间的和平共处对大家都有好处。

独立战争开始了,华盛顿依托邦克山战役打破了英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独立事业的军事领袖。然而华盛顿内心是很痛苦的,因为他带领的大陆军主要是由一群各殖民州招募来的民兵组成的,这群人没有战争经验,没有严格军事训练,没有军纪,而且也没有什么正式的军事装备,当然也怨不得他们,毕竟他们参战前大都是农民而已,来打仗只是因为抱有一腔爱“国”热情而已。

这个临时议会(大陆会议)内部是充满矛盾的,从组成的第一天一直延续到今日。所有人内心认同的只是两件事:第一,英国人这样对我们太过分了,我们应该反抗;第二,我们不能接受英国议会强权,我们自己就不能弄出第二个英国议会来。

所以呢,一方面需要一支与应该无敌舰队对抗的“军队”,但又不能是“常备军”;一方面需要一个能够协调整个殖民地各州的中央机构,但又不能是像英国议会一样的权力中心。

总结而言, 他们很明白自己要反对的是什么,但是并不清楚自己要赞成的是什么。

军事方面就是,务必要击退强悍的英军,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击退(也不想牵头去组织)。你可以想象在这种精神分裂的气氛下华盛顿的军队(大陆军)会是什么样,呵呵。

而另一边,英王被邦克山战役的失利气疯了,一心一起想要消灭掉这群不识好歹的“杂种”,但是被派来镇压美国叛乱的理查德·豪兄弟内心里却认为北美殖民地都是手足,他们内心里并不是真的想要独立,这件事是可以通过和谈解决的。

大概情况是,领导下决心要消灭北美大陆议会和大陆军,但他们派来的将军却充满政治抱负,想要通过非军事的智慧来化解这个争端。这可能是英国历史上价值最大的“代理人成本”了。

作为对比,战争伊始,英国组织了 427 艘战舰, 32000 名精锐士兵和 10000 名水手,外加 18000 名凶残的雇佣兵,总共约 6 万职业军人。华盛顿手里据说有 15000 人,秋收之后可能会增加到 25000 人,当然华盛顿自始至终都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人,因为实在是太混乱了,这些士兵可能今天还在,明天就不见了。英国派来了 427 艘战舰( 1200 门大炮)以及不计其数的弹药,北美这边则让民兵自己做点“猎衫”当军服。英国士兵平均有 7 年的从军经历,北美这边大约是 6 个月。更悲壮的是,当理查德·豪将军起锚开往纽约的时候,北美各殖民州还在发问卷调查各地居民怎么看为自由而战这事儿,各州都生怕自己在这次行动中更多受损,同时希望其他州冲得靠前一些为好——这场投票持续了接近 2 个月时间,才在 1776 6 月底完成了《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是极其重要的,它确立了后来所有美国人认同的“美国信念”: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全力。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统治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但这份宣言对于战争来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豪将军的第一批舰队在 6 28 日就抵达了长岛,华盛顿却连自己的部队有多少人以及能有多少人一筹莫展。还有一件事儿,华盛顿要防御的纽约是北美最亲英的,这意味着这里的人已经准备好随时向英军投降了。

从军事的角度看,以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军事力量对比看,殖民地守住纽约和曼哈顿的战略完全是错误的,因为这个地方实在是易攻难守,还容易被“一锅端”。

1776 8 月的第一场大规模进攻中,大陆军由于军事部署的疏忽,被英军的绕后夹击,差点被英军全歼。革命事业一开始就几近嗝屁。


不过正如前面提到的,如果要说真刀真枪打,北美殖民地跟英国军队其实没有什么可以想的,但是美国人遇到了一个背负着平叛命令,但内心里装着和谈愿望的英国大将军。他本可以一击致命,但是却手软了。帕特曼评论说:“豪将军要么是我们的朋友,要么根本没有将军之才。”

他说对了,豪内心里就是想做北美人民的朋友。可惜北美人民不愿意接受。豪倾向于认为叛乱是个不幸的误会,由于费城大陆议会那帮蠢蛋,还有英国不接地气的官员,使得这个误会升级成为了流血斗争。可能是因为见过太多尸体,他虽然是英国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但是现在最大的梦想不是赢得战争,而是成为与美国兄弟达成和平协议成功政治家。

豪觉得,通过一次严肃的进攻,让美国人认识到他们自己根本无力与领主英国抗衡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清醒,回到和谈的道路上来。所以,没有必要真的赶尽杀绝。

而这时候,华盛顿面对这一次重大的挫败,差点无法下决心命令他的士兵从这个屠宰场撤退,阻碍他的是传统欧洲军队领袖的品德骄傲。不过后来,美国人把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都彻底抛弃掉了。

在上面这张长岛之战的图里,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大陆军在长岛的防御完全被击破之后,只有一条看上去还行的退路,就是从布鲁克林跨过伊斯特河,从长岛撤离到曼哈顿。否则就只能等死或者等待豪将军的仁慈。

但是华盛顿还面临一个窘境,就是这条撤退路径要过一条一英里宽的河,而英国只需要有几艘战舰在河道上保持巡逻,实际上这条撤退的路就是不存在的。

真是只有死了算了。

God bless America God 在哪?

撤退开始了,美国民兵依旧很混乱,导致美军阵地有一个多小时无人值守,但英军没有发现……美军撤退的小船进入河道,但英军舰队这天都在家休息……最后一批军队从布鲁克林撤离,天降大雾,于是英军啥也看不到……

一万人从布鲁克林高地跨江到达曼哈顿岛,英军完全没反应。这就是 God bless ,准确的说,是豪将军就是这个“ God ”,他放水放太厉害了。

不过,撤到曼哈顿也无济于事,因为曼哈顿也是一个河道环绕的岛,跟长岛一样是个翁,英国舰队只要把河道一封锁,几座桥一守,大陆军也没有什么去处。


这时候,大陆军确实也几近崩溃了,业余的民兵在长岛一役之后都失去了斗志。逃兵很多,大约 1 万人,占总兵力的 1/3 还多,华盛顿也放弃了追逃兵这个动作。剩下的人也是精神恍惚。看着河对面几万装备精良的英军和上百艘天天在河道里巡逻的军舰,真的是生无可恋吧。

这时候,只要英军在北部控制住国王桥,然后大陆军基本就完蛋了。但是,我们的豪将军又一次表现得很不着急,既没有去控制国王桥,也没有发起进攻。一方面可以说,反正大陆军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也不着急,但是换个角度看,既然鱼肉都摆好了,为什么不赶紧下手呢。可能还是豪将军内心的和谈梦想在作祟吧。

而这回,大陆议会决定坚守曼哈顿……

用现在的眼光看,两边纯粹都在瞎搞。

华盛顿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守不守都没区别,因为反正逃不出去了。豪将军如果没有在国王桥封锁住他们的逃离路线的话,那他一定是一个十足的白痴。

还真是!

惊喜和意外都来了,豪将军一心准备和谈,压根没有往国王桥布置军队。原因之一可能是,英军内部的克林顿坚决提议把国王桥这个“瓶塞”塞住,而豪将军兄弟恰好很不喜欢这个克林顿,对他的建议都一律拒绝……

华盛顿这边其实也一样,明明曼哈顿不可守,但是华盛顿仍旧希望坚守,原因是逃跑有损他的名声,而且也不利于军纪军威。长岛的耻辱要得到洗雪,大陆军的官兵需要重塑信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